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院, 廣東 江門 529000)
退行性脊柱側彎作為一種特殊脊柱側彎,多出現在成年人中,患者常見癥狀主要是椎管狹窄和根性痛,主要由椎體半脫位引起。其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踱行和腰腿疼痛,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傷害[1]。對其的治療較為復雜,手術是常見治療手段。本研究對43例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治療的85例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60.1歲,其中13例患者前屈動作癥狀不緩解,10例患者腰椎右側彎,12例患者感覺減退,8例患者上腰段和下腰段彎曲;對照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 60.6歲,其中14例患者前屈動作癥狀不緩解,10例患者腰椎右側彎,11例患者感覺減退,7例患者上腰段和下腰段彎曲。經X線檢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且均伴有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手術均取常規背部正中切口,使關節突、錐板等附件充分顯露。對照組患者行神經管及狹窄段椎管減壓,充分松解受壓神經根。對于范圍較廣且中央型椎管狹窄患者則須采取一側半椎板減壓,對于其側方關節突盡量保留,并切除錐板深面的黃韌帶及骨質。觀察組患者在導航系統或X線幫助下在植入椎弓根螺釘后對神經管及狹窄段椎管徹底減壓,同時切除椎間盤及棘突軟組織和咬除的錐板,保留棘突軟組織和咬除的錐板以備用。術中盡可能刮除軟骨終板,徹底使受壓神經根松解。把預彎好的連接桿安裝在釘槽內,在患者側植入椎間盤摘除后留下的空隙中,將切除的棘突軟組織和咬除的錐板植入,以便于神經根探查。放入引流管,結束手術。術后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和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提醒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 療效判定:療效判定參照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法。分級標準,優秀:改善率不低于70%;良好:改善率在50%-70%間;可:改善率在30%-50%間;差:改善率小于30%,治療優良率為(優秀+良好)/總例數*100。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Cobb角。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 觀察組治療后平均Cobb角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亦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平均Cobb角比較 (度)
2.2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為88.37%,對照組優良率為6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退行性脊柱側彎好發于腰椎骨關節退變及腰椎間盤,其同由創傷骨折、結核、腫瘤等脊柱椎體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側彎不同,此類脊柱側彎常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中,且男女發病率幾乎一致[2]。發病的臨床表現為椎間盤退變,椎間盤退變可引起椎間隙高度丟失及撕裂磨損,加大了對脊柱后柱的受力,使得小關節突關節面退變及磨損加重,當出現小關節行走和咬合失常時,小關節位置可發生相應改變。由于椎間盤高度改變及椎間盤關節突關節角度異常等造成的椎體發生傾斜和韌帶松弛也是關節突關節退變加重的重要原因[3]。其可導致椎間孔狹窄和中央椎管,椎間孔狹窄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跛行,繼而使神經根與椎管形態之間關系發生改變,最終使神經根受到壓迫,主要表現有下肢麻木或疼痛。患者常忍受嚴重的腰背酸痛及間歇性跛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退行性脊柱側彎治療應遵循穩定脊柱的原則,外觀上的改善及矯正畸形不是首要目標[4]。20世紀80年代首次成功采用內固定術治療退行性脊柱側彎,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其具有安全性高、穩定性好等優點。該治療方法與青少年脊柱側彎不同,退行性脊柱更多的是注重緩解患者癥狀,治療上偏向方便、簡單及創傷較小的手術方式。本研究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43例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療效較好。由于患者年齡偏高,術后使用抗感染和抗骨質疏松藥物較為必要。較采用單純椎管減壓術治療的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平均Cobb角明顯改善,兩者比較差異明顯,觀察組術后癥狀減輕優良率為88.37%,對照組為66.67%,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退行性脊柱側彎不僅可充分穩定患者脊柱,還可改善外觀和矯正畸形,降低術后患者并發癥[5],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 鄭杰,張冬生,楊永宏,等.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退行性脊柱側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7,25(6)705-706.
[2] 侯筱菲,王蔚,魏琴,等.71例退行性脊柱側彎三維矯形術患者的術后護理[J].中國護理雜志,2006,41(4):301-304.
[3] 李玉民,汪韜,夏勇,等.經皮激光腰椎間盤減壓術后腰椎關節突關節和椎間高度的變化[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7,17(7):524-525.
[4] 郝定均,溫世明,竇榆生.椎間融合器與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比較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3):145-146.
[5] 沈良冊 ,朱將軍 ,鄭杰,等.音頻配合腰背肌強化訓練對退行性脊柱側彎術后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