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胡星輝
(一)研究假設。我國是新興加轉軌的經濟,要素分配的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外部市場不發達,效率低下,農業的弱質性導致農業上市公司尋求更高效的產業經營以提高經營業績。同時,農業上市公司的產業偏離將降低外部效應,其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將下降。
由此,我們得出以下假設:
假設1a:“專于農”的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將優于有非農傾向的公司;
假設1b:“專于農”的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將低于有非農傾向的公司;
假設2:有非農傾向的農業上市公司經濟績效將優于“專于農”的公司;
假設3:“專于農”的農業上市公司社會績效將優于有非農傾向的公司;
假設4:“專于農”的農業上市公司環境績效將優于有非農傾向的公司。
(二)樣本數據與研究方法。本部分回歸分析的樣本是32家農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來源于CCER數據庫,其他數據由各上市公司經中國證監會審核公布的年報整理分析而得,使用EXCEL和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均值比較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均值分析過程即是按照一定標準對樣本進行分組,求解不同組別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的均值,進行比較并得出顯著性概率。具體而言就是按照“專注于農業的程度高低”來分組,據此將分組指標設定為“主營業務利潤率”,其公式為:主營業務利潤率=(營業利潤一其他業務利潤)/利潤總額,這一指標反映出農業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方面投入的精力及達到的效果。根據主營業務鮮明率高低,可以將農業上市公司分為專注于農業主業程度較高和較低兩組,其中,專注于農業較低組的農業上市公司“背農”程度相對較高,按此分組對綜合績效、經濟績效、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得分進行對比和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回歸分析是通過設定并計算樣本公司非農業各項經營指標,據此建立與綜合績效、經濟績效、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之間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并進行相應檢驗,最后對結果進行分析。
(三)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農業上市公司績效,分別用綜合績效、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來度量。
2.解釋變量。劉驥(2008)對于農業上市公司背農現象的考察,主要從農業產業化的角度,因此在統計農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所涉及行業個數及多元化程度時,一方面采用2001年4月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對公司主要業務進行劃分:另一方面,把農業主業務及產業相關的產供銷等經營劃分到一個業務中,作為農業行業來考察。本文借鑒以前學者的考察方法擬采用以下三個指標來測度農業上市公司的背農現象:
是否背農(DA,Deviation agricultural):虛擬變量,如果樣本公司進行非農行業多元化擴張,則為背農上市公司,取值1,非背農則取值0。
經營單元數量(BUN,Business unit number):即年報中公布的樣本公司主要從事的行業數目。
收入Herfindahl指數(簡稱HHI):指公司各經營單元的收入與營業總收入之比的平方和,當某一公司只涉足某一類行業時,HHI值就為1,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一化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則HHI指數越低。
3.其他控制變量。本文選取四個控制變量:①公司規模(Szie),即農業上市公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②公司上市年限(AGE),采用定距變量,若樣本公司1995年上市,則 AGE(2007)=13,AGE(2008)=14,依此類推。③前期單位營業收入補貼(SPOI-1),計算公式為:前期樣本公司獲得的補貼收入/營業收入。④前期單位營業收入所得稅優惠(TPPOI-1),計算公式為:前期樣本公司獲得的所得稅優惠/營業收入。選取以上四個控制變量的理由是減少(多元化經營以外)來自政策扶持、上市年限和企業規模四個方面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四)模型構建
1.模型 1:

