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及其與肝纖維化的關系
胡海燕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目的探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甲狀腺素水平及其與肝纖維化的關系。方法選取57例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該院治療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43例正常老年人為對象進行研究,比較各組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和肝纖維化的指標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和肝纖維化指標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對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和肝纖維化程度進行檢測,能夠評估患者的預后,建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老年患者中廣泛使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甲狀腺激素;肝纖維化;老年
由于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數量日益增加,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1〕。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成為導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排名僅次于酒精性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慢性肝病。有文獻報道〔2,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甲狀腺素水平大多不同程度降低;而肝損害大鼠在應用甲狀腺素受體激動劑后,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改善。本實驗探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及其與肝纖維化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治療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為對象進行研究,分別為實驗組(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組)57例和對照組(正常老年人組)43例。實驗組中男32例,女25例,年齡60~84〔平均(73.5±9.9)〕歲。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61~85〔平均(75.2±8.4)〕歲。
1.2 方法 受試者檢查當日晨起空腹采血5 m l,將血清分離后-20℃低溫保存待測。總甲狀腺素、游離T3、游離T4和透明質酸、層黏連蛋白、Ⅲ型前膠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膠原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選購北京華英試劑公司的試劑盒,并且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書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2.1 各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總甲狀腺素(T4)、游離T3(FT3)、游離T4(FT4)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s)

表1 各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下表同
組別 n T3(nmol/L) T4(nmol/L)FT3(pmol/L)FT4(pmol/L)實驗組 57 0.87±0.91) 90.4±261) 2.31±2.11)11.6±2.71)對照組43 1.98±0.9 128±29 4.75±2.3 15.5±3.9
2.2 各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透明質酸、層黏連蛋白、Ⅲ型前膠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膠原等肝纖維化指標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各組患者的肝纖維化的指標(±s,ng/m l)

表2 比較各組患者的肝纖維化的指標(±s,ng/m l)
組別 n 透明質酸 層黏連蛋白 Ⅲ型前膠原氨基末端肽 Ⅳ型膠原實驗組 57 128.7±19.41)141.3±25.21)157.4±30.11)93.9±22.81)對照組 43 75.4±16.5 119.8±23.6 109.5±24.7 69.2±18.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西方國家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約占所有肝臟疾病的17% ~33%,而且發病率還在逐漸升高〔4〕。鄧銀泉等〔5〕發現肥胖患者肝硬化的發生率比普通人群高6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機制與紊亂的糖代謝有密切聯系,在脂質代謝及調控糖代謝里發揮主要作用的是甲狀腺激素,所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甲狀腺激素也有著緊密的聯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單純性脂肪肝以及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而演變的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細胞癌,進展成肝硬化必經的病理過程則是肝纖維化。肝硬化不可逆,但肝纖維化可逆。所以測量肝纖維化的指標和程度也就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纖維化指標中透明質酸、層黏連蛋白、Ⅲ型前膠原氨基末端肽和Ⅳ型膠原的水平變化與肝纖維化的程度呈正比,肝纖維化程度可由這些指標升高的水平直接反映出〔6〕。本實驗發現兩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及肝纖維化的指標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所以認為對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和肝纖維化程度進行檢測,能夠幫助患者和家屬對預后做出估計,做建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中廣泛使用。
1 Shi JP,Fan JG.The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review in 2009〔J〕.JClin Hepatol,2010;13(1):1-3.
2 Liangpunsakul S,Chalasani N.Is hypothyroidism a risk factor f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JClin Gastroenterol,2003;37(4):340-3.
3 Cable EE,Finn PD,Stebbins JW,et al.Reduction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rats and mice after treatmentwith a liver targeted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agonist〔J〕.Hepatology,2009;49(2):407-17.
4 Farrell GC,Larter CZ.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from steatosis to cirrhosis〔J〕.Hepatology,2006;43(2-1):99-112.
5 鄧銀泉,朱肖鴻,余永譜,等.脂肪肝的患病與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浙江醫學,1996;18(4):254-5.
6 Bataller R,North KE,Brenner DA.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a critical appraisal〔J〕.Hepatology,2003;37(3):493-503.
R657.3
A
1005-9202(2012)16-345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48
胡海燕(1972-),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內科疾病診治研究。
〔2012-01-18收稿 2012-03-01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