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彪(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銀川 750011)
進人新世紀以來,由于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推動,我國各級各類圖書館逐步進入館舍建設的高峰期,建設量日趨龐大。在建筑創作領域和技術服務領域,如何通過設計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實現圖書館建設的創新發展,是擺在建筑師和圖書館界面前的時代使命。人們對于圖書館建筑功能和空間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圖書館不再單純地被解讀為狹義的圖書中心,而是廣義的信息資源中心和公共活動場所。在當今計算機與網絡迅速發展的新時期,人們的信息行為與信息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時刻在改變,以服務為永恒主題的圖書館在服務環境、服務手段、服務需求等方面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圖書館用戶的需求,圖書館需要在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從而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的為用戶即讀者服務。
從目前整個中國圖書館界的發展看,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和投入加大,加之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全國各系統的圖書館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創新服務、延伸服務成為圖書館提高服務質量、充分體現其價值的發展之路,如在公共圖書館界開展的總分館服務模式、24小時圖書館、流動圖書館等,專業圖書館、科學院系統圖書館開展的學科館員管理制度、學科化服務等。可以說,在新時期,我國圖書館界為了促進圖書館的發展,都在各自的服務領域開拓創新,思考發展之路。
當今信息時代新鮮事物迅猛發展,任何落后的不能滿足社會進步需求、不圖創新的服務都面臨著被淘汰的窘境。只有不斷創新理念,利用新技術,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要,最大限度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圖書館的發展才能緊跟時代與社會的發展步伐并獲得長足的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圖書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圖書館時期,這個時期圖書館的館藏更加豐富,經營理念更加先進,讀者的服務要求更加專業化和學科化,圖書館還承擔了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重任,這一時期我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實踐主要有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方式創新等。
理念是創新的先導,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而理念創新則是一切創新行為產生的基礎和先導。理念創新主要表現在對新建城市圖書館的定位上,可以用這樣幾個詞語來概括:城市記憶、市民廣場、城市教室、文化中心、共享空間。城市記憶,就是通過城市圖書館來積淀保存城市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各類文獻來留住城市的歷史文化,這是圖書館的神圣使命;市民廣場,就是讓城市圖書館成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成為基本免費的公共空間;城市教室就是讓城市圖書館成為市民終身學習的場所,培養信息素養的沒有圍墻的學校;文化中心,就是城市圖書館將扮演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群藝館、檔案館等六館合一的角色,體現出城市文化載體集聚、城市文獻信息集聚、城市文化活動集聚、城市文化人才集聚、城市文化智力集聚的特點;共享空間,就是城市圖書館的服務將借鑒當代世界大學圖書館的發展特點,體現出跨媒體、多平臺、個性化、互動性、一體化的學習休閑特點。
圖書館服務內容創新的前提,是對公共圖書館所服務社區的情況進行功能設計。從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列表中選擇若干項,作為本館在特定時期的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然后設計相應活動來實現這些功能的過程。其實質是幫助圖書館在了解社區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出與當地需求相適應的功能優先級,集中有限的資源高效地完成公共圖書館的部分使命。經過調研及問卷調查我們知道圖書館當前應該確立的戰略重點和相關服務。
3.2.1 需要繼續保持和增強的服務
