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榮
摘要:牌匾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一種商業語言、文化符號。傳承著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藝術展現與思想信息的一種載體,也是集文化,藝術于一體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文化;藝術;傳承;傳達
牌匾做為古代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文化的傳達、藝術的展示與思想的表現。這種傳統文化中走出的視覺符號兼顧獨特的藝術形式,清晰、準確地傳達著它自身的涵義。牌匾的傳達形式具有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兩個重要性,除了在裝飾中營造氛圍外,還表現在其文化追求、理念貫徹及信仰傳播上承接文化的作用。而這些文化所延續的設計思想,也在牌匾的傳承中被體現、被發展甚至被延續,這也是牌匾文化應該被傳承的意義之所在。
1牌匾的釋義
牌匾在傳統中國傳承著思想,文化與禮儀,不管是商儒官宦,還是殿堂廟宇的應用,牌匾傳達的意義促進牌匾的延續。從匾文的內容分可分為六類:第一類為名稱,如“南鯤鯓代天府”“平陽府”;第二類為身份,如“進士第”“丞相府”;第三類為頌恩,如“永護蓬瀛”、“福種瑯環”;第四類為警世,如“爾來了”;第五類為祝賀,如“壽比南山”、“八仙獻壽”;第六類為姓氏堂號,如“滎陽世澤”。按照匾文的題材來分,有樓堂殿閣名稱的“滕王閣”、“長生殿”、“望月亭”等;顯示商家字號的“同仁堂”、“老鳳祥”、“榮寶齋”等;歌功頌德的“桃李滿園”、“愛民如子”、“高山仰止”等;繪景抒情的“清風肅來”、“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等;述志興懷的“天道酬勤”、“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等;慶典開張如“大展鴻圖”、“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還有指路用的如“北通幽并”等。
在我國古代宮殿、衙門、廟宇乃至一些公共建筑上,都有懸掛牌匾的習俗,其文字內容表現的是執政理念、哲學思想,最終目的是宣傳、教化和為人們的言行制定規范,讓臣民們循規蹈矩。這些牌匾在形式上與商業鋪戶掛的招牌一樣,只是目的和內容不大一樣,但所起的傳達效果可謂“異曲同工”。中國明清的“六部”兵、禮、吏、工、刑、戶部,除有皇家制定的刑律規范典章外,衙門大堂所掛的匾額就是最直觀的了。如古代大理寺、都察院、這些為政部門都有牌匾約束其行為規范(刑部懸掛的匾額是“明刑弼教”,大理寺題寫了“執法持平”衙門懸掛“明鏡高懸”或者“正大光明”等)。還有許多牌匾詞語還有教化臣子和世人的警句,像當時國家糧倉牌匾上的“慎儲九谷”,禮部衙門的“寅清贊化”和通正司衙門的“慎思喉舌”等,都是很有內涵的警句。這些匾額言簡意賅,很有概括性,再加上所配置的楹聯,即將這個衙門的宗旨全表現出來了,讓人們一目了然,傳達的理念文化也十分明顯。
商鋪的牌匾有一部分就更是明顯,如“估衣店”、“茶館”、“食為天”、“典當行”、“泥人張”這些直接表白性很強的匾。明了的告訴人們店鋪的商業目的。言簡意賅或者一幕了然,還有一些會用象征性的符號語言表示。如錢莊除了相應的牌匾說明外會外加一個錢幣象征性的構成符號做為視覺導視,茶館也會出現這樣的象征符號,這也是沒文字的形式招牌符號最明了的視覺傳達。這由于當時客觀的社會文化環境所決定,當然也形成了非常特色的中國古鎮文化風貌,(這在復原的現代古鎮商業街上非常直觀的能見到)這些有形及有字的牌匾直接或者直觀的體現出其中的視覺意義。
2牌匾的藝術與文化
牌匾在一些地方的運用,用料考究,雕刻細膩,有的鏤空精美、鑲嵌和諧,同書法配合體現其蘊含的文化內涵。當然為牌匾題字的人也有講究,主要是當時的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和書法家。
