黃 靜 沈俊芬 陳湘清 (武警南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鹽酸吡格列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以及對血脂、血糖、肝功和胰島素抵抗指數的影響
黃 靜 沈俊芬 陳湘清 (武警南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鹽酸吡格列酮;療效;血脂血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細胞脂肪堆積過量的一種病態表現〔1,2〕。盡管目前的研究尚未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具體病機弄清,但胰島素的拮抗作用和它的代謝失常是導致脂肪性肝病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鹽酸吡格列酮作為一種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制劑,不僅可控制血糖、降血脂,還具有促進肝臟內糖脂代謝、加速脂肪細胞分化、調整肝臟脂肪狀態的作用〔3,4〕。本研究擬探討鹽酸吡格列酮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168例明確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均為首次藥物治療并排除其他疾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治療6個月。對照組82例,男40例,女42例,1級30例,2級29例,3級23例,年齡25~50〔平均(32.5±2.8)〕歲;治療組86例口服多維元素片,男46例,女40例,1級20例,2級33例,3級33例,年齡24~60〔平均(36.2±1.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分級、工作環境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診斷標準:①排除以下患者:有飲酒史、患有肝腎及內分泌異常的疾病、就診前口服降低血糖血脂的藥物;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標準;③由肝區B超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方法支持診斷;④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或)γ-谷氨酰轉肽酶(GGT)超過安全值的1.5倍,且持續1個月。
1.2 方法
1.2.1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癥狀改善程度(消化不良、飲食異常、肝區不適、影像學顯示等),生化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GGT、ALT和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
1.2.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選擇鹽酸吡格列酮片(貴州天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5 mg/片,國藥準字:H20080282)口服治療,1片/d;對照組口服多維元素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6),1片/d。均治療半年。
1.2.3 療效評價 顯效:影像學(肝區B超、CT)顯示正常,全身癥狀(消化不良、飲食異常、肝區不適等)消失;有效:影像學改變及全身癥狀均較治療前改善;無效:治療期間影像學改變及全身癥狀無好轉甚或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5〕。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59例、有效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1.86%;對照組分別為3例、4例、75例、8.5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血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降低,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HOMA-IR觀察組 86 治療前 5.67±1.22 2.41±0.32 5.79±2.79 188.7±32.8 14組別 n 時間 TC(mmol/L) TG(mmol/L) FBG(mmol/L) GGT(U/L) ALT(U/L)5.5±32.2 2.50±1.69治療后 3.43±0.631)2) 1.80±0.211)2) 4.71±0.421)2) 100.0±41.01)2) 49.5±26.51)2) 1.19±0.811)2)對照組 82 治療前 5.62±1.61 2.65±0.24 5.00±0.30 186.5±37.2 146.2±30.2 2.33±1.69治療后 4.90±0.811) 2.22±0.191) 4.21±1.211) 139.8±42.81) 119.5±28.71) 2.00±0.581)
研究發現,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及生活壓力的增大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現逐年遞增及年輕化的趨勢〔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與體重超標、內分泌病變、糖尿病等疾病緊密聯系的病理綜合征〔7〕。盡管降脂藥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但其對肝臟的部分損害使得此種藥物的應用存在極大的爭議。而常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能在降血脂的基礎上保護肝臟免于受損,鹽酸吡格列酮就是其中的一種代表藥物。
鹽酸吡格列酮作為一種受體激動劑,能激活受體,緩解脂質代謝失常,促進肝臟脂肪代謝,阻礙肝炎病變〔8〕。它能通過消耗體內的血糖及血脂,為消耗肝細胞內的脂肪提供能量,可明顯減少血中的ALT及GGT水平,預防肝臟發生炎性病變。盡管目前我國尚未有明確報道關于吡格列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大規模試驗,但國外研究發現該藥物可明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情、肝臟功能及肝病理學改變〔9〕。
本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對緩解患者病情有較好的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島素拮抗作用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表明吡格列酮及各種微量元素均對緩解患者的血糖、血脂、肝功有效;而且使用鹽酸吡格列酮的患者降糖降脂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吡格列酮既可治療疾病又能保肝降脂。因此,將鹽酸吡格列酮應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值得推廣。
1 門昌君,張國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脂聯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1;51(45):110-2.
2 王卓然,張秀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細胞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雜志,2012;48(1):50-2.
3 唐 華,王旭霞,趙曙光,等.PEMT基因G175A和rs12325817位點多態性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29):3035-9.
4 王思源,徐秋陽,張文潔,等.山楂葉提取物治療實驗性大鼠脂肪性肝病藥效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12):2955-9.
5 陳曉宇,劉梅梅,王 棟,等.甘草酸二銨脂質配位體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療作用〔J〕.解剖學報,2011;42(6):815-9.
6 藍苑元,雷 寧,張曉菲,等.續斷提取物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調脂保肝作用及其有效部位研究〔J〕.中草藥,2011;42(12):2497-501.
7 李 君,王慶麗,孫 湘,等.缺氧誘導因子-1在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的表達水平〔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394-6.
8 趙曉燕,張金盈,楊海波,等.吡格列酮縮小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斑塊面積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1;26(6):418-21.
9 魏愛風.諾和銳、二甲雙胍及吡格列酮聯用治療超重及肥胖T2DM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43):46-7.
R575.5
A
1005-9202(2012)16-352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89
黃 靜(1965-),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糖尿病臨床診治研究。
〔2012-01-07收稿 2012-01-21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