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成, 竇長武
(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臨床上患有顱腦外傷的患者,常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TSAH)癥狀,血性腦脊液可致患者的腦動脈發生嚴重痙攣,使得廣泛或局部的蛛網膜發生粘連或蛛網膜的顆粒發生堵塞現象[1],而最終導致出現交通性腦積水、腦梗塞及腦生理功能發生損害。為了對采用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技術對神經外科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臨床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癥狀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為臨床提供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使該類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進一步縮短,我們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抽取來我院就診的1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確診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分別采用腰穿術放腦脊液和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技術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顱內壓改善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腦脊液變化情況、并發癥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抽取來我院就診的1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確診患者病例,將其分為A、B兩組。A組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5.3歲;B組患者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47.2歲。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并由患者或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
1.2 方法:將抽樣中的180例臨床確診患者病例資料,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90例。A組患者采用腰穿術放腦脊液的方法進行治療;B組患者采用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技術(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針從腰的第3-4間隙穿刺入至腰大池,在蛛網膜的下腔放入硬膜外麻醉導管,長約8-12cm,利用輸液器連接無菌引流瓶一起掛在床邊。對腦脊液引流的顏色以及流量進行觀察,每天都應該在無菌的操作條件下更換1次輸液器以及引流瓶,隔1d留取腦脊液標本進行常規的細胞檢查。撥管的時間要參照腦脊液紅細胞數少于10×106L-1的標準。若是持續引流1周CSF依舊沒有清亮,可以停止操作,避免出現顱內感染)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顱內壓改善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腦脊液變化情況、并發癥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3 數據處理: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當P<0.05時,我們認為數據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mi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n(%)
經研究發現,B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相關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且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0.05);該組患者在治療后出現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現象的例數明顯少于A組患者,且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0.05);該組患者的治療的轉歸情況明顯優于A組患者,且統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0.05)。
TSAH是獨立在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入院時的神經學評分以及年齡等因素之外而對愈后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顱腦損傷的患者中比較常見。第一次CT掃描發現TSAH的患者愈后要明顯比無TSAH的患者差很多,出血量與預后成正比關系。血液能夠直接產生刺激或者是血細胞被破壞釋放出5-羥色胺以及內皮素等促血管痙攣物質,導致腦血管出現痙攣,更有甚者會引起腦梗塞[2]。血細胞以及細胞碎片等會對第四腦室諸孔以及蛛網膜粒造成堵塞,對CSF循環產生嚴重的影響,產生交通性的腦積水。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及嚴重程度與出血量、血液在蛛網膜下腔的存留時間以及出血部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出血量越大,血液滯留的時間越長,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就會越高,程度也就會越重。怎樣才能夠盡快地將存留于蛛網膜下腔的積血予以清除,可以說是對TSAH進行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3]。
剛剛發生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外引流的患者不管是在并發癥的發生時,還會在外傷后各項指標的恢復直到正常的這段時間方面都要比傳統的治療方法要好很多。采用持續外引流的方法對腦損傷方面進行治療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可以快速地讓血性CSF轉為正常或者是得到好轉,使腦血管的痙攣得到減輕;②經管持續放出CSF,能夠實現內減壓的良好效果,使顱內壓降低;③使血性CSF的刺激減少,使臨床癥狀得到緩解;④減輕腦積水等一些常見并發癥的發生[4]。
腰大池置管引流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管,該管的主要優點是它能夠通過硬膜外麻醉穿刺針很方便就會將其送入到腰大池[5];該管的管徑也相對較小并且還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由于引流瓶放低而產生的虹吸現象也比較微弱;不會讓CSF的排出過快,引流量一般維持在每天150-300ml,也就是說要比常規腰穿術所能放出的CSF量多很多,而且不會出現顱內壓力過低的現象,使頻繁行腰穿術的繁瑣得到了避免。并且利用無菌輸液器進行引流連接管,對觀察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量有利,并且能夠隨時予以調節[6]。
采用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技術對神經外科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患者的相關癥狀改善時間進一步縮短,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進而控制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并使患者的轉歸更加理想。
[1] 劉佰運,王忠誠,吳建中,等.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機理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8,11(14):227-228.
[2] 鄒莊貴,張存生,王憲榮.顱腦損傷腦脊液與血漿內皮素含量變化及意義[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9,10(15):292-293.
[3] 韓秀杰.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腦積水[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9,12(23):389-390.
[4] 王忠誠.蛛網膜下腔出血793例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8,19(21):212-213.
[5] 凌云志,張小鵬,涂蘭波,等.早期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外引流治療外傷性出血[J].廣東醫學,2009,16(23):154-155.
[6] 柴昌.腦脊液持續引流治療顱內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15):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