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


經濟學的標準是避免浪費。收費太低會造成堵車,時間損失巨大;收費太高則使用高速的車太少,浪費了通行能力。適當收費避免太堵或太冷清。也有別的標準比如幫助低收入者,哪怕犧牲一點效率,造成一點浪費也未嘗不可。國慶高速免費,大家以為可以撿便宜,結果大上其當,損失的堵車時間遠遠超過所省的高速費。其他如經濟適用房,高檔廉租房,莫不如此。我們應該懂得自己的真正利益在哪里,不要以為少花錢一定是好事。多收費肯定不好。——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10月2—4日連發微博
點評:高速路的擁堵似乎在很多人的預料當中,但還是依舊涌向那里。不知道是平時高速路收費太嚴重壓抑了他們走高速的心理還是出于僥幸,抑或是除此長假再沒有出行的機會?高速擁堵反應的不僅僅是表面的問題,諸如放假機制、平時的收費問題也都包含其中。免費是一條路,正如博物館免費開放一樣,各方面應急措施應準備到位,更不能因噎廢食。高速路上踢毽子、做體操、遛狗是民眾對于擁堵的無奈,也是對“免費”的諷刺。

2001年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寫了一本名叫《即將到來的中國崩潰》的書,而在美國他并非唯一持這種觀點的人,但10年來中國的現實證明這是一本荒謬的書。中國國情與別國不同,在觀察投資與GDP的比重時不能參照西方的常規經驗。外部環境的惡化確實令出口驅動的中國經濟遭受很大打擊,而正在實施的中國“十二五規劃”將通過城鎮化、提高工人最低工資、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刺激國內消費。——美國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奇9月29日在美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研討會上指出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著急,希望實現高速度的增長,否則財政問題、社會福利問題都難以解決。然而辦法就是投資,大規模地投入。去年主要的辦法是引進央企,從幾千億到兩三萬億,但口惠而實不至。今年的做法許多省如出一轍,都作出了氣魄很大的投資規劃,總數已經達到了17萬億。有一個省連年GDP增長都達到了14%、15%的水平,但是投入越來越多。按照本地GDP的總量來說,去年的投資率大概是89%,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率是120%,這能持續嗎?——經濟學家吳敬璉9月17日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做主旨報告
點評:地方政府也知道難持續,但他們要政績,問題留給下屆政府。現在的問題是,除此之外還有啥好辦法?

今年年初以來,為促進投資,有關部門加快了投資項目的審批。同時,對在建項目的資金落實也做了大量工作。在經濟下滑的時候,這些措施發揮了逆周期的調節作用。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資下降2.7%,而隨著預調微調政策的出臺,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長4.4%。要是房地產投資回落,基建投資回落趨勢不扭轉過來的話,那么經濟增速會滑出我們的預期目標范圍。當前的主要經濟指標在預期的調控范圍內,去年10月以來微調預調等穩增長措施功不可沒。——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9月16日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

今年以來,西部多個省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東中部地區。以地處西北的甘肅省為例,今年上半年甘肅省多項經濟增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這是中國經濟“梯度發展結構”的一種良好表現,在中國整體經濟趨緩的前提下,幅員遼闊、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將迎來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依據城市化等多項指標,中國社科院的一項研究認為,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態勢,還會維持10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9月27日在蘭州舉行的“2012西部金融論壇”上發表觀點

當前,重要的是要研究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是否仍存在的制度障礙,應該如何解決。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這些都需要統籌安排。金融領域當前急需三個方面的改革。第一,要設法把民間資本引向金融機構,包括容許建立更多的民營金融機構,金融領域應當打破高度壟斷的局面,否則只能把民間資本逼到地下金融的道路上去。第二,要確定農村的土地產權。第三,金融體制改革與財政體制改革之間要協調。金融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就此止步,誤以為階段性成果等于目標,可能會前功盡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9月26日在越秀集團主辦的珠江金融論壇現場表示

降低間接稅比重,在初次分配中,把一部分政府收入讓渡給居民。同時,提高直接稅比重,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稅率級次間距,降低中等收入階層稅率。在降低長期持有的股票印花稅稅率和股票分紅所得稅率的同時,對短期大額股票轉讓收入恢復征收所得稅。充分發揮房產稅調節居民財產和財產性收入差距的作用。適度降低企業部門特別是壟斷企業部門收入分配占比。強化資源超額收益稅。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壟斷性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水平。控制壟斷性國企和國有金融機構的個人收入水平。降低各領域民間資本準入門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劉克崮9月11日在全國政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協商會上發言

