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摘要: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自然流露和體現,民族文化是現代書籍設計的依托與歸屬。書籍設計是傳播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回歸與復古主義的出現,而是在傳承中創新。一種沒有民族性的文化傳統或者理念,很快就會成為失去生命力枯枝。本文將對民族文化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主要體現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文化;現代書籍設計;體現;研究
藝術領域中的文化差異性,恰恰說明了民族藝術的獨特性與個性,而書籍的設計正是將民族文化傳播開來的一種有效途徑。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卻不能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的民族風而摒棄了現代感,更不能因追求現代感而放棄民族性,二者若能相輔相成,方為最佳。
1民族文化與現代書籍設計之間的關系
從本質上來講,民族文化與現代書籍設計之間應當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現代書籍設計應當根植于民族文化
正如吳山明先生所言,本土文化實際上就是民族文化的本源所在,但本土文化具有多元性特點,一般具有傳統性、歷史性以及地域性等特點,但其精華卻共同鑄就了民族文化的輝煌。對于藝術上的民族性而言,其不僅僅是各種藝術形式的簡單疊加和組裝,更重要的是各種藝術精華的有機融合和相互借鑒。就拿現代書籍設計來說,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但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地考慮到,設計的本質在于使民族文化精華能夠自然地流露;現代書籍設計的關鍵在于魂歸,而非形似,因此現代書籍設計應當根植于民族文化。
1.2現代與民族的有機融合
實踐中我們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細致研究,為現代書籍設計提供了正確的理念與豐富的文化元素。在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將傳統理念與現代風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非用誰來裝飾誰。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傳統的中國文化也應當發生一些變化,應當與時俱進,尤其在價值系統與傳統符號上應當有所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是民族文化與現代書籍設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民族文化與現代書籍設計之間保持一種張力平衡。
2現代書籍設計中民族化的體現
民族文化在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的體現,主要表現在中國畫元素、民間藝術元素、書法藝術、傳統圖像以及民族色彩的應用等五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2.1中國畫元素
在設計藝術發展當追求個性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人們最為關注的將是地域性上的差異,當前的絕大多數國際獲獎作品無不洋溢著獨特的民族性。在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們總是潛移默化地在將中國的水墨元素,漸漸地融入到設計作品之中,使中國傳統的水墨藝術與現代的書籍設計實現了理性的有機融合。比如,中國著名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先生,就將中國畫元素融入到了書籍的設計之中,使書籍設計更具民族文化內涵。作品洋溢著中國民族文化內涵的同時,也不失現代氣息,可謂渾然天成。中國畫將氣韻生動放在了繪畫六法之首,而在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又將中國畫元素中的起承轉合、虛實疏密以及謀篇布局之規律,運用的出神入化。舉例分析:《子夜手跡本》的設計構想,就是將現代的與傳統的意識和理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傳統的古香古色,又有現代的先進雕琢技術,內頁飄口,設計上依然保留著中國畫原汁原味的感覺。
2.2民間藝術元素
據調查顯示,現代很多書籍設計都采用了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其中以中國的剪紙、民間泥塑、京劇臉譜以及古代的裝飾居多。其中,民間剪紙藝術主要源自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是普及范圍最廣的一種民間裝飾藝術形式。如果在書籍設計中有效地融入剪紙藝術,則會使書籍中的內容更富有美感,并且還能賦予書籍一種空間上的美感。在一些民族性比較強的書籍設計過程中,比如《寓言十佳》等書籍設計中,就用到了民間的剪紙藝術,強化了中國傳統的審美特性,通過設計和裝幀,使書籍更具中國味。舉例分析:《小紅人的故事》一書,其封面就采用了剪紙的形式,在剪紙的顏色選擇上主要借鑒了傳統的單色調色彩語系,簡約而不是大氣。設計者直接將一個小紅人剪紙和書本的紅色封面連在了一起,而且扉頁也是紅色的,色澤上的統一和層次上的空間美感,頓時給人一種想看這本書的欲望和沖動。而小紅人這本書中主要記載的是作者多年來在民間的采風,以及考察過程中的各種感受,帶有濃厚的民間氣息,再加上樸素但包含著濃郁氣息的紅色設計形式,使這本書更加淳樸和豐滿。
2.3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在現代書籍設計過程中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挖掘潛力,這不僅表現為書法藝術的形式美,而且還表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作為中國漢字藝術的最高形式,書法藝術不僅是已有文化的沉淀,而且表現出來民族的審美理念。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書法藝術在現代書籍設計與裝幀過程中表現出了特殊魅力。一般而言,書法藝術所能賦予現代書籍設計的不僅僅是固定的內容和外在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種民族取向和氣質;書法藝術的融入,使書籍設計更添異彩,書籍可借助書法藝術來表達一種價值追求或者文化理念。舉例分析:《梅蘭芳全傳》一書,將書法與水墨花相互融合,封面以梅蘭芳先生的舞臺上的某個造型為底襯,將梅蘭芳三個毛筆字壓在其上,通過前實后虛的處理,創造出了一種比較優雅的意境和氛圍;該本書以淺灰藍為主色調,整體上看去像是一幅水墨畫一樣。書本的切口處采用的是從右向左按壓的形式,這樣就能出現梅蘭芳先生的舞臺形象。
2.4傳統圖像
從實踐來看,中國傳統的圖像所追求的是節約、樸素以及和諧等元素,與中國傳統的民族精神相一致,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生活的生動詮釋。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傳統圖像在現代書籍設計中才得以廣泛的應用。舉例分析:《涴紗王后》一書,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配置了大量的古代紋樣。該種設計,不僅符合書中的內容要求,而且還體現了一種文情意趣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這本書就會產生一種心境與意境有機融合的感覺;《猛虎集》一書,封面設計傳承了民族文化中的“大美”思想,采用飛揚流動的圖像畫面,使人很自然地會聯想到老虎的形象,與本書的內容相得益彰。
2.5民族色彩
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民族色彩帶有很濃的裝飾意味,如果將其與現代書籍設計相結合,則可以體現出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精神。舉例分析:《中華文明史》一書,封面是暗紅色的主顏色,加上周邊的黃色輪廓,寓意中國的黃河文化,并以此為基礎孕育出了幾千年的中國燦爛文明。暗紅的底襯使人們聯想到了安靜、溫暖的舒適感;《中國三峽百景圖》一書的封面,采用了大紅、金色和青色。其中,大紅是中傳統色彩,中國紅象征著喜慶;金色為古代帝王色,象征著權貴;三種顏色相互搭配,華貴而不失氣質。當看到這本書時,就會感到一股濃濃的中國風,而這正是民族文化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應用表現形式。
3結語
總而言之,民族文化的個性特點將成為今后設計領域探尋的主要目標,而對于書籍設計和裝幀而言,加強二者的有效融合是關鍵。
參考文獻:
[1]崔曉華.試論書籍設計中的文化意蘊[J].文學與藝術,2011(05).
[2]高源,熊顯林.中國民族文化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體現[J].編輯之友,2011(11).
[3]李冰.書籍設計中的民族風格[J].青年文學家,2010(05).
[4]徐偉.淺談書籍設計在書籍文化中的傳承與發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01).
[5]張禹,柳文艷.傳統文化與當代書籍設計的解析[J].青年文學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