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輝 (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 陜西 西安 710072)
常 安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3)
近年來圖書館價值成為學界的研究熱點,諸多論述都以“圖書館價值”為研究起點,直接分析圖書館價值的內容和體系,如認為圖書館核心價值的基本內容是傳承并保存人類記憶與文化、社會服務、知識自由與平等獲取、教育與學習等[1-3]。雖然這些研究解決了圖書館核心價值“是什么”的問題,但并未對圖書館價值這一概念的根本內涵進行分析,也沒有解決“為什么是”的問題。很明顯,“圖書館價值”這一概念由“圖書館”和“價值”兩個詞根組成,在分析“圖書館價值”的內容及體系之前,需要首先分析這兩個詞根,尤其是“價值”的基本內涵。因此,本文對照有關圖書館價值基本內涵的解析,從價值論視角出發,分析學界關于“讀者第一”還是“館員第一”的論爭。
價值是關于意義的追問,它不能孤立存在,必須有相應的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并構成相應的價值關系。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即價值有主客體之分。因此,必須明確價值是“誰之價值(客體),對誰而言的價值(主體)”[4]的問題。價值是一定的價值客體對相應的價值主體而言的價值內容。這里涉及到價值關系的兩個維度,一個是客體的屬性、規律和內在結構,另一個是主體的需要、目的性和現實能力。客體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其本身并不構成“價值”,只有在相應的主體需求之下才顯現出其價值,并構成價值關系。也就是說,主體的內在尺度(即主體的需要、目的性和現實能力)決定了價值現象的內容和特征。因此,主體的客觀需求和利益與客體的相關屬性內容構成了豐富、動態的價值關系。

圖1 價值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價值的主體一定是人,而人卻不一定總是主體[4]。當人作為價值主體存在時,其滿足的是自身的客觀需要,這是一個“為我”的過程,實現的是人的自我價值;當人作為他人、群體、社會需要的對象時,則成為價值客體,實現的是客體的社會價值[4]。價值關系中要求對價值主體的現實需求與利益以及價值客體的發展規律、內在結構有明確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客體的屬性與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單純的對客體發展規律、屬性和內在結構的認識并不能產生價值,只有在充分了解客體的規律、屬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主體的客觀需求和利益,評價事物對人的意義,提出將要達到的價值目標,并通過制定具體的實踐計劃為達成一定的價值目標而努力,才能構建起價值關系,這是一個價值認識的過程[5]。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通過實踐產生價值關系。價值主體通過實踐利用客體的相關屬性滿足自身的客觀需求和利益,并通過實踐對相應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價,檢驗對客體屬性、規律的事實認識以及對主客體需求和利益認識的真理性,推動主客體價值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價值主體的客觀需求和利益具有多樣性,價值客體也具有多種屬性和規律[4],這就使得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紛繁復雜。
如上所述,價值不能孤立存在,主體和客體共同構建起價值關系。價值關系是主體對客體屬性的認識和需求以及客體對主體需求和利益的滿足。相應地,圖書館價值探討必然涉及同樣的主客體關系問題,包含以下兩層內涵:
第一,當圖書館作為價值客體時,圖書館價值指的是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即圖書館作為價值客體,滿足相應價值關系中的價值主體的需求和利益的過程。這屬于圖書館的“社會貢獻”部分,是圖書館自身的屬性、規律對社會主體的價值和意義,用來滿足社會主體的相應的信息需求。在圖書館作為價值客體的過程中,圖書館社會價值的主體是圖書館之外的個人、群體和社會,圖書館之外的個人、群體和社會的社會需求和利益推動著圖書館的發展和完善。
第二,當圖書館作為價值主體時,圖書館價值指的是圖書館的自我價值,即圖書館作為價值主體,利用相應客體的屬性來滿足圖書館自身生存發展需要、提高自身活動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屬于圖書館的“享用”部分。這里的“享用”并不是貪圖享樂、中飽私囊的意思,而是指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用一切社會條件提升自身的實力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和服務能力。也就是說,圖書館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社會。圖書館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程度越高,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就會越大。
圖書館價值分為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這兩種價值之間既有區別,也相互補充、互為支持。二者循環往復,最終通過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得以體現。圖書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區別體現在價值主客體的差異、價值關系的評價主體差異、價值內容差異和性質差異等方面(見表1)。

