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后危機時代中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路徑分析

2012-02-10 06:32:44
財經問題研究 2012年7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鄂 冰

(對外經貿大學 國際貿易學院,北京 100005)

一、引 言

2007年7月伊始,美國一些金融機構出現債務危機,隨后的兩年相繼爆發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機,“房貸美”、“房利美”、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相繼破產,美林被迫售予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出現融資危機,隨著時間的推移,沖擊波越發兇猛,一浪高過一浪。2008年10月份以后,歐盟、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受到沖擊,危機的影響開始蔓延。2009年年底,希臘爆發主權債務危機,隨后歐盟成員國相繼出現主權債務危機。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多個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日益深入,不僅美國和歐盟多個國家遭受沖擊,東北亞主要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均程度不同地受到嚴重沖擊。此次危機用事實彰顯了經濟全球化已經不是一個空想,全球市場都會受到彼此的影響,產生聯動,東北亞各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成為“安全孤島”,更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如此巨大的沖擊下“獨善其身”,只是所遭受的危機程度不同而已。這次金融危機在學術上被稱作后危機時代。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出現新的發展趨勢,東北亞各國的貿易發展狀況也產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變化。面對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東北亞各國作為一個整體必須增強對本區域各國間相互協調和合作重要性的認識,探索全新的、高效率的和具有實效性的區域合作方式。各國必須探討在多邊貿易體系下如何謀求自身經濟發展。

二、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1.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主要體現在貿易摩擦和爭端短期內迅速增多。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歐美主要發達國家不斷采取對本國有利的貿易政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思想逐漸浮出水面。主要是貿易保護措施增多,并且不斷發生,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也迅速增多,阻礙國際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平等發展。根據WTO發布的全球貿易監督報告,2009年3月1日至6月19日這段時間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共新增加245項貿易措施,排除有關A型H1N1流感引發的貿易保護政策,全球范圍內新出臺的貿易限制政策比貿易自由化時期多兩倍[1]。2007年后中國由貿易技術壁壘引起的直接損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2010年中國出口遭遇貿易技術壁壘的直接損失達到582億美元。現在技術壁壘的要求更為復雜、苛刻。僅在2011年1—9月這8個月時間內,中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的案件就已經有50起,涉及資金30億美元,數額之巨大,發生之頻繁是金融危機前所未有的。

由于歐美經濟在這場危機中受到較明顯沖擊,其貿易保護的傾向加強。同時,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進程也已較長時期停滯不前。各國在這種情況下都更加希望通過出口緩解國內壓力,世貿組織多哈談判陷入僵局,貿易摩擦形式復雜,包括區域自由貿易談判在內的區域一體化在全球有上升趨勢,這都將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據WTO統計,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從2010年的14.5%降低到6.5%。

2.低碳經濟和綠色貿易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低碳峰會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商討2012—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到2050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需達到1990年水平的80%。在1990—2020年間,俄羅斯將保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減少逾300億噸。歐洲將在2050年前削減高達95%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20年前減少30%。印度將在2020年前將其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20%—25%。澳大利亞未來十年內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2000年減少5%—15%。美國和日本將低碳作為刺激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部分。2011年12月份的德班氣候大會也就綠色氣候基金和經濟發展問題提出新的看法。這就意味著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綠色貿易將會被提到一定的高度,引起各國的普遍關注。

3.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

20世紀60年代以來,服務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快速發展,服務貿易占國際貿易的比重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0%迅速上升到90年代的15%左右,21世紀以后則快速上升到20%以上,并且服務貿易本身的增長速度也是持續加快。隨著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服務性外包業務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擴展,國際服務貿易已經出現迅猛發展的端倪[1]。服務全球化推動服務貿易和外包業務加快發展。金融危機短期內對服務業跨國投資和貿易帶來一定影響,但基本情況明顯好于制造業。特別是由于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成本壓力顯著上升,其服務外包的意愿不僅沒有弱化,反而會進一步加強,服務外包業務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的興趣在進一步增加。

