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連慧
吉林省樺甸市中醫醫院內科,吉林樺甸 132400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轉變,近年來高血壓患者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實際生產與生活,進而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因而,高血壓病在近年來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與高度地重視,也是醫學界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據此,采取強有效的措施來對高血壓疾病進行治療以及對高血壓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顯得十分重要,也是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1]。若要提高高血壓的治療效果以及高血壓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那么就必須要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性進行分層,從而為高血壓病的治療及其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現采用資料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將對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間入住該院的12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對其心血管危險性分層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其進行治療,現將研究過程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了該院12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齡最小為29歲,最大為79歲,平均年齡為(61.2±6.60)歲;該組患者高血壓病程為 1~5年,平均病程為(3.2±0.5)年;體重指數(BMI)為 23.2~28.1 kg/m2,平均為(25.6±2.33) kg/m2;有吸煙史者33例,有高血壓、心腦血管以及糖尿病家族病史者為55例;體檢時,收縮壓在136~190mmHg范圍之內,平均值為(166.2±12.45)mmHg;舒張壓在 77~112mmHg 范圍之內,其平均值為(88.3±11.22)mmHg。
1.2.1 分層方法 具體的分層方法主要包括如下3個方面[2]:低危:高血壓1級,沒有其他的危險因素;中危:高血壓2級,或者高血壓1~2級1~2個危險因素;高危:高血壓3級,或高血壓1~2級伴≥3個危險因素,或者有高血壓靶器官的損傷,或有臨床疾患任何一項。
1.2.2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3]:①患者收縮壓或者舒張壓水平在1~3級水平范圍之內;②男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65周歲以上;③有吸煙史;④總膽固醇水平>5.72 mmol/L;⑤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⑥BMI偏高;⑦體檢心電圖、心臟B超、肝功腎功、眼底檢查等有異常表現。
1.2.3 治療方法 該研究中所采取的高血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非藥物治療:指導患者采取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強鍛煉,低鹽、戒煙酒以及控制體重等方面的措施;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首先進行小劑量服藥,在治療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中長效降壓藥;對于中高危患者,一般需要適當地加大服藥劑量以及服藥次數。
該組研究中所出現的一切數據均由Microsoft Excel軟件以及SPSS13.0兩個軟件進行統計并進行χ2檢驗。
120例高血壓患者,在采取治療措施之前,高危、中危以及低危患者數分別為71例 (59.2%)、34例 (28.3%)以及15例(12.5%);治療之后,上述3組患者的例數分別為22例(18.3%)、76例(63.3%)以及 22例(18.4%)。 治療后,高危組患者所占比例出現明顯下降,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危組與低危組患者所占比例在治療之后有了明顯地提高,見表 1。

表1 該組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心血管危險性對比情況[例(%)]
近年來,高血壓患者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學習。對此,應該注意對高血壓病加以控制,而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的重要措施,高血壓治療的目的、降壓目標不同,在治療上應該加以區別對待。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收縮壓、舒張壓與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呈連續、獨立相關。因此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降低心血管危險,即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由此導致的死亡[4]。若要提高高血壓的治療效果以及高血壓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那么就必須要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性進行分層,從而為高血壓病的治療及其并發癥的預防與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對于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能夠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減少心血管等并發癥的發生。
[1]陳賽勇.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情況分析[J].河北中醫,2011,17(3):341-343.
[2]陳曉紅,金麗紅,潘華,等.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分層及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7):4084-4085.
[3]王文.2009年基層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適用于廣大基層醫生[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0,2(1):57-74.
[4]王萬牛,徐賢華.高血壓診斷的進展及心血管危險掛分層[J].中國現代實用醫學雜志,2008,17(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