牌匾的底色以黑色居多,也有漆紫、紅、綠、棕等顏色的。內文最常見就是真金顏色,也是在字上敷貼金箔的“真金字匾”,貼金工藝很有講究。除了貼金外,還有鑲嵌象牙、獸骨或螺鈿的。牌匾普通書寫文字為單板四字,三字或者兩字也有,以凹版或者凸版展現。內容以文字體現,傳達思想意圖,以及漢字文化所表現的情韻美、含蓄美以及內在美,目的主要是傳達信息,進而陶冶情操,增加其所在環境的內涵。牌與匾的寫作文字很少,也無復雜的結構款式,主要是講求適情應境,文辭精粹。題書時要求高水平的書法藝術,上款下款的書寫位置得當,字的大小適當。
牌匾有磚雕,石雕,木雕。這些匾額很融洽的與建筑呼應。非常和諧美觀。如喬家大院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雄健的筆力同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與青磚綠瓦,黑漆大門呼應,體現一代巨賈的文化格調。牌匾除對建筑體現出其裝飾外,其本身的文化味很濃。如喬家大院的門匾,如“彤云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這些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體或端莊飽滿,或清秀俊雅,或古樸拙正,或灑脫飄逸,既是一幅美妙絕倫的書法作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另一種詮釋。
牌匾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播形式,除了本身的藝術美外,還具有濃郁的文化美。凝聚著中華文化獨到的藝術精華,是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在我過古代,牌匾傳承著儒家的禮樂仁義的觀念,表達著儒道互補的精神,展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3牌匾的表現
牌匾作為一種視覺傳達中的文化符號,個性鮮明,具有獨特的語言傳播信息和審美信息。其中包含文字寓意及造型構成主要體現其思想,講述其文化,從而傳播所表現的情景。牌匾自秦漢時期就被人們應用在生活當中,悠久的歷史亦積淀下了深厚的牌匾文化。古代牌匾對于今人來說也并不陌生,在歷史遺跡中、牌匾作為視覺傳達中的文化符號在老字號店鋪、舊宅子等地方一直以獨有的視覺語言傳達著悠久的文化。
例如山西同興公鏢局,慈禧太后為表彰鏢局的功臣風范,褒揚其百年武功,親筆題字“奉旨議敘”這塊牌匾,匾的花邊是鳳在上龍在下,表明當時是慈禧執政,因慈禧是滿人,滿人忌諱的四個字的豎匾,所以把“奉”字寫在了一旁,寫得特別小,猛得一看就像三個字。花邊單鳳旋于頂部,雙龍盤于兩側,造型精美,設計獨特。藍底金字,雕花與浮云穿插于龍鳳之間,線條嫻熟,雕刻刀法細膩,視覺沖擊力凸顯。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
4總結
視覺傳達藝術是借助某種圖形符號或者視覺語言符號通過藝術表現,暗喻,象征,想象引發觀者心領神會的共識與理解的藝術形式,它注重對視覺的研究,注重圖形符號傳播信息的功能。牌匾做為視覺傳達符號,承載著文化傳達性、藝術的展示與思想的表現。這種傳統文化中展示出的視覺語言,兼顧獨特的藝術形式,清晰、準確地傳達著信息。
我國古代牌匾可以說是融漢語言、漢字書法、傳統建筑、雕刻技巧于一體,集思想性、藝術性于一身的綜合藝術語言,其蘊含的美學思想,美學文化,美學內涵豐富。同時牌匾在中式建筑裝飾中體現著質樸古雅的一面。體現出傳統中國人受儒、道、佛家思想的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文化范疇。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傳承跟表現。其思想性、文化性、哲學性對后世影響非常深刻和久遠,其內涵還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新祥,包裝與設計-存在于城市視覺導識中的設計符號[J].2012(1).
[2]章利國.設計藝術美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
[3]鄭孝時,孔陽.明清晉商[M].山西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