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為了使我國的高等教育能夠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我國推行了素質教育這一政策,高校的教育體制及方式都在進行著不斷的深化改革。較強的綜合素質是社會對于高校學生的要求,而很好的審美情趣及審美能力則是綜合素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將簡單分析高校中的音樂課對于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培養,希望能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素質教育;音樂;審美情趣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主要是指一個人的身心發展的自然醒和社會性的辯證統一,有機綜合了個人的性格、體制、氣質、知識、能力、品質等各種因素。而素質教育的最終主旨就是要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較好的音樂審美情趣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對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培養,音樂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
1我國為何要實施素質教育
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近年來受到了功利性很強的影視教育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我國的教育方針,從而不容易培養出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其次,我國選擇的是科學社會主義道路,所以在走向共產主義過程當中,我們就要堅定的實現馬克思主義中的培養全面的人才的目標。因為“私有制只有在個人得到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才能消滅,因為現存的交往形式和生產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發展的個人才能占有它們,即才可能使它們變成自己的自由生活能力。”
2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我國的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一種最大的苦熬了,它是人們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人的性情的熔爐。音樂是一種不可以造型、也無法定義的藝術,人們在音樂中的想象、聯想和思考的范圍都非常廣闊。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音樂可以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同個人的生活經歷進行相應的撞擊,從而引發人們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形成音樂對自身的影響;有的音樂甚至可以穿越時空,雖然欣賞者與創作者在時空上相距甚遠,但是通過音樂,二者可以同處于一個時空,欣賞者能夠很好的體驗音樂中的情景,進而同相應的音樂內容同呼吸,共患難,一起體驗生命的起伏。音樂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更加純粹的情感教育,音樂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情感,而且這種影響十分深刻、久遠,甚至會在一生中都會發揮相應的作用。
3利用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欣賞音樂的能力
音樂欣賞可以說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整個過程通常包括感知外部音響,想象和聯想,產生情感共鳴,達到理解認識等幾個部分。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由表及里的心理活動的過程,最初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喜歡聽音樂,然后讓他們嘗試著用內心和情感去聆聽音樂的內容,最后到感悟音樂的豐富內涵,進而逐步提升學生欣賞音樂的層次。
大學的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主導者,一方面要鉆研相應的教材,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研究和捕捉學生們的心理特征。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知識會有一種好勝、好動和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師要通過巧妙的方式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觀察、探索和思考,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名曲將學生引入到音樂世界,這樣可以有效消除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神秘感和高深感,讓學生感到自己能夠聽懂音樂,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的信心。然后反復聽一首音樂,讓學生辨別音樂中的不同樂器,不同的段落,深化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進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
3.2利用音樂的節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藝術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柏拉圖如是說。音樂藝術是一種美的化身,節奏上具有平穩、緩慢、鮮明等各種風格,靈活多變。節奏可以說是音樂的靈魂,也是聲音在時間上的一種有效組織。音樂中節奏的變化可以對人的情緒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節奏鮮明,那么人的情感就會傾向于高漲和激越,例如非洲的音樂就是以多層次、多變和快速的節奏來表現各個部落成員間不同的追求和情感;如果節奏比較緩慢,那么人的情緒就會傾向于壓抑、沉重或者平和,這種節奏多用于敘事和抒情的作品當中。在組織音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節奏練習,從而更好的體會節奏變化以及節奏所表達的內涵。
3.3根據學生相應的身心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音樂熏陶
高校的學生處于一種青年初期階段,生理發育已經基本成熟,心理發育也逐漸走向獨立。在學生心理發展的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情感會日益豐富,精力愈加充沛,熱情奔放,注重感情。音樂課是學生體驗情感的一種有效方式,一個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先分為主體欣賞,然后是段落欣賞,最后使學生完整的欣賞整首作品,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自覺地把學過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表現結合起來,促使視覺、聽覺、感覺、知覺一起作用,進而全神貫注的去欣賞音樂。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的魅力是無限的,不論你是否喜歡音樂,只要你有聽覺,那么音樂就會通過某種方式毫無保留的傳送到你的耳中,以獨特的方式同你產生情感聯系。
3.4聯系實際,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水平
“不管哪一種音樂,都反映一種情感,只要有情感,機械表達的可怕的單調的印象就沒有了。”別林斯基曾這樣說道。音樂中的情感既可以通過古典音樂來表達,也可以通過通俗音樂和流行音樂來表達。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音樂就是通俗音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禁止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那么可能就會產生事與愿違的情況。所以教師可以在課上恰當的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聽一聽喜歡的流行音樂,這樣可以有效放松緊張的神經,讓學生自由釋放音樂情感。很多學生都很喜歡小型的音樂會,一方面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華,自娛自樂,另一方面還可以與臺下的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水平自信,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每個學生的愛好、性格和審美個性都不同,教師要盡量選擇多種風格的音樂,使得每位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長此以往,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4結論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的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培養出一批批具有專業技能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是國家和社會賦予高校的使命。從業能力固然重要,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質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也是高校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所以高校應重視對音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進而培養學生較高的音樂審美情趣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次熠.音樂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科普蘭(美).怎樣欣賞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3] 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
[4] 王璇.淺談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5] 劉瑞江.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國集體經濟,2010(09).
[6] 王文.高校普及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06).
[7] 沈安琪,陳偉平.音樂教育從教者的專業性和商業性[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02).
[8] 張旭.略論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音樂素質教育[J].文教資料,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