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敘利亞特派記者 邱永崢 劉暢 ●甄翔 柳直
敘利亞反對派號召19日在首都舉行一次“反抗日”大示威。前一天,他們頂著當地“60年罕見的大雪”,已經將反政府游行“前所未有”地推近到大馬士革市中心。親歷這場風暴的《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參與人數遠沒有反對派和西方媒體渲染得那么多,但“歐亞評論”網站說,“越來越快,再快,再快些”,這句音樂家舒曼形容鋼琴曲緊張節奏的話,現在正好可以描述敘利亞局勢。據美國《防務新聞》18日報道,有“相當數量”的美軍無人機已在敘上空執行秘密偵察任務。同一天,伊朗兩艘軍艦停靠敘塔爾圖斯港,并將向敘海軍提供培訓。伊朗“PRESS TV”評論說,敘利亞局勢就像是場足球賽,作為球員的敘兩派都無法打敗對方時,戰場就轉移到作為經理人的世界各種力量上。這兩天在采訪中,與記者交談的大馬士革人多表達了一種觀點:他們或許支持政府或許不支持,但他們恐懼外界干預讓家園血流成河。
“反政府示威第一次如此接近首都中心”
當地時間18日凌晨3時,強風卷著暴雪開始在大馬士革和周邊地區肆虐。在距大馬士革約20公里的敘黎邊境山區的公路上,積雪很快厚達1米,兩國甚至不得不臨時關閉了海關。記者的陪同艾哈邁德說:“這是60年罕見的大雪。”但這并沒有嚇退籌劃“大馬士革史上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的參與者。
18日上午10時30分,為4名示威者舉行葬禮的人群開始在首都馬扎區的一清真寺外聚集。據稱,死者1天前喪生于安全部隊槍下。據目擊者介紹,葬禮在安全機構協商和監督下進行,承諾不搞反政府示威,但到近12時,人群中先有人向警察開槍,被警方擊斃。之后示威陷入混亂。有示威者焚燒總統巴沙爾畫像和俄羅斯國旗。有消息說沖突造成1人死亡。19日清晨,當地再次爆發小規模示威,但沒有發生沖突。
馬扎區包括縱貫大馬士革城西的馬扎大街和高檔社區。馬扎大街的8車道在街彎巷窄的大馬士革極難見到。兩側多是3層洋樓和林蔭街區,是伊朗等多國使館、敘復興黨報《復興報》所在地。1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翟雋正作為政府特使在敘訪問,他所下榻的喜來登飯店也坐落于此。更重要的是,在與馬扎大街緊鄰的小山頂上,就是敘利亞總統府。這場大規模游行的場景,在總統府將一覽無遺。
“反政府示威逼近巴沙爾”,不止一家西方媒體當天以此為題報道這件事。法新社稱,示威組織者用“史無前例”形容此次游行,其發言人穆罕默德·沙米說,這是反政府示威第一次如此接近大馬士革中心,規模達1.5萬人。《紐約時報》19日援引大學生示威者烏薩馬的話說:“我希望巴沙爾總統能打開他的辦公室窗戶,聽聽大馬士革百姓的怒吼,看看人們如何反對他的政權。”不過,據《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參加反政府示威的人數并沒有那么多,也就千人左右。安全部隊和警察的確開過槍,并投擲炫暈手雷驅散人群,但沒有出動裝甲車等重裝備。
事實上,除離總統府和外國使館近之外,反政府活動組織者選擇馬扎大街作為示威地大有講究。據本報記者實地觀察,這里是大馬士革中產階級最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區。此前,敘反對派一直將中產階級稱為“沉默的多數”。另外,這里還是阿拉維派的主要聚居區,而總統所在的阿拉維派是現政權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兩個月前,《環球時報》記者曾在敘利亞全境進行深入采訪。當時有不少人表示,只要占人口一半的首都大馬士革和第二大城市阿勒頗穩定,巴沙爾政權就不會出太大問題。總部設在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18日對媒體說:“只要大馬士革發生反政府集會,并強大到一定程度的話,那么我們不需要武裝斗爭就能把政府趕下臺。”
記者在大馬士革看到,與兩個月前相比,政府對首都的控制力有所削弱,安保層層加強,擔心成為襲擊目標,支持政府的游行規模也逐漸縮小。記者到內政部采訪,要穿過層層鐵絲網和水泥墻,據安全人員講,這些防御設施足以抵擋汽車炸彈。雖然有消息說巴沙爾已經搬離了總統官邸,但18日記者看到,官邸四周仍有穿藏藍大衣的特工值守,而且他們把往常藏在大衣內側的機槍,罕見地掛在了肩頭。
據法新社報道,敘反對派號召支持者19日在首都再舉行一次“反抗日”大示威。法國中東問題專家艾格尼絲·勒瓦盧瓦說,“從霍姆斯傳來的沖突聲沖擊了很多敘利亞人的心,之前,他們一直猶豫要不要參加反政府示威。可實際上,恐懼之墻已經崩塌。”
而大馬士革近郊一些村鎮仍在反政府武裝控制中。一名司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家距首都只有20分鐘車程,現在路上站崗的已經是反政府武裝。最讓政府軍惱火的是,他們一到反對派就跑了,一走又冒出來。杜馬區是政府軍激戰10天奪回的另一座首都近郊小鎮,墻上全是打倒現政府的口號,這些口號被政府軍匆忙涂改。《環球時報》記者在這里采訪時被要求不準下車,因為隨時都有遭襲的危險。
美無人機潛入敘利亞上空