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不可能永遠是10%,財政收入的增長率也不可能永遠是20%30%,各級財政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轉移支付也不可能永遠像現在這樣不講代價、不講預算決算。中國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僅為15年,還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退休年齡平均比發達國家晚10多年,而壽命預期僅小2—4年,財務風險巨大,不可持續,必須調整參數,提高退休年齡是唯一可行的。目前,對制度前途沒有預期、債務缺口沒有測算、改革進程沒有步驟、部委之間缺乏協調等問題是社會保障改革頂層設計缺位主要因素。——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10月10日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
點評:一些人對于延長退休時間的不滿多是因為退休制度的“雙軌制”以及由此衍生的的社會公平性問題。可否將退休年齡改為退休年齡區間,如男性60—65歲,在區間之內將單位意見與個人意愿相結合?

統計工作在統計數據的采集方式、獲取方式、傳輸方式、監測方式、發布方式和統計管理體制以及統計工作社會監督方式等方面都要創新。統計制度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發展質量、結構和效益的統計,反映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情況;進一步加強民生統計調查,研究實施調查失業率統計,將個體經營納入勞動工資統計范圍;進一步健全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反映服務業發展的規模、結構、速度等。——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9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中提出
點評:“被平均”、“被增長”的問題不知是否在改革之列呢?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問題。證監會始終將服務“三農”作為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的方針政策,不斷健全期貨市場法規體系、基礎制度和監管架構,積極推動農產品期貨品種的完善和創新,促進農產品期貨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未來將研究開發更多宜農的期貨產品和服務,完善市場規則體系,加強培訓宣傳,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大對農業這一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證監會副主席姜洋9月6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舉辦的“2012鄭州農產品(白糖)期貨論壇”上表示

日本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一旦中方啟動經濟制裁,日本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中日兩國經貿往來頻繁,經濟依存度不言而喻。經貿對峙對雙方都有殺傷力,但中國承受能力遠高于日本。戰略資源是能夠有效制衡日本的一張“經濟牌”。日本高端制造業的稀有金屬多從中國進口,且日本企業失去中國市場等于失去世界市場。近年來日本已陷入經濟下行、稅收減少、刺激無力的惡性循環,主權債務風險超過危機警戒線,任何外來或內在因素都可能誘發大規模危機。如果中國啟動經濟制裁,引發日本經濟衰退,其稅收必然隨之下降,政府債務惡化趨勢將更趨嚴重。此時若國債持有人失去信心拋售國債,危機極可能爆發。——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9月12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
點評:雖然中國對日實施經濟制裁中國損失小于日本,但還是有損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日是鷸蚌,爭端本就是漁翁挑起的。

政府一些官員由于存在很多利益關系,政企分開實際上比較難。這也使得很多像文化等服務業領域并未放開,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也使得經濟可持續性不高。要解決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慢,消費對經濟貢獻低,經濟發展難以持續的問題,需要加快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盡快提高居民收入。而這需要加快壟斷行業和政府本身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改革。因為它既是政治體制改革,也是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卓元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

1—7月份,財政收入的增幅一直在回落。財政收入的增幅是11.6%,把8月份的數字算進去,大概降到了10.8%的樣子。盡管較之去年同期回落近20個百分點,但是按照今年9%的預算收入增幅指標計算,則是“超出”預算1.8個百分點。意即便今后幾個月的財政收入延續前8個月的態勢,今年可能形成的財政超收規模起碼在2000億元上下。再考慮到已經打入預算的10700億元的財政赤字空間,至少6000億元的減稅規模是有能力實施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10月8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

從總體上說,我國經濟轉型進展還不理想,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是受到體制條件的制約,主要表現在:政府職能轉變滯后,資源配置權過多過大;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不到位,非公經濟發展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財稅、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滯后,資源要素價格扭曲,資源環境壓力沒有完全通過價格信號傳遞給市場主體。這些問題與不斷固化的利益格局相互交織,使經濟轉型的難度不斷增大。由此可見,不突破原有體制條件,不沖破既有利益格局,經濟轉型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10月15日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內因主要是2003—2008年經濟擴張期積累了大量的產能。全球經濟危機時為了防止經濟跌入谷底,我們實施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把本來該淘汰的部分產能延續下來了,積累了更多的產能壓力。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口紅利開始下降,同時伴隨著居民的儲蓄率可能會下降,資本的積累、資本存量也要接近峰值的位置。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加大,很難拿出錢再去加大科技創新。因此,中國潛在增長水平是在下降的。另外,全球經濟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中低端的需求在減少,中國的比較優勢在喪失。所以現在迫切需要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換代,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盈利點。——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9月接受新京報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