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偉(重慶大學圖書館 重慶 400030)
周 偉(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圖文信息中心 江蘇 淮安 223003)
“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1]。隨著讀者服務實踐和圖書館本身社會化發展的需要,圖書館必將在存在狀態、服務方式、業務組織與管理、資源整合等方面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和重組。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相繼建立了一些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圖書館聯盟,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簡稱CASH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簡稱NSTL)等。各圖書館紛紛以聯盟為基礎開展館際互借服務,如2004年6 月21日“CALIS 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網”啟動大會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成功舉行,這是圖書館聯盟開展館際互借的代表。圖書館聯盟的產生在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共建、拓展圖書館服務能力、滿足用戶多樣性信息需求等方面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獻計量方法對近10年來圖書館聯盟的相關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近10年來圖書館聯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行業圖書館聯盟的建設和研究指明方向。
1999年,石海玉等發表了題為《虛擬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組織——華盛頓研究圖書館聯盟》[2]的論文,這是國內第一次系統地介紹國外圖書館聯盟的概念、研究和實踐的文章。此后,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戴龍基先生發表了《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組織形式》[3]一文,系統地提出了圖書館聯盟的定義、文化、模式及要素,從此掀起了圖書情報學領域專家與實踐工作者對圖書館聯盟研究的熱潮。筆者從中國知網(CNKI)學術文獻總庫中選擇了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及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通過標準檢索(檢索條件:時間=“1999—2011年”,篇名=“圖書館聯盟”,期刊資源來源=“核心期刊”),共檢索出294條記錄(檢索日期為2011年12月13日),經逐一檢查剔除非相關文獻,最終獲得有效記錄287條,詳見表1。

表1 1999—2011年圖書館聯盟相關論文收錄情況
表1數據顯示,我國有關圖書館聯盟的論文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在文獻增長規律研究中通常以文獻累積數據為依據,因此筆者根據表1中的當年論文量(A)和累計論文量(B)繪出論文增長變化曲線圖(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1999—2011年我國有關圖書館聯盟的論文數量呈線性方式增長,而不是以指數級方式遞增。因此,按照普賴斯邏輯曲線增長理論推測:國內對圖書館聯盟的研究已經從20世紀末期的誕生階段,經歷了21世紀初期的發展時期,過渡到目前的相對成熟時期。這充分說明了圖書館聯盟逐漸成為我國圖書館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圖1 1999-2011年我國圖書館聯盟相關論文增長趨勢圖
此外,筆者在此次數據統計中還選擇了中國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以“題名=圖書館聯盟”為檢索條件,沒有檢索到博士論文;以“主題=圖書館聯盟”為檢索條件,檢索到1篇(2009年李卓卓的博士論文《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績效評估研究》);以“題名=圖書館聯盟”為檢索條件,檢索到11篇碩士論文。相對而言,碩博士學位論文較少,這說明關于圖書館聯盟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性。
本文利用文獻計量法,首先以文獻的外部特征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學與統計方法來描述、評價和預測科學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4];其次,利用內容分析法,對文獻的特定主題內容進行定性和定量剖析,揭示該主題內容的實質,系統、客觀地把握其研究動態和趨勢[5];再次,使用Office統計分析軟件自制主題詞表,對關鍵詞、文獻來源等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對1999—2011年發表的287篇關于圖書館聯盟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這些論文分布在26種期刊上,其中圖書情報學專業核心期刊19種,發文量為269篇,占總發文量的93.73%。據統計,排在前列的都是圖書情報學專業核心期刊(見表2),其發表的論文代表了圖書館聯盟研究的前沿領域。
被引頻次不僅可以客觀地反映該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及其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還能反映被引論文的學術質量和研究價值。在檢索結果中可以看出,戴龍基等的《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組織形式》下載頻次為239次,被引頻次為537次,無論從下載頻次還是被引頻次上看,該論文都處于第1位,這說明該論文對我國圖書館聯盟建設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被引頻次位居前4的論文均發表于《大學圖書館學報》和《中國圖書館學報》上。

表2 1999—2011年圖書館聯盟相關論文分布數據
據統計,287篇論文共有904個關鍵詞,平均每篇3.15個關鍵詞。其中,標識3個關鍵詞的論文最多,占論文總數的45.30%;其次是標識4個關鍵詞的論文,占論文總數的35.43%;二者之和為80.73%,這說明大多數論文均有3或4個關鍵詞。

