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強 王小芳
【摘 要】伴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教考分離模式開始實施。不可否認其具有很多優勢,但在推進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學生和教師的積極主動性,故需要提出一些對策措施以促進教考分離更好地實施,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考分離;教考合一;因材施教
0 引言
考試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很多新型制度開始推廣實施,包括教考分離的考試制度。傳統的教考合一制度有其局限性,教考分離模式因此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地推進教考分離制度的實施,需要對其做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1 教考分離概述
考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師教學狀況和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1]。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考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很多高校開始實施教考分離的考試制度。何謂教考分離?有學者認為,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只負責教學,不參與所教課程的考題擬定和試卷批改,而由教學管理部門組織非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命題或由題庫中調題組卷,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的考試方法[2]。作為高等教育考試制度改革的趨勢,教考分離模式受到高度重視,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2 教考分離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2.1 教考分離的優勢分析
與傳統的教考合一方式不同,教考分離模式可以使考試更加公平;增加成績的可信性、可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等優勢。
首先,教考分離模式下出卷工作由非任課教師完成,命題的主觀隨意性大大降低,而閱卷過程一般采取流水方式,根據統一的評分標準,更加客觀公平,“人情分”大大減少,使得考試更加公平。
其次,教考分離模式下考試成績的可信性大幅提高,成績的可比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就有利于教務部門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教師及時總結經驗,使考試的反饋與激勵功能得到真正的發揮[3]。
又次,教考分離模式下任課教師因不參與出卷,故無法勾畫考試重點。學生會意識到僅僅依靠考前突擊是不能應付考試的。為了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學生往往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程的平時學習中。
最后,教考分離模式要求統一命題、統一考試,這就給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學大綱,確定授課內容和進度,把握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且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更加靈活的授課方式,“因材施教”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2 教考分離存在的問題
教考分離模式有其優勢,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也同樣會帶來一些新問題,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教育質量。
首先,教考分離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為考教分離模式比較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目的變為“應試”。而應試學習會導致學生更注重考試技巧的訓練,故而影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其次,教考分離模式會影響教師的創造性,不利于學術探索和創新以及知識的全面傳授。教考分離模式下“一切以考試為主”的思想會影響教師的創造性。一方面,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為教考分離而建立的試題庫或試卷庫需要一定的穩定性,很難跟上科技的腳步;另一方面,新知識和新理論通常存在爭議,并不合適進入試題庫或試卷庫中。這樣“新東西”不能及時成為考核的內容,教師就會對“新東西”的探索失去客觀動力,從而影響教師的學術探索和創新,不利于知識的全面傳授。
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需要有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故教考分離模式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制度實施過程中亟需考慮的問題。
3 繼續推進教考分離模式的對策建議
盡管教考分離的實施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從教考分離發展的起源來看,考試的初衷應是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教考分離模式確實有其優勢,因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組織教師認真修訂、完善教學大綱,明確課程標準
教學大綱是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執行計劃的具體體現,是組織實施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沒有教學大綱,容易導致授課或考試的主觀性與隨意性。在教考分離實施的過程中,教學大綱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使得教考分離的實施變得有據可考。因此,應認真修訂與完善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進程和方法,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教學大綱充分發揮其作用。
3.2 建立并且及時更新試題庫,提高命題質量
建立試題庫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資源,還可以使考試規范化、科學化。試題應依據教學大綱,覆蓋所有知識點,重點突出,難度適中,既考查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可以增加新的試題,融入部分對新知識考查的試題,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試題庫的組建方式可以從校外購買,可以由本校任課教師編寫,也可以采用校內和校外結合的方式。
3.3 重視過程考核,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了解考試過程中的問題
重視學習過程的考核,將考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改變“一卷定終身”的做法。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知識,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講演等形式進行考查,并將結果計入總評成績,豐富考查內容,對學生的考查也更加靈活多樣??荚嚱Y束后,應及時總結分析試卷:一方面,可以從區分度、難易度和可信度[4]等方面評價試卷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學生成績可以反映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學管理部門應對試卷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研究,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從而建立有效的考試信息反饋機制。
3.4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任課教師在認真貫徹執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發揮主導性和創造性。鼓勵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鼓勵教師把學科前沿問題、新知識和新觀點結合自己的理解融入課堂講授中,并且可以將此部分內容納入平時的考查范圍,實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讓考試過程更加公平合理,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考試過程中,包括考核目標、考核內容、評分標準等。學生主動參與到考試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考試結果的接受,進而有利于充分發揮考試的診斷性與發展性功能。
3.5 并非所有課程都適合教考分離,可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考查形式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因此培養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更全面的知識體系。高校開設的一些知識更新較快、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例如導論性課程、實踐課程、形勢與政策等,都不適合進行教考分離。這些課程的考查可以采用報告、論文等比較靈活多樣的形式。而對于一些相對穩定的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概率論、線性代數、大學英語等課程,知識更新較慢,上課學生和任課教師多,教材和教學大綱統一,就非常適合采用教考分離。
4 結束語
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考試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何更好地發揮考試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是一項長期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喬晶,胡兵.高校實施教考分離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
[2]龍文祥,龍陶陶.對高?!敖炭挤蛛x”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3]蔣秋艷,張東.對教考分離模式的再思考[J].南通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王鵬.對教考分離考試制度的認識與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
[責任編輯: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