表1 圖書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區別
從表1可以看出,圖書館社會價值與圖書館自我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圖書館社會價值的主體是圖書館之外的作為社會存在的個人、群體與社會,客體則是圖書館本身;而圖書館自我價值的價值主體是圖書館本身,客體是可以滿足圖書館自身發展需要的社會存在。價值評價的主體是相應價值關系的主體,主體通過實踐、依據自身需求和利益的滿足程度,對價值關系進行評價[4]。價值主體不同,則價值關系的評價主體也不同。對圖書館社會價值而言,價值關系的評價主體是圖書館之外的作為社會存在的個人、群體與社會;而對圖書館自我價值而言,價值關系的評價主體是圖書館自身。在價值的具體內容上,二者也存在較大差別。圖書館社會價值強調圖書館的社會貢獻,其終極目的是實現社會和個人的自由、繁榮與發展;而圖書館自我價值則是為了實現圖書館生存發展的需求(如提高員工待遇、更新系統和設備、提高圖書館服務風貌等),其目的是提升圖書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服務能力,拓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就其性質而言,圖書館社會價值強調圖書館的社會貢獻和服務意識,體現圖書館為社會所用之意;而圖書館自我價值則強調圖書館利用其他社會存在來滿足圖書館自身的發展需求,從而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
然而,不論從圖書館存在的社會意義來講還是從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都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
第一,價值關系中的圖書館身兼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兩個角色,這兩種角色的轉換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從圖書館自我價值發展到圖書館社會價值,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如果圖書館一味地發展自身的能力和資源、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不提供給社會主體使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根基。而圖書館在服務社會主體、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要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和設備。社會主體需求的滿足可以凸顯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增加圖書館的發展機遇,這是一個有機、系統的循環過程,體現了圖書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之間的必然聯系(見圖2)。

圖2 圖書館價值關系圖
第二,圖書館自我價值的滿足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圖書館自我價值解決的是圖書館自身的發展需要,圖書館滿足自我價值的舉措包括更新軟硬件設備、提升系統性能、對員工進行培訓與再教育、建設圖書館整體文化等。圖書館實現自我價值的最終目的不是實現自身發展,而是通過提升圖書館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好地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因此,實現圖書館自我價值與體現圖書館社會價值之間并不矛盾,二者甚至在本質上是思想統一的。圖書館自我價值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須要和圖書館社會價值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體現圖書館自我價值的最終意義,進而彰顯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第三,圖書館社會價值可以凸顯圖書館存在的重要意義,為圖書館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多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社會主體對圖書館服務能力的評價和肯定,有助于圖書館鞏固其社會存在價值和社會地位,促進有關政府部門尤其是社會各級主體對圖書館的重視,為圖書館拓展業務、提升服務能力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和資源輸入,進而為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提供條件。毫無疑問,這一點對于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第四,圖書館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圖書館表現出什么樣的社會價值,就具有怎樣的自我價值;圖書館具有怎樣的自我價值,就能體現出什么樣的社會價值。圖書館作為社會的有機存在,當其自身價值與社會社會價值的統一程度越高時,其自我價值也就越大。強調圖書館的自我價值,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這是圖書館自我價值的本質所在[4]。
國內圖書館學界關于“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的討論持續不斷,并以2007—2008年的幾次大討論最為突出。在關于“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的討論中,有對這一觀點保持中立態度的[6],也有旗幟鮮明的提法(如程煥文教授在其著作《信息資源共享》中首次提出“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7],這一提法猶如重磅炸彈,再一次引發了學界關于讀者與員工孰重孰輕的思考)。在諸多討論中,有的觀點贊同“讀者第一”、“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8-9],也有的觀點對此提出質疑[10-11]。雖然觀點各異,但參與討論者大多是就觀點論觀點、就事實歸納事實,并沒有從問題根源上或立足于更為抽象的理論依據對“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關于“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的討論與關于圖書館社會價值與圖書館自我價值之間關系的討論有較大的對應關系。“讀者第一”強調圖書館要始終以讀者——即圖書館的使用者(價值主體)的利益為核心,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永遠是圖書館前進的動力,體現的是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強調的是圖書館對讀者、對社會的貢獻(圖書館社會價值);而“員工第一”強調的是滿足圖書館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即圖書館自我價值),是圖書館把員工放在第一位、利用外界社會存在(即價值客體)來滿足員工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種思路。因此,“讀者第一”和“員工第一”之間的關系與圖書館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之間的關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
究竟是“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不同的觀點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認識和服務理念,但二者都是圖書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認識。筆者認為,“讀者”與“員工”同樣重要,“員工第一”要最終以“讀者第一”為落腳點,而不能使員工自身發展無限制地膨脹。對比上文關于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探討,對于“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問題也可以展開類似的分析(見表2)。

表2 “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的差異
“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意味著不同的價值追求和服務態度。“讀者第一”的立足點是讀者的需求和利益,強調讀者的需求永遠高于圖書館自身。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和動力,其對應的價值論范疇是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即將讀者置于價值主體的位置,以讀者的需求和利益作為行動指南,體現的是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強調圖書館的社會貢獻,是一種圖書館要盡全力滿足讀者需求和利益的基本服務態度。同時,“讀者第一”注重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體現了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而“員工第一”的立足點是員工利益,是一種“員工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對應的價值論范疇是圖書館的自我價值,強調的是圖書館從外界獲取相應的資源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體現的是圖書館的自我價值,即將員工置于價值主體的位置,以員工自身的需求和利益作為行動的標準。這兩種觀點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服務態度和價值立場,但是筆者認為,在關于“讀者”與“員工”誰更重要的討論中更為科學的做法是明確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關系(見圖3),即明確“讀者”與“員工”的重要性,將發展員工的素質、滿足員工的需求(滿足圖書館的自我價值)作為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將滿足讀者的需求和利益(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作為最終目的。

