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龍 張可帥
1.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人民醫院外一科,吉林白山 134702;2.解放軍第四六三醫院神經外科,遼寧沈陽 110042
顱內感染是神經外科開顱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雖然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多種強效廣譜抗生素,但是顱內感染由于其病情復雜,難以治療,并且預后差,目前仍是神經外科治療的難題之一。隨機選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就診于筆者所在醫院的行開顱手術后并發感染的患者3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82例患者(鞘內注射抗生素治療),對照組178例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就診于筆者所在醫院行開顱手術后并發感染的患者3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82例患者(鞘內注射抗生素治療),其中男88例,女94例,患者年齡34~76歲;對照組178例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其中男82例,女96例,患者年齡38~77歲。兩組間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選取的病例均符合診斷標準[1]:(1)開顱手術后出現發燒、頭痛劇烈、嘔吐(多為噴射性)以及陽性腦膜刺激征的臨床表現;(2)實驗室檢查發現感染征象: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明顯升高;(3)腰椎穿刺腦脊液 WBC>0.01×109/L,糖定量<400 ms/L,蛋白定量>450 ms/L;(4)腦脊液細菌培養(+);滿足第4條可確定診斷,若腦脊液細菌培養為陰性,需綜合考慮患者病情再進行診斷。
所有患者常規抗感染治療(依據藥敏結果選擇自身敏感度高的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向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去甲萬古霉素注射液10 mg,經5 mL注射用水稀釋后緩慢鞘內注射,注射后夾閉3 h,日1次。15 d為1個療程。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常規及腦脊液培養結果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血常規及腦脊液培養結果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見緩解或加重,血常規及腦脊液培養結果未見好轉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4.0版本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筆者觀察記錄了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治療組治愈140例,顯效28例,總有效率為92.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41.6%。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嚴重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就是手術后顱內感染,由于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目前報道的顱內感染發生率在2%~18%[2]。因為開顱手術時間長而復雜、腦脊液循環常出現障礙以及術后抗菌藥物難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是發生顱內感染的主要原因。臨床上目前治療顱內感染常用的藥物仍為萬古霉素,尤其是萬古霉素能夠明顯提高MRSA感染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但是常規靜脈滴注萬古霉素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血腦屏障,但是藥物劑量大,不良反應嚴重。有研究證實小劑量萬古霉素鞘內注射治療后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明顯高于靜脈靜脈滴注大劑量萬古霉素治療后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由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明確看出,治療組治愈140例,顯效28例,總有效率為92.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41.6%,符合相關報道[3]。綜上所述,鞘內注射治療顱內感染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裘天侖,金國良,王曉明.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對策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9):2553-2555.
[2] Boque M C,Bodi M,Rello J.Trauma,head injury an neurosurgery infections[J].S-enmin Respir Infect,2000,15(4):280-286.
[3] 白治軍,王志揚.鞘內給藥治療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觀察[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9(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