定期為學齡前幼兒開展講故事活動和游戲活動;開設媽媽沙龍,為年輕媽媽提供育兒交流平臺和親子閱讀環境;為中學生搭建心理咨詢平臺,為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援建民工子弟學校圖書館(室),為學校圖書館培訓管理人員。增加公益音樂會和公益演出活動,例如可與當地文藝社團(如合唱團等)、文化館、文化站等合作舉辦各類演出,開展插花表演、茶道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引導高雅生活情趣,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開展自娛自樂的社區居民聯誼活動。
3.2.2 需要增加或改善的服務內容
(1)開設當地政府信息公開查詢點,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查詢;整合網上已有政府各部門發布的有關政策法規、統計數據、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等,制作統一導航界面引導查詢;開展有關時事政策的講座報告;系統收集本地交通、旅游、購物、醫療、生活服務、娛樂演出、教育培訓等信息,建立本地信息庫,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信息咨詢;收集提供本地企事業單位名錄以供查詢;為社區居民提供交流平臺。
(2)支持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公共圖書館在充當社區文化休閑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的同時,還應充當社區居民交流活動的中心。如開設休閑茶吧或類似的休閑場所,提供茶、咖啡、飲料等休閑食品,為人們的交流、商務洽談提供場所;也可通過合作活動等形式,為本地社團活動提供場地使用的便利;同時組織開展一些針對各類別讀者的聯誼活動,如針對老年人的慶重陽聯歡活動等等。
(3)輔助各年齡段孩子完成正規學業,支持正規教育、開展素質教育。公共圖書館處在應試校園文化之外,可致力于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及其對閱讀習慣與能力培養帶來的負面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書館可通過館員或聘請在校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作業輔導;開展童話劇或課本劇排演活動,讓小讀者進行角色體驗,加深理解能力與交流能力;開展故事姐姐講故事和親子閱讀活動,引導幼兒閱讀興趣;開展 閱讀大王評比活動,通過閱讀積分統計,每年評選閱讀大王給予獎勵,以此鼓勵孩子們多讀書;邀請兒童文學作家到館講座、與小朋友座談、簽名等形式,激發小朋友的閱讀興趣;為需要幫助的家長和孩子提供心理咨詢輔導。[1]
技術要素在圖書館的服務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目前,圖書館服務的信息描述、標引、分類、存儲、檢索,以及信息分析、信息傳播和提供等都是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實踐。技術使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時間、空間、方式等有了無限擴大、完善的可能,使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方式發生了就近、快速、個性、互動、一站式、無障礙、無縫鏈接等諸多變化。
3.3.1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校區圖書館其自動存儲系統的運用,即將工業自動存儲技術與在線圖書館編目系統相結合,為圖書館各類資料的長期存儲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再如,LASR操作器接受電子請求后觸發存取系統進行存取工作,由3臺計算機控制的存取系統能夠完成對所有存儲點的存儲。目前,LASR可以存儲60萬冊書,經過擴展后容量可以再增加一倍,而現在LASR中存儲的主要是一些存檔的期刊及較少使用的出版物。
Lied Library通過視頻網絡系統(Safari)提供多媒體館藏的瀏覽與試聽。這個系統可以傳送模擬或者數字媒體信息到圖書館的小單間、放映室、會議室或者教室的多媒體PC上。目前多媒體發布系統可以播放錄像帶、DVD、CD、盒式磁帶等各種格式的多媒體介質。此外,Lied Library還應用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及自動借還書系統等技術。
通過將先進技術、創造性設計、資源的方便存取、研究調查幫助、分散的學習與活動空間結合起來,Lied Library在建成后4年基本上成功地滿足了各類用戶的各種要求,入館人數增加率竟高達103%左右。
3.3.2 以先進技術為工具進行服務成為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其實,圖書館是最喜歡也是最能將先進技術應用于業務的服務機構,如圖書館對Web2.0、3G等技術的使用,形成了目前普遍利用技術進行服務的局面,目前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發展迅速的主要有:知識網站設計技術、知識架構、內容可視化技術、知識發現與挖掘技術、知識本體等技術,手機圖書館、24小時圖書館等技術實踐。
3.3.3 聯盟共享的發展模式。CALIS、部分省市圖書館行業內聯盟、公共圖書館與情報部門跨行業聯盟的發展模式讓人們看到了圖書館進行聯盟建設的巨大發展前景。
3.4.1 材料圖書館的建立
哈佛設計學院材料圖書館的設立,使材料圖書館成為各種材料的研究及展示平臺,也成為聯系建筑教育和建筑材料技術發展的紐帶。哈佛設計學院將建筑材料信息視作與圖書資料同等重要的信息資源,為此專門設立了材料圖書館,便于師生在設計中隨時查閱。材料圖書館除了配合各類建筑材料課來展示學生材料研究與設計的作業之外,還系統展示各種常用建筑材料,尤其是新材料。每種材料都附帶有信息卡,卡上詳細列舉了材料的物理特性、應用做法、技術參數等資料,還列舉了一些相關生產廠家及其聯系方式,有需要的師生可以很方便地聯絡廠家獲得更為詳細的資料。將這些信息運用在設計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2]