盡管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近日先后公開表示,美國和北約“無意軍事介入敘利亞”,但有軍方背景的美國《防務新聞》18日報道說,有“相當數量”的美軍無人機已經在敘利亞上空執行秘密偵察任務。美國NBC新聞臺引述多個美國軍方消息源的話說,偵察行動只是希望能掌握“敘政府軍鎮壓平民的證據”。
但這一敏感信號立即引起不同解讀。伊朗“PRESS TV”19日援引該國中東關系中心主任希薩姆的話說:“這已經是對敘利亞領土主權的公開軍事介入。敘政府應該向國際法庭起訴美國,同時可以干擾美國無人機,甚至將其擊落。”
有知情者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在敘利亞上空執行絕密偵察任務的是駐伊美軍的MQ-9無人機。它可以由數百公里外的人員遙控,然后將圖像傳回指揮中心,標識在作戰手冊中。記者在利比亞戰爭期間,曾看到過美軍戰機飛行員的作戰手冊,發現美軍情報部門早將利比亞軍隊的主戰坦克、裝甲戰車、運兵車等圖片以及攻擊點位標得一目了然。一旦下達作戰任務,戰機飛行員只需比照作戰手冊按下導彈發射按鈕就“什么都不用管”。
其實,美國目前只在軍事干涉之路上邁出了一小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8日報道,美國56名外交政策專家和前政府官員發表了一封聯名信,要求奧巴馬政府對巴沙爾政權“立即采取行動”。行動包括設立敘政府軍不能進入的禁區,與反對派武裝建立聯系,并與歐洲盟友一起為他們提供直接援助。
此前,已有媒體報道稱,英國和卡塔爾的特種兵經黎巴嫩進入了敘境內。一名密切關注敘戰事的軍事觀察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霍姆斯老城區,面對沒有重武器和軍事經驗有限的反政府軍,敘軍精銳的第四師和共和國衛隊連續攻擊卻沒能得手,說明當地反政府武裝受到了“巷戰高手”的現場指點。
“一個全球角力的戰場”,伊朗“PRESS TV”以此為題的文章評論說,敘利亞局勢就像是一場足球賽,隊員是敘利亞兩派,球隊經理則是卷入這一事件的各種世界力量。當比賽中兩隊都無法打敗對方的時候,戰場就轉移到經理人層面上了。據俄“新大陸”網站報道,兩艘伊朗軍艦18日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最后停靠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根據協議,伊朗軍艦將向敘利亞海軍提供必要的培訓,兩國將舉行一次聯合海軍演習。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后,伊朗海軍艦第二次進入地中海水域。據埃及《金字塔報》報道,為向敘政府施壓,埃及外交部19日緊急召回駐敘利亞大使。敘利亞隨后也宣布召回駐埃及大使。
中國特使翟雋19日結束了對敘利亞的訪問,他呼吁敘各方停止暴力,恢復國內穩定。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北京希望對敘局勢進行斡旋,但又不愿讓聯合國介入,以免搞出像利比亞一樣授權動武的局面。對于被西方詬病的在聯合國涉敘問題上連投反對票,《環球時報》記者在敘國內卻感受到老百姓對中國人的善意和感激。記者在餐廳吃飯,外贈甜品,白瓷盤上用巧克力醬擠著一句話:THANK FOR VETO(謝謝你們的否決票)。與記者交談的大馬士革人多表達了一種觀點,他們或許支持政府或許不支持,但他們都擔心外界干預讓家園血流成河。
敘利亞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其實,反政府游行和武裝分子滲入馬扎區也并非那么“空前”。不少居民18日對記者說,近兩個月來常有槍聲在這里響起。自去年12月末的一個周五,恐怖襲擊首次震動大馬士革,市民現已習慣周末不上街。17日和18日,記者驅車穿過城區,臨街商鋪大門緊閉,居民樓無人進出,很難相信這還是那座擁有700萬人口的首都。
在政治進程方面,敘利亞主要反對派拒絕了新憲法草案,這本可以結束近50年一黨統治。他們還呼吁民眾抵制2月26日舉行的憲法公投。巴沙爾則表示,敘利亞動亂將分裂國家,削弱國家的地緣政治地位,破壞敘利亞在地區歷史上一貫發揮的重要作用。
現在英國一家投資銀行任職的敘利亞人法賽爾19日對英國廣播公司“今日世界周末版”節目說:“他們必須坐下來談,至少要停止殺戮。可只要他們停止殺戮,又會有好幾百萬人走上街頭。所以敘利亞面臨第22條軍規(比喻互相矛盾的選擇)一樣的困境。”“大克什米爾”網站評論說,這可能成為一場沒有終點的游戲,最糟糕的情況是,敘利亞將陷入類似越南和黎巴嫩的多年戰亂煉獄。
大馬士革城郊哈拉斯塔和杜馬曾發生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的密集交火。記者17日實地采訪看到,街上行人極少,各戶門窗緊閉,街上幾步便是軍隊用沙袋壘起的防御陣地。街頭路人無一愿意對記者談論安全局勢,神情充滿戒備和不安。只有哈拉斯塔小學的學生們笑容燦爛,他們相信老師和家長說的,“窗外的聲音(槍炮聲)只是機器的轟鳴”。▲
環球時報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