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XP表示公司績效變量,其中CP表示綜合績效,ENP表示經濟績效,SP表示社會績效,ELP表示環境績效。DA代表是否背農,BUN代表樣本公司的業務單元數,HHI代表業務收入的赫芬德爾指數。其他變量為控制變量,其中SIZE和AGE分別表示公司規模和上市年限,SPOI-1表示樣本公司上期的單位營業收入補貼,TPPOI-1表示樣本公司上期的單位營業收入所得稅優惠。
(一)模型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 樣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樣本公司2009年綜合績效得分均值為3.22分,最小值為1.866分,最大值僅4.386分,標準差系數為0.161,說明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普遍偏低,相互之間的差異不是特別大。其中經濟績效均值為1.371分,社會績效均值為0.99分,環境績效均值為0.858分,樣本公司之間差異最大的是社會績效,其次是經濟績效,環境績效差異最小,這與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實際狀況基本吻合,說明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解釋變量中,是否“背農”的均值為0.75,說明75%的農業上市公司進行了非農的多元化經營,“背農”經營相當普遍,“背農”經營是否能促進企業提高綜合績效的研究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的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樣本公司經營業務單位的均值為2.47,最大值為5,說明“背農”經營的農業上市公司涉足行業相當廣泛。收入Herfindahl指數均值為0.7088,說明雖然農業上市公司進行了非農擴張,但各樣本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還是占絕對優勢地位。控制變量中,前期和本期單位營業收入補貼均值分別為0.0114和0.0115,說明國家對農業上市公司的補貼總的來說2009年比2008年略有增長。前期和本期單位營業收入所得稅優惠均值分別為-0.0217和-0.0386,說明樣本公司獲得的所得稅優惠2009年比2008年多,而且增長幅度還比較大樣本公司平均總資產的自然對數為9.2589,且相互之間的差異較小,以中型企業為主,平均上市年限為3.757年,相對而言上市年限比較短,屬于資本市場比較年輕的公司。
(二)模型變量的相關分析.模型變量的相關系數表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綜合績效與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顯著正相關,但是與環境績效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可能是由于環境績效
指標選取的都是定性變量,而且各公司之間披露信息的程度差不多,這是公司之間的差異不大導致的。綜合績效與收入的Herfindahl指數顯著正相關,與是否背農負相關,與經營業務單元數也負相關。經濟績效也與收入Herfindahl指數顯著正相關,與是否背農負相關,與經營業務單元數負相關。社會績效不僅與收入Herfindahl指數顯著正相關,而且與經營業務單元數顯著負相關,與是否背農負相關。環境績效與各背農代理變量之間的關系與上述三個績效指標的方向正好相反,環境績效與是否背農和經營業務單元數正相關,而與收入Herfindahl指數負相關,但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以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探求各指標之間的關系。

表2 模型變量的相關系數表
(三)分組均值比較及檢驗。為了比較背農和專于農樣本公司績效的差異,我們根據主營業務鮮明率將樣本公司分組,主營業務鮮明率大于均值的歸為主業鮮明度高的組,而主營業務鮮明率小于均值的歸到主業鮮明度低的組,結果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主業鮮明度高的組,其綜合績效、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均值都高于主業鮮明度低的組,經濟績效中,主業鮮明度高的組,其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均值都比主業鮮明度低的組高,但償債能力主業鮮明度低的組略高些。社會績效中,主業鮮明度高的組,其社會貢獻、三農帶動和商業道德均值都比主業鮮明度低的組高。值得注意的是,主業鮮明度高的組,其環境績效均值低于主業鮮明度低的組,主要是主業鮮明度低的組,其資源利用得分均值遠遠高于主業鮮明度高的組。為了進一步驗證兩組樣本績效的差異是否顯著,我們將兩組樣本的均值進行了Mann-Whitney U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4所示。

表3 2009年各績效得分及分解變量在不同主營業務鮮明程度下的描述性統計

表4 各績效得分及分解變量在不同主營業務鮮明度下的均值差異顯著性檢驗
從表4可以看出,主業鮮明度高的組和主業鮮明度低的組在綜合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鮮明度高的組綜合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顯著高于主業鮮明度低的組,環境績效方面,兩組差異不顯著。經濟績效方面,主業鮮明度高組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顯著高于主業鮮明度低組,兩組在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差異不顯著。社會績效方面,主業鮮明度高組的三農帶動顯著好于主業鮮明度低組,兩組在社會貢獻和商業道德方面差異不顯著。環境績效方面,兩組無論是在環保投入、資源利用還是環保效果方面均沒有顯著差異。
(四)是否“背農”與農業上市公司績效

表5 是否“背農”與農業上市公司績效回歸結果
模型1的檢驗結果見表5,從表中可以看出,F值均在0.05的水平上顯著,且各模型的Adjusted R square在21.5%到36.8%之間,說明運用線性回歸方程擬合是合適的,但模型的解釋能力還不太高,可能是沒有考慮影響企業績效的其他重要因素,DW值都在2左右,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就系數而言,DA與CP負相關,系數為-0.330,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背農”樣本公司的綜合績效顯著低于專于農的樣本公司,假設1a得到驗證。DA還與SP負相關,系數為-0.222,也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背農”樣本公司的社會績效顯著低于專于農的樣本公司,假設3得到了驗證。
DA與ENP和ELP負相關,系數分別為-0.04和-0.069,但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是否背農與農業上市公司的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無關,或者說背農不是影響農業上市公司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關鍵因素,假設2和假設4沒有得到驗證。原因可能為是否“背農”只是虛擬變量,對背農的度量不夠精確,因此下面我們分別用經營單元數和收入的Herfindahl指數作為背農的替代變量進行檢驗。
(五)經營單元數與農業上市公司績效