3.4.2 玩具圖書館的建立
少年兒童啟蒙教育及其心智培養方面的知識需求在當今的社會是比較旺盛的,香港中央圖書館專為低齡兒童所設的玩具圖書館,提供啟蒙玩具供家長與子女在館內互動。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計若干個主題區域,比如嬰孩游戲分區、創意游戲分區、模仿想象游戲分區等,玩具有拼圖游戲、創意游戲、棋類游戲、建筑游戲、體能游戲、模仿游戲等,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該區用落地玻璃和大網格帶隔離,入內需脫鞋,家長可以入內互動,也可以隔網監護或獨自看書休閑。為了提高接待質量,這個區域是香港中央圖書館為數不多的限制入內人數的區域,需提前預約登記,且每月只可約一次,讀者按預約時間到館活動,活動定時大約45分鐘,每批大約二十個家庭40人左右,每天的玩具都經過消毒。
3.4.3 手機圖書館的建立
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讀者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來獲取所需的信息,建立手機圖書館、進行學科化個性化服務、進行網絡咨詢與參考服務等。
手機圖書館是通過在圖書館內部部署移動代理服務器,將圖書館服務延伸到手機客戶端,增加與讀者互動的又一新途徑,是圖書館擴大外延服務的又一次新的嘗試。用戶通過手機,以無線接入方式接受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
我國最早開通手機圖書館的公共館是上海圖書館,于2005年5月開通了手機圖書館服務,服務內容包括開館信息、書目檢索、文獻請求、參考咨詢、講座預定等。高校最早開通手機圖書館的是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于2003年12月開通。服務內容包括到期圖書提醒、預約到書提醒、圖書的續借、預約等服務。隨后,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等也開通了手機圖書館服務,從此手機圖書館服務在各圖書館逐漸普及。
手機圖書館服務模式主要以短信服務和手機上網服務為主。短信服務比較便捷,在手機圖書館服務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運用。例如,圖書館借閱信息查詢、預約、續借、讀者證事務、新書信息、公告、講座信息預定、書目信息查詢等。手機上網服務主要可以提供圖形化的訪問界面,用戶可以更方便自由地進行大容量圖書信息的查詢和閱讀。目前無線上網的解決方案有WAP、i-mode、IBD等幾種。WAP是無線應用協議,是專為窄寬帶、高時延、小屏幕、有限存儲容量、低處理能力的無線環境而定制的一種協議。隨著手機上網的普及,圖書館手機上網服務將占有越來越大的圖書館服務份額。[3]
3.4.4 數字音樂圖書館的建立
進入21世紀,由于網絡資源為用戶創制了許多個性化的定向服務,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即時信息服務。圖書館也借助于網絡這個平臺構建自己的文化基石,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如廣東星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在為專業讀者設計的視聽區域,將館藏資源的專業欣賞室、耳機欣賞和特色服務,整合在同一樓層,提供傳統資源視聽服務;將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安排在具備全天開放的另一空間,并開通了KUKE(它是國內一家專注于非流行音樂發展的數字圖書館,內存6千張唱片近10萬首曲目)音樂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等電子資源,提供動態視聽服務。在服務模式上,實行多元化自主性選擇服務,即傳統資源與網絡數據資源服務并舉,靜態服務與動態服務并存的復合型服務模式。例如,增設視聽欣賞與MIDI實驗互動室,該室的M IDI具備音樂創作、錄制與合成等實驗功能。讀者已可制作聲樂、器樂錄音的實驗,又可以欣賞自己的創作成果,實現創作與欣賞一站式的專業服務。二是以第三代視聽設備和資源載體為主體,增配專業視聽設備,增設網絡音樂視聽資源,完善各項專業視聽服務的配套設施,建設集傳統服務與現代數字化服務于一體的復合式視聽模式。三是實現視聽資料格式轉換,開展動態專題視聽服務,開創視聽設備回顧與黑膠片視聽欣賞等特色服務。讀者可以在電子閱覽室選擇直接點播欣賞或下載等多種服務。將電子閱覽與網絡視聽功能整合在同一平臺上,不但符合音樂圖書館的專業特色,同時具有閱覽和視聽功能,從而提高了電子閱覽室的利用率。[4]
[1]許曉霞,潘麗敏.理性地確定圖書館發展方向功能設計思想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應用嘗試[J].圖書館,2009(6):25-29.
[2]吳錦繡.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建筑教育[J].建筑學報,2009(3):92-96.
[3]張紅艷.關于3G時代建設和完善手機圖書館的思考[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2):24-27.
[4]溫帶寶.網絡環境下視聽欣賞服務模式的轉換與實踐——以星海音樂學院為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