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玲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 300052)
以往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內鏡下注射藥物、球囊擴張和支架治療等方法,但不能最終解除食管下端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復發率較高;外科手術切開食管下端括約肌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1,2]。我科開展內鏡下食管環行肌切開術 (Peroral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患者男性,16歲,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吞咽困難、嘔吐。行內鏡檢查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給予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治療后上述癥狀稍緩解。近半年進食吞咽困難加重,伴間斷嘔吐。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小,行外科手術創傷較大。于2011年10月15日行經口POEM,術后吞咽困難和進食嘔吐癥狀緩解,效果滿意。1周后患者康復出院。
先在患者食管中段距門齒27 cm后壁開一個直徑23 cm的切口,內鏡在食管黏膜下朝胃部方向,打通一條長約10 cm的“隧道”,并在“隧道”盡頭找到患者痙攣的環形肌。切開環形肌,賁門隨之松弛下來。隨即將內鏡撤出至“隧道”外,并把食管切口用鈦夾夾牢,手術歷時30min左右,食管的舒張功能恢復。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患者因病程長、吞咽困難嚴重、頻繁嘔吐、長時間接受治療效果不佳,加之對新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存有疑慮,術前有較重的緊張、恐懼心理。醫護人員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目的、治療方法、基本操作過程、優越性及術后的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心理,穩定情緒。同時,幫助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支持,發揮家庭的作用,最終取得患者的配合。
3.1.2 術前檢查 術前完善血常規、血型、備血、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等檢查。本例患者上述指標未見異常。
3.1.3 術前準備 囑患者術前12 h禁食水。術前30 min給予654-2或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減輕術中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并遵醫囑給予體腔潤滑劑、鎮靜劑,給予氣管插管無痛麻醉,同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協助麻醉師準備好搶救及止血藥品。該患者血壓100/75mmHg(1mmHg=0.133 kPa),呼吸 18 次/分,心率 75 次/分,血氧飽和度100%。
3.2 術后護理
3.2.1 患者術后15min后意識恢復,血壓105/75 mmHg,呼吸15次/分,心率65次/分,血氧飽和度100%,返回病房。囑患者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血氧飽和度、心率、脈搏、呼吸、血壓并做好記錄。術后當天患者吞咽困難加重,囑其不必緊張。告知由于機械刺激可導致狹窄部水腫,2天左右可自行緩解。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低流量吸氧2~3 L/min。
3.2.2 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嘔血、呼吸急促、皮下氣腫、腹痛、腹肌緊張、發熱等情況。術后遵醫囑補液,正確給予止血、抑酸藥和抗生素,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嘔血、便血、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的現象,該患者恢復順利,未發生任何異常。
3.2.3 做好出院指導。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清淡,合理膳食,加強營養,避免暴飲暴食,禁止吸煙、酗酒。注意勞逸結合,增強機體抵抗力,定期復查。
〔1〕李柯蓓,施瑞華.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23):2333-2337
〔2〕邵先玉,邵良田.賁門失弛緩癥的內鏡治療[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29):306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