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萍
(淮南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 安徽 淮南 232001)
軟件開發能力是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學生主要的實踐能力之一,它體現的是學生的一種專業綜合能力。學生的軟件能力培養不能僅靠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或者培養某一種開發技能就可以實現的,它是一個系統的培養過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各校的信息技術或計算機相關專業都相繼開設了諸如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軟件工程》等程序設計課程和軟件開發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綜合能力。學生軟件開發綜合能力的欠缺除了有其自身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與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不夠完善有關,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因材施教,也不能把自己所教授的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到軟件綜合開發的各個環節中去,學生就很難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與軟件開發的整個過程聯系起來,容易造成各個知識點的脫節,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培養效果。
在計算機廣大的應用層面背后,我們不難發現,一切操作的內容都是數據,“數據是信息的符號與形式化表示”,“數據就是資訊”,人們在進行各種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交換的就是數據。因此,無論是現代網絡的層次結構還是應用軟件的研發與應用機制,都對“數據庫”體系有著重要的依賴;現代的一些計算機及網絡方面的研究熱點無一例外地都有著“數據庫”相關技術的身影。而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數據庫》這一課程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詮釋。例如,本科教學大綱中只有一門《數據庫概論》課程,而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只是偏重與理論學習,其中的實驗操作只簡單地表現為“數據庫的創建與常用操作”、“簡單的數據庫系統的開發與設計”等。

圖1 數據庫與其他課程/應用的關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直接地將該課程與其他前驅或后繼課程聯系起來。許多學生的感覺就是“理論太難,而實驗操作過于簡單,看不出其中的意義所在”;有些學生向老師抱怨“一學期下來就是建表、插入數據、刪除數據,沒有其他事情可做”,這些現象就表明了教師在制定教學大綱或在教學環節中沒有從整個計算機專業應用的角度去考慮課程所占的地位,更無法與整個專業課程連成一片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數據庫》在當今社會的計算機研發領域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有效地突出這個核心地位,那么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在就業或工作時就無法滿足社會的真正需求。經過教學分析,我們發現,在教學大綱中,《數據庫》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可以簡單地用圖1表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數據庫》課程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可引伸的知識點多,與其他課程的結合較為自然,例如,計算機網絡中所包括的HTTP、SOAP協議和Internet架構在數據庫的深度開發與應用(如網絡數據庫)中都將作為基礎的知識點,而數據庫中的視圖、事務處理機制在數據集成和數據挖掘中將更進一步展開,數據集成與數據挖掘正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分布式數據管理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有了這些聯系,學生在學習《數據庫》這門課程的時候才會明確學習目的;了解了這些現代應用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因而,數據庫課程不應僅僅當作一門單純的課堂教學任務來完成,而應該將其作為軟件類課程的中心,將其他課程與之相聯系,通過課程設計來實現這種星形結構。在課程設計的環節中,應將圖1所示的這種聯系體現出來,向學生闡述其中的聯系點,用具體的實例來完成聯系的導向。例如,在布置程序設計相關的課程設計時,應該選用與某一數據庫產品結合較好的程序設計語言,典型的語言如Java、C#等,將語言中的數據庫連接技術作為重點進行訓練,使學生明白,如何在程序設計語言中實現對數據源的訪問。同時,在數據檢索等關鍵環節中,可以將數據結構與算法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排序、索引、查找等,都可以讓學生感覺到算法的實在價值。對于軟件工程課程來說,數據庫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課程,從E-R模型的建立到B/S、C/S架構的建立,都需要數據庫的支持。
總之,軟件方向的課程,都可以找到與《數據庫》課程相關的聯系點,將這些課程通過這些聯系點結合到《數據庫》課程上,極大地完善了學生對課程體系的認識,消除了學生專業知識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障礙,是一件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
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1)結合社會需求,科學、全面的詮釋《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2)從現有的教學大綱和計劃出發,找出《數據庫》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并總結出具體的知識點;(3)如何在教學中將《數據庫》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自然地結合而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如何將軟件公司中的數據庫系統設計方案和技術以及開發工具搬到課堂教學中。
改革的主要目標包括:(1)以現代軟件開發理念對現行的《數據庫》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定位和詮釋;(2)以《數據庫》課程為連接點,培養學生的企業軟件開發方案的解決能力;(3)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案例,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4)通過教學、實驗和課堂講座的形式,培養學生現代軟件開發思念和理念,了解并熟悉當前的就業市場需求。
改革所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1)解決以往教學環節中各課程之間相對獨立的問題;(2)解決課堂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3)將學生的學習形式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
課程改革的主要特色:(1)在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環境下開設應用型教學研究;(2)在不對現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做大的改動前提下,對以往的教學內容進行新的解釋和實施;(3)利用計算機專業特點,盡早地將學生與社會行業需求聯系起來,有針對地進行課堂教學。
總之,應根據當前教育形勢,及時調整教學模式,以創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主要辦學目的。在新的辦學政策下,作為有著應用型特點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更應該從深層次思考我們的各項辦學措施。傳統觀點認為,計算機專業的知識點比較離散,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它的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迷茫”的錯覺,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通過一種良好的形式將相關課程聯系起來,沒有從工程的角度去解釋計算機專業的知識點,因而,我們通過《數據庫》課程,將軟件方向的專業課程統一起來,在不發動原有的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1]宣剛.達夢數據庫管理系統DM4通過技術鑒定[J].電力信息化, 2005(4).
[2]高恩林.Progress數據庫管理系統是什么[J].管理科學文摘,1996(1).
[3]王好.Internet“運載”數據庫“三套車”[J].每周電腦報,1996(1).
[4]數據庫管理系統C-DBASEⅢ1.0B版[J].工業控制計算機,1988(6).
[5]馮繼民.數據庫管理系統:標準和逐次遷移[J].管理科學文摘,1995 (12).
[6]JAMRSMARTIN,楊振家.數據庫管理系統[J].計算機工程,1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