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光 廖長朝
急性腹痛的發生多由各種原因所造成的腹腔內外臟器病變所致[1]。該病具有起病急、病因復雜多樣、病情變化迅速、涉及面廣等特點[2],因此加強對急性腹痛的急診觀察且分析救治方法對提高早期診斷率、救治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筆者對184例急性腹痛者進行急診觀察及其相應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資料來源于2011年2月~2012年3月在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的急性腹痛者。同時對具有以下情況者給以排除:意識障礙或語言障礙等難以交流溝通者及拒絕本次觀察研究者。184例(男119例,女65例)急性腹痛者,年齡16~75歲、平均(41.00±1.00)歲,發病時間30min~24h、平均(6.00±0.50)h。184例患者除腹痛外,部分還伴隨有不同程度發熱、腹瀉、惡心嘔吐和咳嗽及胸悶、胸痛、頭暈、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
1.2 觀察方法 回顧性觀察與分析184例急性腹痛患者臨床資料,同時參考臨床實驗標準,對研究對象急性腹痛原因、輔助檢查結果和救治方法及其結局等情況進行觀察,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1.3 救治方法
1.3.1 常規治療 急性腹痛原因尚未明確診斷前進行一般支持治療和對癥處理。
1.3.2 確病因后根據病因分別選取以下原則進行救治⑴外傷性腹痛:開放性腹外傷給予外科手術處理,閉合性腹部損傷給予內科保守治療;⑵感染性腹痛:抗生素進行處理;⑶出血性腹痛:因腹腔內臟器或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則應采取手術措施進行治療;⑷梗阻性腹痛:進行對癥處理。另外對于內科治療無效或絞窄性、粘連性腸梗阻則應采取外科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對于符合正態分別的計量數據采取t檢驗且利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對于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184例急性腹痛者腹痛原因中創傷性腹痛共計2例(占1.09%),炎癥性腹痛56例(占30.43%),梗阻性腹痛79例(占42.93%),出血性腹痛47例(占25.54%)。其中梗阻性腹痛發生率與其他類型相比P<0.05,提示腹痛以梗阻性腹痛最為常見,因此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了參考依據(見表1)。

表1 184例急性腹痛者腹痛原因 [n(%)]
2.2 184例急性腹痛者治療結局見表2。

表2 184例急性腹痛者治療結局[n(%)]
急性腹痛作為急診科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其發生率約占全部急診救治患者的5%~10%[3],其發生原因復雜多樣,包括腹內和腹外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涉及內科、外科、婦科等多學科,因此為臨床早期診斷造成障礙,最終延誤治療時機。
鑒于此情況,筆者本次進一步加強對急診科急性腹痛的觀察與救治分析,從表1中數據可知急性腹痛以內科疾病為主,可分為梗阻性急性腹痛、出血性急性腹痛和炎癥性急性腹痛等,尤以上述類型腹痛最為常見,比如梗阻性急性腹痛中泌尿系結石占到31.52%、膽結石占到7.61%,炎癥性急性腹痛中胃腸道炎癥占到10.33%、膽道炎癥占7.61%、急性胰腺炎占到7.07%等。因此以上觀察對急性腹痛的早期診斷和腹痛分類等可以提供參考依據,但還應結合完整的病史、相關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進行疾病的判定等,例如腹痛起病時的情況、部位、性質、程度和誘發因素及伴隨癥狀,同時既往病史對腹痛的診斷可起到有效幫助,如婦女的月經史、婚育史對宮外妊娠破裂出血所致腹痛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同時有效的輔助檢查對急性腹痛的早期診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另外對急性腹痛的診斷還應遵循先病變程度和病變性質的定性診斷以及病變器官的定位診斷、然后進行病因的定因診斷的原則[4]。
一旦急性腹痛得以確診,應立即按病因、病變程度和部位等因素進行處理,例如本次所實施的。⑴常規治療:急性腹痛原因尚未明確診斷前進行一般支持治療和對癥處理,例如感染者給以抗生素抗感染處理、在禁食水期間給以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而未明確診斷前對于急性腹痛禁止應用嗎啡類止痛藥,對于懷疑有胃腸穿孔或腸壞死者嚴禁灌腸或給予瀉藥,對彌漫性腹膜炎或腸梗阻者給予胃腸減壓,而對于腹部存在較為明顯的壓痛和肌腹壁緊張者應慎用止痛藥,但對于一般腹痛者可給予阿托品、顛茄等止痛藥物;⑵明確病因后根據病因分別選取以下原則進行救治:①外傷性腹痛:開放性腹外傷以無菌敷料覆蓋、止血、外科手術進行處理,閉合性腹部損傷可給予內科保守治療;②感染性腹痛:給予抗生素進行處理,例如可選取對需氧和厭氧性胃腸道菌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頭孢類配合甲硝唑);特別是對于重癥感染者應選取較高級別的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且預防感染性休克的發生,對于彌漫性腹膜炎則應禁食、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加強營養和提供有效血容量為主,如效果欠佳則需進行外科處理;③出血性腹痛:因腹腔內臟器或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則應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對于宮外孕、卵巢黃體破裂等婦產科疾病所致腹痛則給予專科處理;④梗阻性腹痛:禁食、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及解痙、預防感染等對癥處理,對于內科治療無效或絞窄性、粘連性腸梗阻則應采取外科處理消除梗阻、去除病因[5]。
總之,對于急性腹痛應綜合各種原因早期給予相應診斷,同時根據其原因進行對癥處理方能降低誤診率和病死率。
[1]劉祥俊,陳崇寬.急性腹痛1609例的診療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8):1159-1160.
[2]黃祥,鄧海芬,陳石伙.急性腹痛412例的急診診斷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6):84-85.
[3]樊武保.48例急性腹痛的急診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09,1(9):135.
[4]李雄文,莫浸龍,饒貴云,等.2060例急性腹痛的病種構成及臨床特點分析[J].廣西醫學,2010,32(10):1228-1229.
[5]韋瑜.內科急診急性腹痛患者的診斷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