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企疲軟、營利艱難的日子里,我們怒其不爭;在國企壟斷資源,卻不肯以身做則時,我們哀其不幸。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具備國家壟斷性質的國企來說,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注意自己的社會角色,真的是他們仍然需要好好學習的一件事。
不知可否這么認為,2011年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遭罪”的一年。原本在世人眼中堅不可摧的國有企業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這一巨大反差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
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欄目于2011年11月9日播出的節目中,以“中國電信 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為題報道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發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新聞。通過對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的訪問,了解到這次反壟斷調查緣于2011年上半年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接到的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舉報。該反壟斷調查主要是為了查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發改委負責人表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存在壟斷問題,兩家公司在寬帶接入領域收入分別為500億和300億元,如果事實成立,將對兩家企業處以1%到10%的罰款。
雖然節目只用了四五分鐘來講述反壟斷調查事件,但該事件已如一道震耳欲聾的雷,劈在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頭頂上,帶走了它們往日的光芒。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新聞的引來了無數專家學者的關注與議論。為什么這樣一則簡短的新聞卻擁有著驚心駭矚的震撼力呢?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何人們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反壟斷調查稱為中國反壟斷第一案。這是因為此次反壟斷調查不是針對私有化企業或者外國企業之類,而正是針對頭頂國有企業光環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是自2008年反壟斷法出臺以來第一次將達摩克利斯之劍指向與國家利益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國有企業。人們在感到震驚之余,也著實能感受到我國反壟斷執法并非只是紙上談兵,也并不偏袒國有企業,這是值得欣喜的方面。
中國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時建中教授指出,反壟斷法是一部捍衛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律,國外稱其為“經濟大憲章”或“經濟憲法”,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反壟斷法所提倡的是“公平”、“競爭”,從微觀層面來看,“反壟斷”一詞維護著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得以分享競爭帶來的繁榮,有更多對產品或者服務及其提供者的選擇機會,能找到“上帝”般的感覺和切實體驗。由此可見,“反壟斷”是一個距離普通人生活非常近的概念,能夠帶給普通人消費的福音。再加上電信業一直是備受矚目的行業之一,最受矚目的行業與貼近自身利益的法律相融合,無疑會促使公眾關心這個案件的進展。
對于案件的預測與分析也是眾說紛紜,而爭論的一個重點議題圍繞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是否構成壟斷”而展開。
根據發改委的說法,經初步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互聯網接入市場上共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利用這種市場支配地位,針對不同的寬帶接入用戶,特別是有競爭關系的其他基礎運營商,采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采取的壟斷行為包括:不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購買能夠接入到廣電或者其他基礎運營商的寬帶、對有競爭關系的客戶采取高價、對能夠形成壟斷地位的互聯網內容服務商采取遠低于成本的低價。依據我國《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擁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構成壟斷,但如果同時滿足第十七條所述的行為時,則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屬于反壟斷法中所定義的壟斷行為之一。根據發改委的陳述,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不僅限定交易相對人的交易對象,而且具有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上實行差別待遇的嫌疑。似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確實可以算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壟斷行為。
然而作為回應,支持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陣營并不示弱,指出在互聯網專線接入市場中,除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還有其他幾家互聯網骨干網運營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鐵通以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中心、中國科技網網絡中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還有轉租的眾多增值電信企業,例如電信通、長城寬帶、歌華等。因此,這個市場并非如發改委所說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獨霸了天下,由于眾多網絡提供商的存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至于發改委所稱的“差別待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一方則指出,由于樓盤定位、所處地段、小區配套,甚至交易時間的不同,會造成價格差異,屬于正常情況,并非是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差別待遇的行為,更談不上壟斷。
因此,整個案件的重心聚焦在了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和是否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行了差別待遇。這有待具有公信力的數據和事實支撐,而不能只聽一面之詞。
就在兩方陣營爭論不休,事實真相撲朔迷離之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于2011年12月2日在官網上同時發出聲明,承認企業在互聯互通及價格上存在不合理行為,同時承諾整改提速降費。并向發改委提交了中止反壟斷調查的申請。這一聲明,只是承認了具有價格上的不合理,卻并沒有承認自身具有壟斷行為,因此,是否構成壟斷只能通過發改委的調查結果得知。然而,在兩大電信國企紛紛“道歉”的局面下,該反壟斷案是因此帶著神秘的色彩結束還是隨著2012年的新年鐘聲迎來新的開始,則要看發改委的態度了。(周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