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張 晴
1.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貴州貴陽 550004;2.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兒科,貴州六盤水 553001
驚厥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癥癥狀,以嬰幼兒多見。有統計資料表明,5%~6%的兒童有過1次或多次驚厥發作,其病因多種。驚厥發作對機體各個系統產生一定損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容易造成家長的心理負擔和恐慌,甚至引發過度醫療[1]。為探討小兒驚厥的臨床特點,以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現對67例小兒驚厥患兒進行臨床分析,并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2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住院及門診收治的驚厥患兒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男女之比約為1.3︰1。其中≥3個月~<1歲的6例;≥1歲~<3歲的48例;≥3歲~<6歲的9例;≥6歲~<10歲的4例。各年齡組均有發病,以嬰幼兒(54例)發病率最高,占80.6%。熱性驚厥48例(71.6%),癲癇10例(14.9%),顱內感染8例(11.9%),低鈣性驚厥1例(1.49%)。其中初次發生驚厥者42例,發作2次及以上者25例,有熱性驚厥家族史2例。全年均有發病。各年齡組的發生驚厥的原因分布見表1。

表1 各年齡組發生驚厥的原因分布
67例熱性驚厥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急性支氣管炎1例,支氣管肺炎2例,癲癇10例,病毒性腦炎5例,化膿性腦膜炎3例,低鈣血癥1例。驚厥持續時間:≥1 min,<3 min者45例;≥3 min,<10 min者20例;≥10 min,<30 min者2例。驚厥與體溫的關系:體溫正常13例;≥38℃,<39℃者16例;≥39℃,<40℃者35例;40℃以上3例。
患兒均有抽搐,表現全身性發作64例,部分性發作3例。發作時多數呈強直-陣攣性發作,少數也表現其他發作形式,如強直性、肌陣攣、失神、部分運動性發作。抽搐表現有四肢肌張力增高并不自主抽動,雙眼凝視或上翻,面色或口唇發紺,有的口吐白沫,牙關緊閉,意識喪失,抽后短暫嗜睡或神志恢復快。抽搐時間不一,由數秒至數分鐘,最長達半小時。
常規對驚厥患兒進行三大常規、血電解質檢查,疑有癲癇及顱內感染的患兒進行腦電圖、腦脊液及顱腦CT或核磁共振檢查。
小兒驚厥的治療原則:(1)及時控制發作,減少后遺癥。(2)維持生命功能。(3)積極尋找病因,針對病因治療。(4)防止復發[2]。具體如下:驚厥發作時即止驚,首選地西泮,每次劑量0.3~0.5 mg/kg,靜脈緩慢推注,靜脈推注時速度為1 mg/min,停止抽搐即可停止用藥,靜推時嚴密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神志等改變;當靜脈注射困難時,可予地西泮原液直接直腸注入,劑量每次0.5~1 mg/kg,5 min后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吸收速率比肌注及口服快,且不良反應小,操作方便;也可給苯巴比妥鈉每次8~10 mg/kg肌注或稀釋后慢速靜推[3]。及時清除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以減輕腦細胞損害。發熱是熱性驚厥的誘因,體溫在37.8℃以上時就積極退熱處理,并抗感染、降顱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有低鈣者,靜脈補充10%葡萄糖酸鈣,并給予支持治療等[4]。
經積極治療,56例痊愈,好轉8例,自動出院3例。
在本資料小兒驚厥67例中,熱性驚厥占絕大多數,為71.6%,其次為癲癇(14.9%)、顱內感染(11.9%)。小兒驚厥的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疾病所致者占多數,為83.6%,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占67.1%,非感染性疾病占16.4%。不同年齡發生驚厥的原因不同,以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占80.6%,與江浩[5]報道相似。嬰幼兒期,熱性驚厥占首位,為88.9%,其次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癲癇,低鈣血癥。學齡前期和學齡期,以癲癇為常見原因,為53.8%,其次為復雜性熱性驚厥,顱內感染。
驚厥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急癥之一。因為嬰幼兒時期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腦神經細胞分化不全,樹突、髓鞘、突觸形成不完善,因此任何原因引起的大腦皮質神經元過度興奮都會出現泛化而同步放電導致驚厥的發生。
熱性驚厥是小兒驚厥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分為單純性和復雜性。單純性熱性驚厥多在6個月~4歲之間起病,高熱后很快出現驚厥,驚厥持續時間在5~10 min之內,每次發熱過程中熱性驚厥發作的次數僅為1~2次,驚厥發作為全身性,發作后神經系統正常,熱退一周后腦電圖正常。復雜性熱性驚厥則起病于任何年齡,多以6個月內或6歲以上發病,甚至低熱時出現驚厥,驚厥持續時間在15~30 min,每次發熱過程中熱性驚厥發作的次數在2次以上,驚厥呈明顯局限性或左右不對稱,熱退一周后腦電圖仍有異常改變。要注意熱性驚厥復發危險因素:首次發作年齡越小(<12個月)、熱度越低(<38.0℃)、發熱與出現驚厥時間越短(1小時內),有熱性驚厥家族史、反復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等認為是熱性驚厥復發的高危因素[6]。驚厥時腦耗氧量增加,可導致繼發性腦損傷,需積極控制。因此,對單純性熱性驚厥患兒在發熱期間短程給予地西泮0.6~0.8 mg/(kg·d),分2~3次口服至熱退,對有反復發作的復雜性熱性驚厥患兒,予丙戊酸鈉20~40 mg/(kg·d),分2~3次口服,療程2年,經積極預防性治療,可有效預防抽搐反復發作。經治療,熱性驚厥患兒多數預后良好[7]。
在小兒驚厥性疾病中,熱性驚厥占絕大多數,其次為癲癇、顱內感染、低鈣性驚厥。這說明發熱、感染是小兒驚厥的主要原因。
[1] 鄧春友.高熱驚厥小兒家長的健康教育[J].現代醫院,2007,7(12):105-106.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14.
[3] 相彩霞.苯巴比妥與地西泮聯合治療小兒熱性驚厥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7):59-60.
[4] 李珊.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治療[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3):1038-1036.
[5] 江浩.小兒熱性驚厥264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06,17(5):83-84.
[6] 章秀,陳麗,黃斌,等.首次熱性驚厥患兒的復發率及相關因素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6):461-462.
[7] 范云英.小兒高熱驚厥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