圖3 價值主體及相應價值屬性關系對應圖
如圖3所示,“讀者第一”和“員工第一”與“圖書館社會價值”和“圖書館自我價值”在本質上是對應的。參照圖書館社會價值與圖書館自我價值的關系,對“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的關系也可進行類似分析。
第一,圖書館員工作為連接讀者和資源的紐帶,具有雙重身份。在服務讀者、滿足讀者需求時,員工表現為服務的角色,其任務是根據讀者的要求提供相應的資源,讀者與員工之間構建起價值關系,讀者是價值主體,員工是價值客體。同時,作為圖書館工作的主體,員工本身也有一定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如通過培訓、再教育不斷學習并提高自身的服務素質和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員工作為價值主體,需要利用外界的資源(即價值客體)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可以說,員工與讀者都很重要,沒有讀者的需求,圖書館便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具有較高服務能力和素質的員工,圖書館無法充分滿足讀者的需求,更無法實現“讀者第一”的目標。
第二,滿足圖書館員工自身需求和利益的最終目的是滿足讀者的需求和利益,要始終以讀者的利益為最高目標和行動的指南。員工的重要性是以讀者的重要性為前提的。作為連接資源和讀者的中介,員工需要對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做出適當的評估,了解圖書館相關資源,掌握讀者的需求動向。在這一過程中,讀者的需求和利益始終是圖書館發展動向的指南針,在讀者與員工這一對具體的價值關系中,讀者始終是價值關系的主體,員工是價值客體,客體諸多的屬性和內涵始終需要通過主體的發掘來體現和完善。也就是說,價值客體(圖書館)離開了價值主體(讀者)的相應需求,便不會具備并體現出相應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在討論讀者與員工誰更重要時需要把握的關鍵點。
第三,提倡“讀者第一”,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為圖書館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機遇。滿足讀者的需求可以凸顯圖書館的重要社會地位和價值,引起更多社會主體、機構組織對圖書館的關注和重視。這意味著可以為圖書館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形象,有助于圖書館更新軟硬件設備,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再教育等的投資,從而有利于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讀者,贏得更好的口碑和社會輿論。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現了貫徹“讀者第一”服務思想的重要性。
第四,從根本意義上講,“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兩種思想是統一的。正如圖書館實現自我價值的目的是體現其社會價值一樣,提倡“員工第一”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從而更深刻地執行“讀者第一”的思想。圖書館員工自身的素質和能力越高,則其所能體現出來的作用就越大,就能更好地服務于讀者。這兩種思想的統一程度越高,員工乃至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就越大。因此,強調“員工第一”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讀者第一”,這是“員工第一”思想的本質所在。
圖書館作為社會的有機存在,具備多重屬性和角色。無論是作為價值主體還是價值客體,其角色之間的相互轉換和促進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體現圖書館的存在價值和社會地位。同理,關于“讀者第一”還是“員工第一”的討論也需要遵循這樣的思路,即員工不論是作為服務的客體還是工作的主體,其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滿足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和社會,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讀者第一”與“員工第一”兩種思路之間并不矛盾,甚至從根本意義上講,二者是統一和融合的。二者統一的程度越高,圖書館的自我價值就越容易實現,相應的社會價值也就越高。
社會的發展賦予圖書館不同的任務和使命,各個時代中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必然不同,圖書館的社會價值也呈現出相應的特征和內容。圖書館應從外界社會攝取不同的資源和養料,如科技的進步為圖書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技術支撐,先進的服務理念可以為圖書館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和文化氛圍,員工自身修養和內涵的與時俱進可以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奠定基礎。因此,不論是圖書館的社會價值還是自我價值,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的,是一個動態的演變過程。然而,不論這個過程怎樣變遷,其最根本的使命永遠都是為了“社會和個人的自由、繁榮與發展”,這是圖書館需要持之以恒的奮斗目標,也是圖書館人的終極信仰。
[1]范并思, 周 吉. 推動圖書館核心價值研究的《中國圖書館學報》 [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5):33-34.
[2]王知津.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圖書館核心價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5):53-58.
[3]于佳璐. 試論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的定位與建構[J].圖書情報工作,2008(2):13-92.
[4]李德順. 價值論 [M]. 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54-158.
[5]齊振海.認識論探索[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79.
[6]程亞男.讀者與員工,一個也不能少:關于誰是“第一”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01(6):24-27.
[7]程煥文, 潘燕桃.信息資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2-36.
[8]何 韻.“ 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之我見[J].圖書情報知識,2007(1):12-14.
[9]周 旖. 解讀“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J].圖書情報知識,2007(1):9-11.
[10]林海青“.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值得商榷[J].圖書情報知識,2007(1):20-21,37.
[11]白君禮, 金養娥. 圖書館應慎提“用戶永遠都是正確的”[J].圖書情報知識, 2007(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