4.貿易網絡化趨勢明顯

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的出現幾乎顛覆了國際貿易的傳統方式,在國際貿易領域掀起了一場震驚的革命。網絡貿易具有很多傳統貿易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簡單易操作,沒有時間和地域限制以及不受自然條件影響等。因此,網絡貿易受廣泛青睞,在國際貿易往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網絡貿易在世界貿易額中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20%。甚至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貿易額全面萎縮的情況下,網絡貿易交易額也在上升,未來貿易網絡化將呈現出超常的發展態勢[2]。

三、后危機時代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變化

1.對外貿易額發展狀況

2007年中國外貿總額為21 73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出口排名第2位,進出口占全球比重近8%。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北亞各國之間的貿易面臨急劇萎縮的嚴峻形勢。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約為22 072.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3.9%。其中:出口12 016.6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 056億美元,下降11.2%。①http://www.gdpack.cn/newlist.asp?News_ID=7312009年中國的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和工業制成品 (SITC)出口總值都出現持續一年時間的大幅下滑 (如表1所示)[1]。在2009年進出口總數都在下降之時,日本對中國出口卻在增加,2009年11月和12月增幅較大,其中12月份單月創造對中國出口的新高。從中國進口雖然11月和12月有所恢復,但勢頭不明顯,2009年對中國進口減少幅度高于出口幅度。目前對中國貿易額已經占日本貿易總額的20.2%,比重首次超過20%,2009年中國也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日本對中國貿易赤字進一步縮小,2009年為128.4億美元,較2008年減少54.5億美元[2]。

表1 2009年中國進出口增長狀況:累計同比增速 單位:%

2010年由于中國巨大的消費能力,其進口和出口出現增加的態勢。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9 728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出口15 779.3億美元,增長了31.3%;進口13 948.3億美元,增長了 38.7%[3]。2011年上半年延續2010年的狀況,進口和出口都有所上漲,不過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出口小于進口,貿易逆差明顯,而且有加大的趨勢 (如表2所示)。2000—2011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超過20%。在外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中國對韓國和俄羅斯的出口和進口都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2011年上半年韓國的進出口額為5 329億美元,其中對中國貿易額以1 075億美元占20.2%,占比僅次于2000年上半年,為歷史第二高紀錄。同期韓國對美貿易額為500億美元,占比只有9.4%,是進行相關統計的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①摘自韓國銀行和關稅廳2011年11月17日的報告。如此大的進口和出口發展狀況無疑說明中國和世界已經融為一體,中國離不開其他貿易國家,而美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世界主要貿易國家同樣離不開中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由于中國巨大的消費能力,中國的重要性是逐漸增加的,各國之間的貿易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加。對外貿易發展客觀上要求各國,尤其是東北亞各國應該統籌兼顧,組織本區域進行有序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分工。

表2 2010—2011年中國進出口狀況 單位:億美元

2.貿易依存度的變化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對外貿易系數,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1年)對外貿易總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傳統計算公式為Z=(X+M)/GDP×100% ,其中Z為對外貿易依存度,X和M分別表示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外貿依存度是衡量一個獨立經濟體對外開放程度及其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競爭程度的重要指標[3]。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該國經濟發展對外貿的依賴程度越大,同時也表明對外貿易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一國外貿依存度應保持適宜水平,若過高,國內經濟發展就易受外部經濟的影響和沖擊,尤其是外部經濟不景氣時期;若過低,則說明該國沒有很好地利用國際分工的優勢[4]。

2000—2010年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是在逐年增加的,美國一直保持20%的貿易依存度,雖然美國一直在增加貿易摩擦,但是在2010年貿易依存度也上升到28.4%,比2009年上升10%左右。日本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7年貿易依存度突然上升到30.5%,顯示對外貿易對日本這個島國的重要性。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2000—2006年快速上升,從2001年的38.5%上升至2006年的66.2%,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2007—2010年逐漸回落,從 2007年的64.3%大幅降至2009年的45%。此外,出口依存度明顯高于進口依存度,顯示中國經濟的出口依賴性較大。韓國一直都是高對外貿易依存度,從表3可以看出,韓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遠遠高于其他任何國家。以2009年為基準,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達到25.8%,中國已成為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此外,韓國對歐盟、日本和美國的貿易依存度分別為18.3%、13.0%和12.2%[5]。據資料顯示,韓國2005年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為18.4%,之后呈逐年遞增趨勢,2006年、2007年和2008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分別達到21.6%、26.6%和30.8%,2009年小幅回落至25.8%。此外,韓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別為13.2%、14.1%、15.2%和15.5%,同樣呈逐年上升趨勢,但2009年降至12.2%。資料來源:各國統計網站。

