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平與沖突研究所網站2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領導層的兩難:發展還是環境?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并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還成功地使大量人口脫貧,這是值得稱贊的功績。此外,中國的軍力也在快速增長。但這些只是中國發展故事中的一面而已。
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尤其是水污染持續加劇,地方政府為推動經濟發展而無視規則。這主要是因為數字和增長數據才是提拔官員時最看重的。
中國媒體報道稱,在中國南方城市河池,鎘被排放到龍江河中,對下游柳州市的供水帶來潛在威脅。事發后,有7人被捕,他們全都是附近化工廠的高管。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陳明忠說:“現在,中國的水污染情況十分嚴重。水利部監測的17.8萬公里主要河流及湖泊中只有46%符合質量標準。”
更令人驚訝的是,政府通常是等到危害發生后才開始積極起來。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便是,如何在環境與發展之中求平衡。中共愈發不惜代價推動經濟發展,以利用經濟增長維護自身統治。然而,如果這些事故持續不斷,就將成為中共執政的一大威脅,因為公眾的不滿在加劇。
抗議示威活動的不斷增多清楚表明這種趨勢。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漠不關心也正在影響黨的整體形象。經濟發展的代價致使中國人民越來越感到被忽視。因此,對中共而言,快速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之間的細微界限正在成為一柄雙刃劍。如果他們決定放緩經濟增長,就將影響整個經濟環境,并有可能影響到人民生活,導致國內問題的出現。而如果政府決定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人民的健康和環境就將受到影響,并導致更多的對立。
問題的嚴重性清楚地擺在中共面前。問題是,中共是選擇忽視問題還是解決問題。中國媒體報道稱,面對當前的挑戰和困難,溫家寶總理承諾將堅定地推動開放和改革,同時呼吁保護農民的投票權以改善農村基層管理。這表明,由于公眾不滿在增加,領導層內部的擔心也在加劇。▲(作者古恩詹·辛格,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