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鐵軍 于 玫
(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 300074)
卡氏肺囊蟲肺炎(PCP),亦稱為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或間質性漿細胞肺炎,是由卡氏肺囊蟲感染引起的肺部非化膿間質性炎癥,是一種少見的機會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兒感染,近年由于腎上腺皮質激素、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腫瘤的放療和化療等原因,本病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1〕。小兒白血病合并肺部感染致死的病原體中PCP占12%~28%,尤其多見于淋巴源性惡性血液腫瘤,如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先后有5例急性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患兒合并PCP因診治及時和精心護理患兒均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自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患兒中,男4例,女1例,年齡4~8歲。原發病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1例。PCP的發病時間均在疾病的緩解期。均起病較急,表現為發熱,體溫38~40℃、呼吸加快,刺激性干咳、鼻扇發紺,逐漸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兩肺呼吸音粗,無干濕啰音。實驗室檢查 WBC(2.8~6.8)×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 血氣分析:PaO2均低于 2.98kPa,PaCO2均不升高,SO241%~89%。 血培養均陰性,痰CMV-PCR(-),白色念珠菌抗原(-)。X線檢查5例均于發病3~10天內行胸部X線平片及CT檢查:4例胸部X線平片顯示彌漫性淡云霧狀影,1例正常;胸部CT檢查均呈雙肺間質紋理增粗,彌漫性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樣,其內可見支氣管血管束,肺邊緣局部透亮度增高。給予復方新諾明SMZco100 mg/(kg·d),分4次口服,同時予高流量氧氣吸入、物理及藥物降溫等對癥治療。用藥1~7天體溫開始下降,血氧飽和度上升、呼吸困難逐漸緩解,3~7天復查胸CT示病變吸收好轉,5例均治愈出院。
2.1 加強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 PCP是由卡氏肺囊蟲引起的間質性漿細胞性肺炎,其主要病理特點是肺泡上皮產生炎癥,肺泡水腫,使換氣功能受阻。嚴重缺氧和呼吸困難是該病致死的主要原因,進行性呼吸困難及低氧血癥是PCP的主要臨床表現。因此,在護理中嚴密觀察患兒的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環有無發紺。
2.1.1 保持患兒安靜、臥床休息 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50%左右,以減少呼吸道刺激。患兒呼吸困難時給予舒適的半臥位,協助拍背,定時翻身,及時徹底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確保有效供氧,遵醫囑吸痰、霧化吸入并評價吸痰效果,5例患兒均采取此護理方法,效果良好。
2.1.2 根據血氧飽和度調節氧流量 予持續口罩吸氧 (4~6 L/min),監測患兒的血氣變化,使SaO2維持在95%以上,使PaO2維持在 11.3~14.0 kPa(85~105 mmHg),觀察患兒缺氧的情況。 經上述處理,4例患兒缺氧癥狀改善,僅1例患兒經大流量吸氧(6 L/min)仍不能改善缺氧癥狀,輔以簡易CPAP治療4~5天。
2.1.3 24h連續心電監護 密切觀察患兒的心率、心律、呼吸節律和頻率、經皮監測患兒血氧飽和度,本組5例患兒住院前2~3天均有經皮血氧飽和度低于90%及時通知醫生,增加吸氧濃度,患兒缺氧明顯改善。
2.1.4 安慰患兒以減輕其痛苦 指導患兒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肺功能鍛煉、促進肺部氧合〔3〕,加速疾病的恢復。5例患兒均采用此護理方法,效果很好。
2.2 高熱護理
2.2.1 體溫升高的護理 監測體溫變化,每4 h測量體溫1次,體溫超過38.5℃遵醫囑口服退熱劑,半小時后復測體溫,并詳細記錄。多飲水,保證入量。體溫未超過38.5℃時給予物理降溫,以溫水擦浴和頭部冷敷,以降低機體能量消耗。5例患兒均有體溫升高,體溫在38~40℃,均于抗生素治療后7~10天體溫恢復正常。
2.2.2 保持大便通暢 便秘時進食纖維素類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或按醫囑給予生理鹽水灌腸,以促進排便,減少腸道毒物的吸收,降低體溫。
2.3 藥物護理 復方新諾明是目前治療PCR的首選藥物,但其副作用大,因磺胺類藥物自腎臟排出時,游離磺胺或乙酰化物隨尿液在腎小管中濃縮,而藥物和乙酰代謝物的溶解度又低,尤其在酸性環境中,在腎小管中易析出結晶,損傷腎小管或輸尿管,而形成結晶尿、血尿,出現尿痛、尿閉等癥狀〔2〕。
2.3.1 多喂水,以利藥物排泄 密切觀察小便情況,尿量及尿色。本組5例患者均口服復方新諾明,及時檢查尿液,用藥期間尿液pH值維持在7.5~8.0,其他各項指標均正常,患兒無排尿痛、血尿發生。
2.3.2 配合醫生定期檢測肝功能 SMZco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的損害,本組患兒用藥2周后出現血清谷草轉氨酶輕度升高,經保肝藥物治療后肝功能好轉,用藥期間護士密切觀察患兒的食欲情況,患兒食欲下降及時通知醫生,指導家長給予患兒均衡飲食,5例患兒均未影響繼續用藥。
2.3.3 監測血常規 SMZco有可能引起白細胞、粒細胞或血小板下降,偶見再生障礙性貧血。本組5例患兒因化療藥物的應用,白細胞明顯下降,均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醫護人員做好手衛生,避免交叉感染。按醫囑給予升白細胞的藥物后,5例患兒血常規恢復正常。
2.3.4 觀察過敏反應 若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立即報告醫生,本組5例患兒無過敏反應現象發生。
2.4 心理護理 患兒因嚴重呼吸困難、胸悶、呼吸窘迫、有窒息感,導致患兒情緒不穩定,表現出煩躁不安、恐懼,不能很好配合治療。首先做各種操作前護士要與患兒溝通,在取得患兒的同意后方可進行操作,用鼓勵患兒的語言,如:好孩子這么聽話,你一定很堅強!護士的語言要親切,以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操作后給予表揚,增加患兒的自信心。其次讓其母親陪伴在身邊,患兒有安全感。
2.5 加強基礎護理 患兒機體抵抗力低下,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協助患兒取舒適的臥位,予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做好口腔、皮膚及會陰護理,防止并發癥。同時安排患兒住單人房間,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 30~60 min,地面、床頭柜和衛生間用含氯消毒液擦拭〔4〕,醫護人員進入病室注意手衛生,并做好宣教工作,限制陪護及探視人員,固定1名家長陪護且陪護家屬無呼吸道疾病,各種治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認真觀察病情,詳細記錄,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本組5例患兒在住院期間均無交叉感染發生。
卡氏肺囊蟲肺炎(PCP)是一種少見的機會感染性疾病,在兒童白血病的長期化療中,尤其是具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伴氣急和低氧血癥者,應警惕PCP的發生。密切觀察患兒缺氧表現,根據血氣結果合理給氧、做好高熱護理、藥物護理、同時加強保護性隔離,經常與患兒溝通做好心理護理,有利于患兒疾病的恢復。
〔1〕馬立燕,余佳寧.兒童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9例[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0,5:224-226
〔2〕李原,王菊香.惡性腫瘤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2006,24(4):295-296
〔3〕代英波,杜俊英.1例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繼發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護理[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8,29(4):109
〔4〕練桂英,鄧虔玉,陳統清,等.腎移植術后并發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觀察與護理[J].天津護理,陳統清,等,2005,13(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