表3 2000—2010年世界主要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對比 單位:%

四、中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

1.積極推動東北亞制度性合作機制的建立

(1)模型設計

按照上述分析,東北亞區域可以通過各國間功能性合作 (產業分工、貿易互補和資源共享)來推動區域合作。在各國尤其是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現實背景下,各國企業為了發展對外貿易,希望有一種固定的統一的風險小的發展方式,也就是希望各國能夠進行制度性的合作,這樣就促使企業對各國政府施加一定的壓力,政府為了各自的經濟發展或者政績也會考慮幫助形成區域經濟合作的制度性機制[6]。因此,金融危機作為外生變量促使東北亞區域的合作從簡單的分散的功能性過渡到制度性。從功能性合作過渡到制度性合作是制度變遷的一種方式,可以用模型來詳細描述這個過程。

假設1:假定有A和B兩個國家,其中,A缺乏制度性合作的思想,而B則具有一定的制度性合作思想并且B通過各種行動不斷努力促進制度性合作。

假設2:假定A對制度性合作的收益理解為K0=0或很少,當市場經濟制度水平L0=0時,A的收益Ma0=0。

假設3:假設A通過相關合作實踐對制度性合作具備了一定的認識K,主動或者被動地將制度變遷發展到Li階段,所獲得利益Ma0=-Li(g1/k-g)+bk>0。

按照上述三個假設,如果A在一定實踐的基礎上促進改革并且使貿易合作的制度供給達到預期的Li-1,則必須使預期收益滿足以下模型:

假設4:假設A、B制度合作的風險為RA,RA與兩國對制度性合作認識程度呈負相關,令RA=B/β,其中,B為常數,大于零,β為B國進行制度合作創新后,被A國認可的概率q(L)=L。

則B國主動進行制度性合作的預期效用函數如下:

(2)模型分析

上述表達已經顯示,制度變遷由于受到初始條件的影響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徑依賴,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改變原有的運動軌跡,但是制度變遷在外力的沖擊下,具備了促使其變遷的條件,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就是這樣的外部力量,這股力量使歐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那么東北亞地區作為一個大的區域,也有了加快制度性合作的理由和驅動力。在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各國政府之間建立制度性的合作機制,將有關阻礙經濟最有效運行的人為因素加以消除,通過相互協調統一,創造最適宜本國經濟增長的國際經濟結構,形成和實施協調共贏的政策,消除各成員國經濟單位之間的歧視,促進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在國際之間自由流動,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價格的均等化,有利于國家間生產要素流動障礙的消除,有利于應對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降低國家之間貿易的交易成本,這對每個參與國都是有利的。

從東北亞區域來看,中、俄兩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口眾多,市場巨大,是日本和韓國拓展商品出口市場的理想對象。日本和韓國地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為了維持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必須依靠進口大量的原材料。這樣,資源開發上缺乏資金與技術,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從而形成中、俄、朝與日韓之間優勢互補的合作條件[7]。另外,中國仍是最具有勞動力競爭性的國家。與日韓國內高昂的勞動力成本相比,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平均工資較低,僅相當于韓國工人工資的11.87%。就市場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現實性和潛在性市場。與日本的1.7億人口和韓國的4 800萬人口相比,中國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能力,可以吸收和消化日韓大部分過剩產品,極大程度地緩解日韓兩國國內生產和需求之間的不平衡狀態。因此,日、韓同中、俄之間在資本、技術、資源和勞動力等方面的互補性非常強,各國經濟發展層次不同、市場需求不同而產生貿易結構上的比較優勢,這種力量推動區域經濟合作。

2.擴大內需,內外并舉,促進經濟增長

特別是在目前中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逐漸增多的情況之下,擴大內需不失為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良方。實體經濟自身穩健的發展能夠幫助一國抵御外部的沖擊,中國可以借助工業化和城鎮化、依靠中國人口眾多的優勢,建立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模式,改變出口主導的局面。僅僅依靠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例如出口拉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擴大內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對中國而言,必須要有長期政策促使經濟結構轉變。

