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李艷秋, 雷艷
在兒科臨床工作中,以發熱待查收住院的病例較多,其病因復雜,診斷較困難。為探討兒童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和診斷方法,筆者對近6年收治的64例FUO病例進行分析和討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5-01/2011-02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長期發熱患兒64例,熱程均大于2周,其中男37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年齡~1歲7例,~3歲14例,~7歲19例,>7歲24例,平均5.8歲(2.5個月至14歲)。平均熱程44.7d(14~365d),其中~1個月47例,~3個月9例,>3個月8例。
1.2 診斷標準 體溫≥38℃,熱程≥2周檢查診斷不明者稱為長期發熱[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FUO診斷標準;(2)年齡≤14歲;(3)病歷資料完整。
1.4 方法 回顧性分析病例的病因及最終明確診斷的方法,最后診斷以出院診斷為準。
1.5 觀察指標 患兒體溫變化及明確診斷的方法,對病因進行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診斷情況 根據臨床過程及有關檢查,64例中未明確診斷的3例,占4.7%。未明確診斷的原因主要為住院的時間過短,未收集到確診的資料。其中2例考慮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但因自動出院,診斷依據不足難以確診。1例考慮結核,由于住院的時間只有1d,未能確診。無死亡病例。明確診斷61例,診斷率95.3%。最后明確診斷的方法見表1。

表1 61例發熱待查的最終診斷方法

表2 61例明確診斷的發熱待查患兒病因分析表
2.3 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熱程比較 感染性疾病的平均年齡為(5.5±4.3)歲,平均熱程為(37.3±37.7)d;非感染性疾病的平均年齡為(6.0±3.3)歲,平均熱程為(71.7±96.0)d。兩組比較,平均熱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01,P<0.05),平均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
國外多數學者把體溫高于38.3℃,發熱持續3周以上,且住院1周檢查診斷不明者稱為長期發熱[2]。現國內多數學者把體溫≥38℃,熱程≥2周檢查診斷不明者稱為長期發熱[1,3-6]。本研究64例體溫均≥38℃,熱程≥2周符合長期發熱診斷標準。體溫調節中樞、皮膚、血液等方面共同協調下,機體體溫始終保持恒定和穩定,一旦這種協調被打破,機體就會出現發熱,所以發熱的病因十分廣泛和復雜,導致臨床診斷十分困難。臨床工作中,長期發熱亦較多,診斷更困難,長期發熱始終未明確診斷的大約5%~10%[7,8]。
發熱原因總體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大類。國內外對長期發熱的原因分析表明:感染性疾病所致占第一位(60%~80%)[1,5,6,8]。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本研究64例長期發熱病例,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高達80.3%,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其次是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中以結締組織系統疾病和腫瘤占主導地位,其他原因相對少見。董梅等[7]報道,結締組織疾病占非感染性疾病的41.1%,腫瘤占13.1%,其他占12.1%;秦樹林等[8]報道,結締組織占非感染性疾病的52.3%,腫瘤占15.9%。與本研究64例長期發熱病例,非感染性疾病12例,結締組織疾病占非感染性疾病的58.3%相符,但腫瘤占非感染性疾病41.7%與文獻不符,可能與樣本小有關。
目前可供臨床使用的醫學檢查診斷技術越來越廣泛和先進,如何合理、經濟、簡便、快速選用各種相關檢查技術,盡快明確發熱病因,實施有效的治療,防止醫療資源浪費,盡快減輕患兒的痛苦和負擔十分重要。64例長期發熱病例分析表明,采用血清學和細菌學方法可明確36.1%的病因診斷;影像學方法可明確29.5%的病因診斷。筆者強調一定要仔細準確收集病史,反復行體格檢查,針對性選擇能及時明確診斷的最佳檢查手段。目前有的臨床醫師,特別是一些基層醫生,在還未完全了解病史和詳細的體格檢查之前,除了常規化驗外,一來就是CT、MRI,甚至還使用PCR技術,而一般的肝功、腎功、生化常規檢查都未進行,結果病因未查到,還加重患兒家庭經濟負擔。即使檢查結果尚不能十分明確病因診斷,可針對臨床過程和治療反應,明確部分病因診斷;本研究經臨床過程和治療反應最后明確診斷的達到19.7%,關于骨髓和體液檢查要有針對性。
[1] 廖清奎.兒科癥狀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7-18.
[2] Barbado FJ,Pena VJ,Arnalich PF,et al.Pyrexia of unknown origin:changing spectrum of diseases in two consecutive series[J].Postgrad Med J,2002,68(8):884-887.
[3]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66.
[4] 王慕遜.兒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18-219.
[5] 徐保平,申昆玲,江載芳,等.744例兒童發熱待診的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4):549-552.
[6] Chantada G,Casak S,Plata JD,et al.Children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Argentina:an analysis of 113case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7,42(13):260-263.
[7] 董梅,孫秀靜,魏珉.不明原因長期發熱的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7):426-428.
[8] 秦樹林,劉曉霞,王愛霞,等.不明原因長期發熱110例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1998,37(9):6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