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加和
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醫院放射科,廣東 中山 528478
胃癌 (stomach cancer),指的是發生在胃部的癌病類疾病。可在胃內廣泛地區發生,如胃竇幽門區、胃底賁門區等。其癥狀在早期一般不出現或不典型,當出現明顯上腹疼痛或者消化道出血時,病情往往已發展至進展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因此,能否早期、有效地采取措施對胃癌進行診斷,是今年來醫護工作者們一直關心的重點。本次臨床測試采取單排CT對通過手術證實的胃癌患者進行術前CT檢查,用回顧性方法以檢測單排CT掃描在胃癌診斷當中的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我院(江西省彭澤縣人民醫院和廣東省中山巿橫欄醫院)進行胃鏡、CT和手術確診為胃癌的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齡從34-81歲,平均65歲。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上腹無明顯原因的疼痛、惡心、嘔血、排黑便和體重下降等癥狀。所有患者除使用CT檢查外還通過內鏡作對照檢查。
1.2 儀器使用GE公司的單排螺旋CT機,所有患者均先采取CT平掃,根據平掃結果部分患者再進行CT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造影劑為碘海醇 (300mgI/ml)80至100ml行靜脈注射,注射的速度約為2.0-2.5ml/s。
1.3 檢測方法 患者在前一晚上餐后即進行禁食,掃描前30分鐘口服溫開水或者3%的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小腸近段,當檢查時再口服溫開水或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腸,有利于呈現出胰頭和體尾部以及和四周結構的關系。一般采取仰臥位為掃描體位。囑患者屏氣,范圍由膈頂至腎臟中下部。掃描的參數值如下:120Kv,200mAs,FOV340,重建矩陣為512×512,以連續無間重建。原始層厚為5-10mm,窗寬為300,窗位為45,由兩位經驗豐富的CT影響專家對數據和圖像進行分析。
內鏡的檢查也嚴格根據相關指示并由資深專家進行操作。
1.4 診斷標準 采用國際抗癌聯盟 (UICC)的標準與國際上最為通用的腫瘤分期系統的TMN分期。
2.1 早期胃癌的檢出率 35例當中早期胃癌4例,均通過內鏡檢出,而CT只檢查出1例,其敏感度為25.0%,兩者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CT所檢出的早期胃癌屬于隆起型胃癌。
2.2 進展期胃癌檢出率 31例進展期胃癌內鏡檢出率為96.8%(30/31),而CT檢出率為93.5(29/31),兩者差異沒有統計學上差異 (P>0.05)。
2.3 進展性胃癌的術前分期 35例患者當中有13例只進行了CT平掃,其分期準確率為69.2%,而22例患者采取平掃加增強掃描,其準確率為86.4%。兩者分期準確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上差異 (P<0.05)。而其TNM分期與手術病理對照情況請參見表1。

表1 胃癌的CT分期和病理分期的對照
胃癌是世界范圍內發病和死亡率僅次于肺癌的惡性腫瘤,早期的胃癌臨床癥狀并無特異之處,當出現明顯癥狀時多已發展至進展期胃癌,因此對胃癌的早期診斷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眾多方法也被采用已嘗試胃癌診斷。如夏日青[3]便使用內鏡對早期胃癌患者進行診斷。本次研究也發現,與CT相比,內鏡的早期胃癌檢出率有著明顯的優勢。
在當今對胃癌的檢查方法上,有眾多方法可供使用,例如鋇餐、胃鏡檢查等,但這兩種方法在對為其分期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無法在腔內觀察和準確發現胃壁粘膜的病變和癌細胞浸潤漿膜的程度。此外,這兩種方法都會對胃壁和鄰近臟器受損、遠處的臟器轉移和淋巴結的轉移情況都不能有效地診斷。此時CT顯像技術的優點便凸顯出來。
CT診斷能應用于多種消化度疾病的診斷,如王揚[4]采用CT進行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其顯像是橫斷面的顯像,沒有重疊的結構,其圖像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與密度分辨率。增強掃描后能更為全面地觀察胃壁內外和病灶血供的特點,并且可以顯示胃部附近臟器和大血管的關系,對TMN的分期能有效進行劃分,彌補了胃鏡等法的局限性,能與胃鏡配合從而對腫瘤病變的診斷更為全面。
[1]劉麗君,賈喆,葉廣平,張海斌,姬小瑩.單排CT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8):1081-1082.
[2]李健丁,孫華平,張躍珍,李睿.胃癌的CT與內鏡對照研究 (附89例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2,18(6):530-532.
[3]夏日青.內鏡早期胃癌診斷的臨床體會[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7,6(5):139-140.
[4]王揚.急性胰腺炎的CT表現與臨床相關性分析[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8(6):4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