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輝
(遼寧省圖書館 遼寧 沈陽 110015)
在中國古代,俚語和諺語被視為同一種語言,如《尚書·無逸》提到了“俚語曰諺”[1],這大概是我國最早提到“諺”字并予以解說的。此后,《禮記》、《左傳》、《國語》、《說文解字》等古籍陸續提到了諺語。直到現代,諺語的定義仍未統一。 諺語概念的辨析不清,直接導致了《中國分類主題詞表》(以下簡稱《中分表》)編制中的不一致現象,也間接地使分類員對“諺語”的歸屬產生困惑。剖析諺語的內涵、還原“諺語”的本質屬性成為指導諺語分類實踐十分迫切的課題。
《辭海》對諺語的解釋為:“①諺語,熟語的一種,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語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爭的經驗。如‘人多力齊推倒山,眾人拾柴火焰高’等。②諺語,也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2]456百度百科對其的定義則是:“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于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3]而佳翰在其編著的《諺語》中則這樣定義:“諺語是漢語中俗語的一部分,是漢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固定短語。從表達的思想內容來說,它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文化積累的結晶。”[4]此外,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總辦公室編纂的《中國諺語集成》在編制細則中這樣界定諺語:“諺語是勞動人民創作并廣為流傳的定型化的藝術語句,它是人民智慧和生產斗爭、對敵斗爭及各種生活經驗之總結,是帶有諷諭性、訓誡性、經驗性和哲理特性的語言結晶。”[5]
通過對以上幾種定義的分析,筆者得出如下兩個結論:
(1)諺語屬語言而非民間文學 首先,從諺語表達的內容和作用分析,所有的諺語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或寓意深刻或為生活常識,直接作用于人類的現實生產和生活,是用來指導人民生產和生活的經典實用語言,是語言詞匯整體中的一部分。它不像民間文學那樣作用于人類的精神生活,以語言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給人以藝術享受。其次,從諺語的起源看,《尚書·無逸》中說“俚語曰諺”[1],諺語被視為同俚語相同的語言,而俚語屬于俗語,俗語屬于語言,所以諺語屬于語言。再次,諺語的語言屬于指導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經典實用語言,沒有藝術性;而文學語言是表達審美的藝術語句。因此,諺語屬于語言而非民間文學。
(2)諺語屬于熟語中的俗語 按照《辭海》的解釋:“熟語是指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組織。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27]776“俗語是流行于民間的通俗語句,指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等。”[2]279熟語和俗語中都包含了諺語。而要確定諺語的歸屬問題,必須先了解熟語和俗語的區別與聯系。在熟語中,凡定意定型、四言格式的固定詞組都是“成語”,其他的定型詞組或短語皆為“俗語”,如三言的、五言的、六言的、七言的、四言的倍數的,可見二者是種屬關系。根據“俚語曰諺”的說法,諺語可被定性為俗語,因為俚語即俗語,那么熟語包括俗語自然也就包括諺語。
《中分表》作為《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分類主題一體化版本,由“分類號——主題詞對照表”及“主題詞——分類號對照表”兩部分組成。

從《中分表》關于諺語的類目設置可以看出,《中分表》傾向于認為諺語的本質屬性為民間文學。但《中分表》卻存在3個問題:①在“主題詞——分類號對照表”中,諺語款目對應有兩個分類號:“H033”居首,被視為本質屬性,為熟語類;“I057”次之并以雙豎線括起,被視為次要屬性,為民間文學類。而在“分類號——主題詞對照表”中,卻把諺語設置在了文學類。同為一部分類工具,二者在諺語的分類上卻相互矛盾。②諺語款目本身的分類號與詞間參照關系自相矛盾。諺語對應的本質分類號為“H033”,而詞間關系“S民間文學”說明其屬于民間文學詞匯,“Z文學”則表示其族首詞為文學。③諺語對應分類號“H033”不準確。從《中分表》“H136.4俗語”的注釋“總論諺語入I2有關各類”可知,諺語有俗語的屬性。從筆者對“諺語”諸多定義的分析可知,“諺語”屬于熟語中的俗語,而“H033”非俗語的分類號,“H034”才是俗語的分類號。
2.2.1 與諺語有關的類目的修改辦法
與諺語有關的類目的修改辦法包括在類目注釋中增加“諺語”一詞,在類目下對應的主題詞及主題詞串中增加“諺語”這一主題詞,刪除不當類目。例如,在“H034 俗語”的類目注釋及類目下的主題詞中分別增加“諺語”一詞;在“H136.4 俗語”的類目注釋及類目下的主題詞中分別增加“諺語”一詞及“漢語諺語”這一主題詞串;刪除“I057 民間文學”類目下的主題詞中的“諺語”一詞;刪除“I276.7 諺語”、“I277.7 諺語”兩個類目,具體如下:

2.2.2 與諺語有關的主題詞款目的修改辦法
把“諺語”主題詞款目下的原分類號“H033;|I057|”改為“H034”,原詞間參照關系的“S 民間文學”改為“S俗語”、“Z 文學”改為“Z 語言”;把“民間文學”主題詞款目下的詞間參照關系“F 諺語”刪除,具體如下:

“H034 俗語”是“H0 語言學”下“H03 詞匯學”的一個細分類目,是涉及各種語言的俗語的一個理論性和總論性的類目,具體類目及舉例如下:

《中分表》在各種語言類目下都設置了有關“諺語”的相關類目,或設置了“諺語”專類,或設置了其上類位“詞匯”,或可依類下的仿分注釋仿分到“諺語”的相關類目。其中,“H136.4 俗語”為漢語俗語、“H313.3 熟語、俗語”為英語俗語,此外還有“H32/37各種常用外國語”、“ H4/95其他外國語”,具體類目及舉例如下:

除了3.2所列各語種設置了“諺語”的相關類目外,“H211/289中國各少數民族語言”類目下的專類復分表也設置了“3 詞匯”,具體類目及舉例如下(另外參見3.2所列類目):


除語言類外,人們還總結了很多其他行業的“諺語”,涉及天氣、農業、林業、中醫養生、飲食、軍事、棋類運動、戲劇等方面,這些有的在《中分表》的相應類目中作了具體說明,有的沒有說明。具體類目及舉例如下:

[1]俗語、諺語的由來[EB/OL]. [2011-11-19]. http:// iask.sina.com.cn/b/7783616.html.
[2]《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0.
[3]諺語[EB/OL].[2011-11-15].http:// baike.baidu.com/view/23790.htm.
[4]佳 翰. 諺語[M].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10:3.
[5]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 中國諺語集成[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2.
[6]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M]. 2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34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