表3 1999—2011年圖書館聯盟相關論文中的20個高頻詞表
從表3可以看出,近10年我國圖書館聯盟相關論文的關鍵詞中,“圖書館聯盟”出現的頻次最高,達到了215次。而圖書館聯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互通有無、相互協作,因此“資源共享”出現頻次排第二。此外,“區域圖書館聯盟”、“知識轉移”、“圖書館合作”出現的頻次也較高。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依托“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搭建資源整合、制度保障、技術支撐、標準統一的綜合平臺,營造良好的運行機制,以保證我國圖書館聯盟健康發展。要借鑒CALIS、JALIS(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成功經驗,把圖書館聯盟當作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事業來抓,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加強信息資源建設,制定統一的共享標準, 鼓勵成員館開發具有統一檢索標準的特色數據庫,結伴同行,共謀大計,提升我國圖書情報機構信息服務的質量和綜合實力。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非營利機構,其發展與政府的支持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涉及到省級圖書館聯盟或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等較大工程的聯盟活動,項目建設前期需要由政府出面協調相關事宜,項目運行的初期和基礎設施建設時期需要政府的財力支持。政府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能夠為圖書館聯盟活動提供必要的成長環境,有利于資源共享項目的宏觀調控,避免圖書館聯盟視野不夠寬闊。同時,政府的支持對于聯盟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比較成功的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未來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發展仍然需要繼續尋求政府的支持與法律的保障。
知識管理戰略及其模式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圖書館建設的指導思想,應當成為圖書館聯盟管理的首選模式。圖書館聯盟實施知識管理有助于整合成員館的目標、遠景和任務,確立聯盟正確的核心價值。其主要表現在:①有助于聯盟內部形成良好、暢通的知識交流機制,促進成員館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共享,增強成員館間的信任,推進聯盟內部合作的開展;②有助于聯盟形成和發展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優勢和品牌效應;③有助于增強聯盟的應變與控制能力,使聯盟隨環境和條件變化及時調整戰略目標,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因此,圖書館聯盟內部應加強知識管理,實施用戶滿意戰略,建立起新型的圖書館聯盟體,以實現聯盟各成員館之間的融洽和諧。
圖書館聯盟是由區域性、分散的圖書館自愿結成的聯合體。一些圖書館聯盟沒有設置專門的聯盟管理機構,僅僅在問題發生之后才進行協商,沒有危機意識和危機管理舉措。從聯盟發展的角度來說,應該成立專門的聯盟管理理事會,由其負責圖書館聯盟的日常運作、發展規劃、資金分配、矛盾協調等工作。
在信息經濟學中,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不對稱、不相同,一方擁有另一方沒有的信息。在圖書館聯盟中,由于各成員館都是獨立的實體,每個成員館都比對方更了解自身的資源狀況、服務水平、管理能力。圖書館聯盟中的個體為了在聯盟中得到實惠,會隱瞞自己的一些信息,使聯盟成員館之間可共享的信息極其有限。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中,信息正確、傳遞高效對聯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信息不對稱性的情況下,很難使聯盟內成員館的信息資源共享實現最大化。圖書館聯盟由不同層次的成員館組成,決策制定需要有效的溝通,成員館之間要深入理解和相互信任,遵循公開平等交流的對話機制,維護各成員館在聯盟事務上的共同利益。因此,在聯盟管理中必須提高各成員館之間的信息交流水平,建立信息安全機制,創建信息共享的良好文化氛圍,加強合作伙伴的信息溝通,增強彼此的信任感,形成順暢的信息溝通網絡,以實現聯盟內部的信息共享最大化。
圖書館聯盟是一種非正式組織[7],對聯盟成員館并沒有行政的約束力。雖然許多聯盟通過制定一些原則、規定和協議來規范成員館的行為,但要協調好成員館和聯盟的關系,統一成員館的意志和步調。因此,除了加強成員館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外,還需要營造積極、健康和統一的聯盟文化,以提高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思維和行為的一致性,減少成員館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形成聯盟文化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①聯盟成員館應遵守聯盟章程,嚴格按章程辦事;②各成員館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能;③在圖書館聯盟內建立相互信任機制、協商機制、溝通機制、互助機制等;④各成員館應營造學習、團結、實干、奉獻的良好聯盟文化氛圍。
[1]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M].夏 云,楊起全,王先林,等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2]石海玉,王芳芳,肖莉明.虛擬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組織:華盛頓研究圖書館聯盟[J]. 圖書館雜志,1999(5):41-43.
[3]戴龍基,張紅揚.圖書館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組織形式[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0(3):36-39.
[4]邱均平,王曰芬.文獻計量內容分析法[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1-5.
[5]邱均平,蘇金燕.我國競爭情報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 情報科學,2008(12):1761-1765.
[6]廖利文.1995—2007年實證研究方法在圖書情報學中的應用情況[J].現代情報,2008(10):57-60.
[7]程煥文.圖書館聯盟:21世紀圖書館發展的大趨勢[J].圖書情報工作,200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