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瑩
摘要:肖邦是世界上少有的、將自己的全部才華、情感與思想都獻給鋼琴藝術的音樂家。他以浪漫主義的精神,創造了真正的鋼琴音樂風格,帶來了鋼琴音樂史上的黃金時代。他以獨具魅力的音樂,被世人譽為“鋼琴詩人”。作為一種中小型器樂體裁,肖邦為鋼琴所寫的練習曲在音樂文獻資料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肖邦;鋼琴;練習曲;革命
1肖邦創作風格
波蘭作曲家肖邦是一位受到世人尊敬的愛國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創作,絕大多數為鋼琴作品。但在鋼琴音樂的范圍內,他又采用了非常廣泛的體裁形式,協奏曲、奏鳴曲、敘事曲、幻想曲、諧謔曲、夜曲、舞曲、前奏曲、練習曲等無所不包。他通過鋼琴來表達自己的內心詩意,即使一段經過句,甚至一個個裝飾音都充滿了詩的幻想。他的音樂是主觀內向的,帶著憂傷的色彩。肖邦的音樂風格非同尋常地具有個性特點,他的某些因素使人清楚地辨認為只屬于他。這一音樂的魅力在于它本質上的二重性:它照射出一種詩人的敏感,富于沉思、隨想和熱情——同時他也是一個民族的特有感情,有著英雄主義精神和狂熱的憂傷,甚至絕望。
鋼琴練習曲本來是一種為鋼琴演奏者訓練技術而編寫的樂曲,由于有其明確的純技術訓練的目的,大多以一種或兩種快速的固定節奏型貫穿全曲,旋律性較弱。鋼琴練習曲到了肖邦的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肖邦鋼琴練習曲的獨創性也正在于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高度結合。在技術上,肖邦的練習曲不但是提高各種技術課題最有效的練習,而且還開拓了近代鋼琴技術的新天地。在藝術上,肖邦的練習曲的確是一首首精致的音樂小品,從而使它成為鋼琴音樂會上最常見的表演曲目之一。后來,李斯特更給這一體裁的樂曲以一個新的名稱,叫做“音樂會練習曲”,以有別于一般的以純技術訓練為目的的練習曲。
2革命練習曲的創作背景與分析
1831年肖邦創作的《革命練習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27首練習曲中流傳得最廣的一首。1830年11月,正當肖邦離開祖國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爆發了震動波蘭的華沙革命。肖邦得知起義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動,他恨不得馬上起程回國,和祖國人們一起參加戰斗。1831年9月,華沙革命終于被沙俄軍隊血腥鎮壓。當時,肖邦正在赴西歐的途中。噩耗傳來時,他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肖邦在悲憤慷慨之余,立即提筆急書寫下著名的《c小調鋼琴練習曲》,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關注在音樂中。這首樂曲后以《革命練習曲》之名流傳于世。
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自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相結合體現出來的。這部作品雖然前后連貫,一氣呵成,但它仍然有許多細微的變化。一個強奏的不協和的屬九和弦,引出左手一連串急劇下行的洶涌澎湃的音調,開始的樂曲的引子。音樂出現得十分突然,好像肖邦內心感情的總爆發。
接著左、右手同時并進,兩道音流奔騰不羈。突然間高聲部出現了一個剛毅的曲調,它清澈明亮,好像是沖鋒的號角。級進上行的音調和斬釘截鐵的附點節奏為特征,猶如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呼聲。緊接著的展開性中段,左手疾馳的伴奏音型,與右手呼號式的主題前后呼應,音樂越來越緊張,一系列的轉調和變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在接近結尾的時候,音樂由強到弱,出現了一個悲憤的音調,這仿佛是肖邦對祖國命運的哀哭。