表6 經營單元數與農業上市公司績效回歸結果
模型2的檢驗結果見表6,從表中可以看出,F值均在0.05的水平上顯著,且各模型的Adjusted R square在33.8%到38.8%之間,說明運用線性回歸方程擬合是合適的,擬合優度比模型1有所提高,但解釋能力還不算太強,可能沒有考慮影響企業績效的其他重要因素,DW值都在2左右,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就系數而言,BUN與CP負相關,系數為-0.141,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經營的單元數越多,樣本公司的綜合績效越差,而“背農”公司的經營單元數肯定多于專于農的樣本公司,也就是說“背農”公司的綜合績效肯定低于專于農的公司,又一次驗證了假設1a。DA還與SP負相關,系數為-0.131,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經營的單元數越多,樣本公司的社會績效越差,而“背農”公司的經營單元數肯定多于專于農的樣本公司,也就是說“背農”樣本公司的社會績效顯著低于專于農的樣本公司,假設3又一次得到驗證。
與模型1的檢驗結果類似,BUN與ENP和ELP也負相關,系數分別為-0.003和-0.006,但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多元化經營不會顯著影響樣本公司的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或者說背農不是影響農業上市公司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關鍵因素,假設2和假設4沒有得到驗證。
(六)收入的Herfindahl指數與農業上市公司績效

表7 收入的Herfindahl指數與上市公司績效回歸結果
模型3的檢驗結果見表7,從表中可以看出,F值均在0.05的水平上顯著,且各模型的Adjusted R square在36.1%到48.6%間,說明運用線性回歸方程擬合是合適的,擬合優度比模型1和模型2更高,但解釋能力不算太強,可能是漏掉了影響企業績效的其他重要因素,DW值都在2左右,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HHI與CP正相關,系數為0.927,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收入的Herfindahl指數越大,樣本公司的綜合績效越高,而專于農樣本公司的收入Herfindahl指數肯定大于“背農”公司,即專于農樣本公司的綜合績效顯著高于“背農”公司,又一次驗證了假設1a。
HHI與ENP也正相關,系數為0.379,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收入Herfindahl指數越大,樣本公司的經濟績效越高,即專于農樣本公司的經濟績效顯著高于“背農”公司,這與假設2正好相反,假設2沒有得到驗證。可能是農業上市公司非相關多元化會增大企業的風險,降低企業的經營業績。
HHI與SP正相關,系數為0.595,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收入Herfindahl指數越大,企業的社會績效約好,即專于農樣本公司的社會績效顯著優“背農”公司,假設3又一次得到驗證。
HHI與ELP負相關,系數為-0.047,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收入Herfindahl指數與環境績效沒有顯著相關性,即專于農樣本公司的環境績效與“背農”公司環境績效沒有顯著差異,假設4沒有得到驗證。
由3個模型可知,專于農樣本公司的綜合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顯著優于“背農”樣本公司,假設1a和假設3都得到驗證,假設2和假設4沒有通過驗證。
(一)結論。通過實證分析可以看出,農業上市公司中“專于農”的企業在綜合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方面的得分均值要大于更具有非農化經營傾向的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回歸模型及其檢驗結果說明了我國農業上市公司進行“背農”經營的程度與其綜合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顯著負相關,“背農”經營從整體上損害農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績效。
(二)啟示。首先,從農業上市公司“背農”經營的成因和實證分析結果來看,我國農業自身所固有的土地資源緊張、基礎設施落后以及產業政策不協調是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導致農業比較利益低下及其弱質性特征的加劇,這誘使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績效較低、從而進行非農化經營。政府應該在制度創新上(如土地流轉改革以及糾正農業外部性等)、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政府投資的力度,而且還要在農業產供銷體制改革上下足功夫,以改善農業的投資經營環境,才可能真正引導農業上市公司專注于本行業。在優惠方面,對于農業上市公司的相關優惠政策,應當進一步研究實施方案,譬如優撫對象認證終身制的廢除,進行定期核檢,避免企業的尋租傾向,以強化激勵約束效果。
其次,要建立健全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監管體系。從政府層面而言,應加大違規成本,以糾正一些農業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與其招股說明書及配股說明書嚴重相背離的情況;再次要加強對審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完善農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杜絕農業上市公司投資信息的虛假披露行為。還可以建立規范嚴格的農業上市公司投資評價機構,以此對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規模、投資方向及效益進行權威評估。從公司層面而言,應該強化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將農業上市公司的投資決策程序、投資成果以及成果分配置于有效的監督之下。
1.Blanchard,O.Heifer,A.2000.Feder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NBER Working Paper,7616.
2.董菊紅.2006.農業上市公司“背農投資”影響分析.財會通訊(理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