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虹 沈玉琴
(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醫院,浙江 嘉興 314016)
我國對臨終的時限定義為:當患者處于疾病末期,死亡在2~3個月內不可避免時為臨終階段〔1〕。腫瘤臨終患者常會給其家屬帶來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壓力,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反應主要是悲傷,影響其悲傷的因素主要是家屬與臨終患者的親密度、患者病程的長短、臨終患者的年齡、家屬的性格特征及擔心失去患者后的生活改變有關。對腫瘤臨終患者家屬進行教育服務已成為對臨終關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國內醫院為臨終患者家屬提供必要的服務尚不完善。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腫瘤臨終患者62例,針對腫瘤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反應及其影響因素,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改進服務流程和服務內容,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本組62例患者男 37例,女25例,年齡 30~83歲,平均 55.2歲,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的《腫瘤學》診斷標準,屬晚期腫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0例,胃癌13例,肝癌9例,肺癌11例,直腸癌9例,乳腺癌8例,卵巢癌2例。62例患者家屬中,配偶54名,男22名,女32名;子女112名,其中獨生子女10名,平均每例患者有子女1.82名。在配偶和子女中,農民占56.6%;個體私營業主占24.1%;工人占15.7%;教師占3.6%。文化程度小學占54.2%;初中占54.4%,大學及以上學歷者占2.4%。62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在醫院去世,17例患者在昏迷階段自動出院。所有接受護理關懷的家屬中,在10~25天內能坦然面對現實。通過電話和上門回訪,家屬在8~15天都能從容接受親人的離去,較快地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2.1 服務方式 由責任護士、護士長、主管醫生組成的醫護團隊與其家屬商定患者醫護處置規則,簽署協議,確定醫護方案。處置規則:全部病例均根據病情采用免疫、中西醫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簽署協議:腫瘤臨終患者通常病情重或是被深度鎮靜而不能表達他們的治療意愿,常需要決策代理人的參與〔2〕,家屬有自愿放棄生命支持的表述,家屬對終止治療的經家庭會議討論后與醫院簽署終止治療協議,協議在病歷中保存。醫護方案:提供舒適、安靜、人性化、家庭式的生活環境,以便緩解病人焦慮、絕望情緒,減輕其身心痛苦、提高臨終前的生命質量。緩解疼痛,按三階梯止痛法鎮痛,同時通過分散注意力、熱敷、冷敷、按摩等減輕疼痛。生活護理,提供高蛋白、高熱量、含豐富維生素且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減少并發癥。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與患者家屬要默契配合,及時獲取護理需求及意見。死亡教育,包括對臨終患者及其家屬的死亡教育,幫助瀕死患者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痛苦。家屬心理支持,在臨終關懷的全過程中,晚期癌癥患者的家屬人員同樣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社會、心理和身體健康等各方面。每天與患者家屬交談5~10 min,聆聽家人的敘述,了解患者家屬當前的身體狀況、心理反應、家庭情況、對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及對遺體料理時的意愿等,采取相應的教育服務,為家屬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善后,對那些生命即將結束的臨終者,護理人員應更加細致、耐心地做好一切護理工作,使患者安祥、無憾地離開人世。
2.2 服務措施
2.2.1 臨終前
2.2.1.1 鼓勵宣泄悲傷撫慰情緒 臨終患者的家屬處于即將失去親人的悲哀中,他們同樣需要關懷和安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主動說明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有關知識,可以避免因家屬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緒反應。心理學家認為,長久壓抑悲痛的感情,會導致人們的心身疾病,大聲哭泣,讓悲痛發泄出來,能減少對健康的影響。因此醫院為家屬提供合適場所,誘導家屬說出內心感受,認真傾聽,并給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教會他們簡單的悲傷發泄方法。癌癥患者進入臨終期前,常常已經歷長久奔波治療,其家屬在心理和身體上已極度疲憊,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不但要照顧生病的父母,而且還要忙于工作和養育子女。護理人員應鼓勵家屬互相安慰,互相鼓勵,交流情感。
2.2.1.2 鼓勵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過程 醫院內設置家屬休息廳和病情交待室,鼓勵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商討、制定治療護理計劃。教會家屬喂飯、喂藥、擦浴、翻身、協助大小便等基本生活上護理配合。家人陪伴可消除患者的孤獨感,增加安全感,家人的傾聽、勸告和安慰能給予患者信心和勇氣。家屬共同參與其生活、心理護理,同時鼓勵患者家屬適當幫助患者作肢體活動,回憶各種有趣的事情,有紀念意義的片段,興奮患者的大腦皮層,提高抗病能力〔3〕。有時讓家屬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患者的感覺比護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覺自己沒有被親人拋棄,家屬仍疼愛我、關心我,有一種親切感、安全感,但不可過分依賴家屬,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護理人員隨時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及時告知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治療情況,讓患者家屬參與過程中,接受病情演進的事實,這樣,既能減輕患者的恐懼孤獨感,又能使家屬在照料親人過程中獲得慰藉。
2.2.2 臨終時
2.2.2.1 對家屬進行適當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可以幫助家屬盡早接受親人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實。醫務人員及時向家屬說明臨終階段患者的征象和癥狀,向家屬解釋死亡對于腫瘤臨終患者是痛苦的結束,使患者安靜的,有尊嚴的死去。
2.2.2.2 盡量滿足家屬的合理要求 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盡可能地滿足患者家屬的要求,使患者沒有遺憾地離開人世。如有的死者是基督教徒,我們可提供單人間,允許家屬和基督徒們為死者禱告。如有的死者家屬想親自為死者進行遺體料理,以表孝心,或想和死者作最后一次談話,或想用一些時間再看一眼、再撫摸一下死者,護士都給予理解、支持和滿足,鼓勵家屬參與對亡者的遺體料理,減輕家屬無能為力的心理反應。
臨終關懷的宗旨是為垂死的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顧和支持,使“逝者死而無憾,生者問心無愧”。通過對62例腫瘤臨終患者家屬護理,總結腫瘤臨終患者家屬教育服務的重點是:更多關愛患者和家屬。給家屬心理支持,當患者家屬感覺恐懼、絕望、悲哀,使其得到宣泄并鼓勵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過程,教會生活上護理配合。尊重家屬意愿,協助解決善后。護士在護理臨終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同時,也應為患者家屬提供適時的生活照顧、情感需求及心理支持,幫助他們積極正確地面對現實,順利度過悲傷期,盡快恢復他們的正常生活。
〔1〕王小潔,李淑美.臨終患者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0,27(10):922
〔2〕陳華,趙施竹.對ICU臨終患者終止治療家庭會議討論和溝通的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 2011,31(3):53
〔3〕王愛玲.人文關懷護理對肝癌臨終患者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