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徐春昕
早就聽說過中國華南虎在南非“留學”,進行野化訓練。但究竟在什么地方訓練,如何訓練,知道的人并不多。最近,記者幾經輾轉,終于在南非找到了這個“老虎谷”。從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搭乘一架小飛機來到自由省省會布隆方丹,又擠上一輛皮卡車一路西行,記者開始了興奮而神秘的“尋虎之旅”。
17個牧場連成保護區
從南非中部城市布隆方丹往西走,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記者乘坐的皮卡車一路疾馳。一路上很少看到其他車輛,道路兩側的農田、牧場看起來并不興旺,極目遠望偶爾會有一兩座平頂的山峰裝點在地平線上。兩個多小時后,路邊出現一個有老虎頭像的指示牌,指引我們離開大路,駛進一條顛簸的土路——南非老虎谷自然保護區就要到了。老虎谷的標志很有意思,它是用漢語拼音寫成的“LAOHU”而不是英文的“TIGER”。仔細想想也對,南非并沒有老虎這種動物,居住在老虎谷的華南虎是從中國運到當地進行野化繁育的,被稱為“LAOHU”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土路的盡頭,我們看到高高的電網和大門,這里就是老虎谷自然保護區的正門了。司機下了車,很小心地把門打開。想到大門里就是老虎,我們不禁有點緊張。司機安慰我們說,這里離老虎還遠呢,這是南非自由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起碼要再開上半個小時才能到達老虎居住的那片區域。據了解,這片保護區是由17個牧場連接起來的,這些牧場本是當地人牧羊的地方,由于多年過度放牧,牧場的承載力已經降低,老虎谷的“谷主”、“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創始人、生長于北京的全莉女士把這些牧場全部買下來,然后圍上電網,形成這個3.3萬公頃的保護區。奧蘭治大河從保護區中間穿過,保證了這里的水源。
華南虎是我國獨有的老虎亞種,不僅分布于華南地區,華東、華中、西南地區也有過廣泛分布。據統計,建國初期我國的野生華南虎還有4000多只。20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南虎被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種群遭受重創。1996年,聯合國等機構將華南虎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2000-2001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進行了全國野生華南虎及其棲息地大規模調查,搜索過程中沒有看見一只野生虎,一些學者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目前華南虎僅在各地動物園、繁殖基地里人工飼養著100余只。
老虎靠近我們的車
車子一進入保護區,記者就看到一只個頭不大的跳羚,它靈巧地從我們的車邊跑過,躥進附近的小樹叢中,我們問司機,這是野生的嗎?司機說,是,保護區里有不少野生動物,比如跳羚、大羚羊、白面羚羊等,它們都是可供老虎狩獵用的獵物。在保護區內部,我們看到有一些區域由電網單獨隔離出來。而老虎的居住區就在這樣的電網里面。為避免羚羊誤撞上去,電網上掛著彩色布條。
為了見到老虎,我們換了另外一輛車。沒過多會兒,又一扇大門打開了,我們進入一個地勢稍有起伏的院落。地面上已經沒有道路,車子異常顛簸。全莉用一個野外生物定位裝置找到兩只正在捕獵基地的二代虎:三歲半的金箍棒和扣子。信號顯示它們正在朝我們靠近!果然,在遠處的灌木叢中出現一個毛色鮮艷的鮮黃色動物,周身顏色艷麗得與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它走路一點聲音也沒有,但靠近我們的速度卻相當快。不一會兒,一只標準的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全身橙黃色并布滿黑色橫紋的華南虎就坐在距離我們的車三米左右的地上。幾乎同時,從另一個方向,另一只老虎也出現了。全莉說,這是它們對自己領地出現的汽車表示好奇。記者注意到,這兩只老虎的肚子都是癟的。全莉說,在野外條件下,只有剛吃飽的老虎肚子才是鼓的。從他們的觀察看,這兩兄弟兩天前曾經抓住過羚羊,現在正準備下一次捕獵呢。
捕食是重要訓練內容
“從第一只華南虎入住到現在已經有8年多時間了。”據全莉介紹,2003年她從上海動物園帶來第一對年僅半歲的華南虎,到2007年,南非老虎谷共引進5只華南虎。
為改變華南虎即將滅絕的命運,2002年,“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與中國國家林業局下屬的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和拯救中國虎國際聯合會南非項目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旨在將華南虎放出牢籠,進行有效繁育、野化,并重新引入中國野生棲息地。南非曾使當地幾個瀕臨滅絕的物種種群擴大到可以繁衍下去的數量并放歸到其原來的領地。
全莉說,初來南非的老虎此前是在人工喂養環境下生長的,連南非野外的土地、石頭都不適應,嬌嫩的虎爪被石頭磨得生疼,走路都一跛一跛的,一段時間后才能自由奔跑。另外,因為在動物園里一向只用舌頭舔食食物,所以小家伙連用爪子按住肉、用牙配合撕咬這樣的本能都需要逐步恢復。至于捉捕動物,它們經常會像貓捉老鼠那樣把動物玩弄個半死,然后隨意丟棄,根本不理解那就是食物。全莉和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一起絞盡腦汁地琢磨怎樣讓老虎學會食用野生動物。他們先嘗試不讓小老虎吃東西,看看是否會促使它們主動去捕食。誰知聰明的老虎完全知道人類不會讓它們挨餓,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工作人員只好改變策略,給他們送上美味的羚羊腿,培養它們對野味的愛好,這招還不錯,老虎們很快認識到野生動物味道更好。可等送上整只羚羊時,老虎又猶豫了,看著厚厚的羚羊皮,根本不知道從哪下嘴。工作人員只好替它們動手把羚羊從肛門向腹部切開,讓老虎們看到美味的內臟。下次它們就逐漸學會了如何分解羚羊。捕食的動物更是循序漸進,從抓家養的小雞,到野生的珍珠雞,再到捕獵在大自然中生長的野生白面羚羊。8年過去了,從國內來到南非進行野化訓練的5只一代虎在南非的土地上學會了躲避風雨和炙熱陽光的生存技巧,還學會了迂回包抄、以逸待勞等捕食技巧。
野化訓練也有代價
不過,成長起來的華南虎有時也會給工作人員提出新的挑戰。2011年,兩只野化成功的成年華南虎發生爭斗,其中一只公虎突然穿過隔離網沖進另一只老虎的地盤。古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在幾分鐘內,這只老虎就被捍衛自己領地的另一只公虎咬死了。管理人員對這一突發狀況措手不及,這讓整個老虎谷悲痛不已。
野化訓練顯然也有它的代價。8年多來,從國內帶來的5只老虎中有2只不幸去世,但所幸它們去世前都成功地在野生環境中生兒育女。而11只在野外環境出生的二代虎大多是由母虎喂養的,野性十足,大一點的都能自行捕獵,個別已經進入成熟期了。至今沒有一只二代虎得過病,南非野外的環境對他們的健康顯然是有利的。
南非華南虎野化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將野化后的老虎重新引入國內的野生棲息地。所以老虎何時回國、回到什么地方就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目前,2007/2008年出生的二代虎都已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國內有湖北、江西和湖南3個候選回歸保護區,正等待有關部門的批復。全莉說,她2012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華南虎送回家。▲
環球時報20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