在對外貿易方面,充分運用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量開展服務貿易,積極推進勞工合作。東北亞各國不僅在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方面差異大,而且在人口數量和結構方面的差異也很大,在勞動力供需方面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調查顯示,由于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傾向,其勞動人口不斷減少,預計到2050年,日本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率將由目前的8%下滑至4%。為此,日本每年需要補充60萬勞動力才能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而這大量的勞動力主要是依靠移民才能保證;據韓國產業研究院的調查,目前,韓國國內中小企業勞動力缺口至少20.5萬,為解決這一問題,韓國每年都在按國內就業總數的10%—15%引進外籍勞工,每年引進20—30萬人。眾所周知,俄羅斯遠東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要大規模開發,將需要數百萬勞動力的支撐,僅靠一國是不可能解決的。而中國擁有13億人口,勞動力數量巨大,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披露,中國目前出現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態勢,過剩的勞動力需要多種渠道就業。正是這種勞動力跨國供求的互補性,為東北亞地區國際勞務合作和國際服務貿易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3.利用日韓的資金和技術調整產業結構

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工業化發展迅速,制造業和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貿易結構在未來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格局,其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最高,第一產業最低。韓國與日本類似,以IT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發達,目前以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為主。俄羅斯資源豐富,主要擁有大量的木材、石油和天然氣等,但是俄羅斯的輕工業發展落后,尤其是服裝、紡織、家電及零部件等加工產品短缺嚴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不會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俄、日、韓等東北亞國家的貿易進出口商品結構和長期互補發展的趨勢[8]。這樣,東北亞四國在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產業結構的互補導致各國的比較優勢明顯,給各國帶來大量的相互供給和相互需求,容易在三大產業之間充分發揮本國的優勢形成國際分工。2000年以來加工貿易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5%左右,即使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仍高于40%。所以,對于中國這個勞動力資源稟賦豐裕的國家來講,應該在產業分工過程中利用日韓的資金和技術,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獲得發展。

4.借助環渤海經濟圈積極構建區域間自由貿易區

在東北亞長期的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幾個不同的經濟區域:環渤海經濟圈,圖們江地區,環日本海經濟區和中、蒙、俄沿邊經濟合作地帶。環渤海經濟圈內國家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含發展中國家;圈內既有水平分工,又有垂直分工,產業分工具有相似的類型;區內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前景好。因此,可以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該經濟圈建設,建立一個既有利于圈內國家利益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又比較容易在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上達成共識,建立具有環渤海地區特色的區域經濟制度合作的發展模式。

另外,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合作輻射范圍小,決策相對簡單,在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還可以多建立一些跨國的經濟合作區。鑒于東北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開放度以及各國發展經濟的思路和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可以選擇臨近區域,且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地區建立跨國經濟區。如建立中俄琿春—哈??鐕洕鷧^;中朝建立琿春—羅津—先鋒跨國經濟合作區;構建青島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積極推動中俄韓間的經濟合作,構建遼寧大連大窯灣自由貿易區等。

5.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

金融危機后,網絡貿易額不降反增,這給中國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發展信號,中國應加大網絡平臺建設,從政策和規則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以此推動東北亞區域網絡的建立,在各國政府的帶動下,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和貿易往來。

[1][國研專稿]國際金融危機對中日韓貿易的影響分析[DB/OL].2009-12-31.

[2]2009年中日貿易情況分析[DB/OL].海外經貿信息,2010-04-15.

[3]鐘山.理性看待中國外貿依存度問題[N].人民日報,2010-02-05.

[4]陳志恒.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5]樸盛珉.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分析及經濟效應預測[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6]道格拉斯·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8.36-48.

[7]鮑振東.后金融危機時期《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實施與東北亞國際合作[J].西伯利亞研究,2010,(8):15-16.

[8]米納基爾,蘇斯洛夫,劉澗南.論東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機制[J].西伯利亞研究,2010,(8).

(責任編輯:劉 艷)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综合网天天|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激情第一页|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在线欧美a|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小视频网站|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看|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AV网站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伊人国产|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第5页| 午夜在线不卡|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va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制服丝袜一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成人精品18| 99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理论精品| www.亚洲一区|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最新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