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鵬 朱襲嘉 田小林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廣西 桂林 541001)
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的療效
王海鵬 朱襲嘉 田小林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廣西 桂林 541001)
卡培他濱;奧沙利鉑;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晚期大腸癌
化療是大腸癌主要的治療手段,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化療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案之一。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腫瘤生長、復發、浸潤和轉移的關鍵。人血管內皮抑素作為最強烈的血管生成抑制劑,可明顯抑制腫瘤血管內皮增殖,且毒副作用和耐藥現象極少〔1,2〕,但用與聯合化療合用治療大腸癌的研究報道較少。筆者應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治療晚期大腸癌,探討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間我院腫瘤科收治的且經病理證實的晚期大腸癌患者5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29)和對照組(n=25)。觀察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61~76歲,平均(66.3±6.8)歲;結腸癌20例,直腸癌9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62~75歲,平均(67.1±7.3)歲;結腸癌18例,直腸癌7例。所有患者KPS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均正常。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研究組均采用卡培他濱與奧沙利鉑聯合化療,第1~14天卡培他濱1.25 g/m2,口服2次/d;奧沙利鉑85 mg/m2,加入5%葡萄糖500 ml靜脈滴注2~3 h,1次/d,21 d為1個療程。觀察組同時應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恩度,山東先聲麥得津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第1~14天連續給藥,8.3~10.0 mg/m2,一般15 mg/d,加入0.9%生理鹽水500 m l中3~4 h靜脈滴注完畢,治療過程監測心電。第4個療程結束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療效的評價參照WHO抗腫瘤藥物客觀療效標準: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臨床獲益率=(CR+PR)/總例數;病情控制率=(CR+PR+SD)/總例數;毒副反應的評價參照NCI-CTC標準,分0~Ⅳ級。總生存時間是指從化療開始至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3〕。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獲益率和病情控制率分別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027,P=0.017;χ2=15.306,P=0.037),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毒副反應的比較 患者的不良反應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減少、脫發、肌肉酸痛、骨髓抑制、手足綜合征、胃腸道反應等,兩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2例患者血壓輕度升高、1例ST段略下移、1例出現胸悶,減慢滴注速度后均緩解。

表2 兩種化療方案不良反應的比較〔n(%)〕
隨著我國飲食結構的改變,大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1〕,由于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人們忽視,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是手術切除的機會,化療成為治療中晚期大腸癌的主要手段,療效較為滿意〔4,5〕。卡培他濱、奧沙利鉑聯合治療大腸癌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化療方案,臨床療效較為滿意〔6〕。
腫瘤快速生長、浸潤、轉移等必須依賴腫瘤內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控制通過控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見控制腫瘤的生長〔3〕。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一種新型人血管內皮抑素,是抗腫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療的新藥,具有特異性的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作用,并誘導內皮細胞凋亡,進而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7,8〕。研究結果表明,在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化療中聯使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以達到治療目的〔9〕。本研究提示聯合應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治療晚期大腸癌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純化療,提高了化療效果。而且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安全、對正常組織細胞的毒性非常小,不會造成惡心、嘔吐或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以及骨髓抑制,有利于化療藥物進入腫瘤細胞內,增加化療效果〔10〕。
綜上所述,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治療晚期大腸癌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獨化療,而且安全、毒副作用小,是治療老年晚期大腸癌較好的方案,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李 貞,于廣計,李 強,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窗口期”聯合化療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0-2.
2 劉秀峰,秦叔逵,王 琳,等.恩度與化療聯合治療多種晚期惡性瘤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7;12(4):241-5.
3 陸筱靈,左 云,許 震,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1):78-80.
4 彭濟勇,曾建倫,湯江林,等.恩度聯合化療治療多種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藥物與臨床,2007;4(5):380-1.
5 王成龍,楊勇明,潘 潔,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臨床觀察〔J〕.實用腫瘤雜志,2009;24(1):79-81.
6 王金萬,孫 燕,劉永煜,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NP方案治療晚期NSCLC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5;8(4):283-90.
7 胡廣原,張 路,梅 齊,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化療治療晚期結直腸癌近期療效觀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8(3):391-3.
8 周志偉,萬德森,王國強,等.血管生成抑制劑YH-16聯合氟尿嘧啶抑制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2):161-4.
9 劉秀峰,秦叔逵.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臨床應用和研究的新進展〔J〕.臨床腫瘤雜志,2009;14(10):951-3.
10 江豐收,王 剛,孫玉蓓,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聯合XELOX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2009;29(8):790-2.
R735.3+4
A
1005-9202(2012)16-354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99
王海鵬(1973-),男,副教授,主要從事胃腸道腫瘤的診治研究。
〔2012-01-01收稿 2012-01-20修回〕
(編輯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