樂曲的結尾再現部分主題音調加上了變奏,更富于沖擊的力量,一直沖向了尾聲。樂曲最后以左右手八度齊奏的急劇下降音調,與四個強奏和弦作為結束,深切表現了肖邦對反抗沙俄統治的英雄的波蘭人民斗爭必勝的信念。
3革命練習曲的演奏要點
(1)引子與再現的走句,應該注意動機斷句,并且嚴格地按照作者所標明的連線和力度標記號,決不可彈的自由散漫。同時注意這個“吶喊“動機雖然是弱起的抑揚格,但它的第一個音要彈的飽滿、濃烈而切記平淡。
(2)隨后的下行沖擊,應與開始時一樣,嚴格按照作者標記的力度彈好波浪形的起伏線條,手指應保持敏銳感與力量,借助肩——臂的推力量來完成。
(3)富于激情的主題是呼喚與嘆息的對應,應嚴格彈好動機與切分音符的時值,手的動作盡量少,至第15小節出的爆發點,應彈出節奏型的內在緊張度,第17小節起的左手走句要貼緊琴鍵,可借助抖踏板的技巧讓聲音既平靜又均勻。
(4)注意第25小節第3拍起的crese,此小節的力度應從弱奏“p”起,第一個音的右手小指下鍵可更深一些,彈出兩個外聲部的伴音運動線。
(5)第29小節起,注意每一個小節為一模進,作者雖然標明力度記號為f,但不可彈死,尤其是左手線條盡可能以靈活的關節作快速的慣性運動,至36小節起漸強漸弱,推出高點。高點的旋律要厚實飽滿,雙手均保持力量與觸鍵的彈性,第37小節右手的第一個音,1——5指可內收,借助肩——背的爆發力來完成。
(6)第50——76小節為變化再現。再現后,要注意右手的快速音符不可擠壓成一團,要既緊又松,以手臂帶手腕;第54小節起,右手應加強觸鍵的深度,第56小節第一拍要快速起跳,然后再內收手指平衡地落下,以完成連貫的樂句。
(7)第65小節起,應彈得悲壯、厚重、深沉而飽滿。注意強拍上的二分音符應向上彈拍,其原理與拍籃球十分相似。這就是:越往下死壓,球就越跳不起來,彈琴亦然,越壓鍵,聲音就越透不出來;要想讓琴聲送到最后一排的聽眾的耳朵里,就必須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同時,手指的力量可以通過手臂的移動而轉移,如此,才能彈出作者標明的音樂語態。
(8)貫穿全曲的左手5—1—3—2手指的固定音型,不可在5—1指之間彈出斷痕。為此,需要注意小指下鍵要深沉而有彈性,以慣性完成整個音型。
(9)第70小節,除上方聲部的“嘆息”音調,還應彈出中聲部的三個二方音符G,先漸弱至73小節再漸強,此時,除左手以靈活主動的手指運動緊緊貼鍵,以手臂推動來完成小二度的連續模進走句,還應該注意腳踏板的抖音技巧,要彈的飽滿、透明而部渾濁。
(10)第77小節為闖入終止的尾聲,作者標以SOTTOVOCE,意思是“背后的聲音”。那么,什么才是背后的聲音?這聲音又如何表現?對一名出色的演奏家來說,它不能僅僅依靠弱音踏板來彈,而是靠改手手指下鍵的深度與硬度和指尖與琴鍵接觸的面積來體現。
(11)最后4小節(第81小節起),應彈得干凈、利落,尤其是最后的補充終止,雙手的手指應體會到雄獅捕撲獵物的沖擊力度,快速而準確地反抓和弦而不能“死砸”。
肖邦在鋼琴藝術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他不僅創造了獨特的鋼琴音樂,而且還創造了獨特的演奏方法??梢哉f,了解他的音樂是通向鋼琴藝術圣殿的橋梁,學習他的音樂是造就鋼琴藝術家的搖籃。他的杰出貢獻成為了19世紀民族樂派的先驅,他的藝術追求影響了他以后的作曲家。他是一位具有開創性的偉大的音樂家。
參考文獻:
[1]林育著.怎樣彈好肖邦鋼琴練習曲[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索洛甫磋夫(蘇).肖邦的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0.
[3]朱雅芬.浪漫主義和浪漫主義作曲家肖邦[J].鋼琴藝術,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