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馗 張祖燕 海燕 袁牧
職業倦怠是指在以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因為不能有效地應對工作上持續不斷的各種壓力而產生的一種長期性心理上疲勞的綜合征,可以從3個維度加以定義: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職業倦怠己成為工作壓力方面較為獨立的一個研究領域。
2001年美國等5個國家調查發現醫院中職業倦怠現象非常嚴重[1]。Thomas NK[2]綜述了1983年~2004年醫生倦怠的相關文獻,發現住院醫師有較高水平的職業倦怠。國內李超平等[3]調查了218名醫護人員發現,42.1%的人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22.7%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體;48.6%缺乏個人成就感。工作倦怠的這種消極影響,使得人們開始關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解決。對于口腔醫生職業倦怠有哪些影響因素,是我們的研究重點,通過最優尺度回歸模型的建立,對這一問題進行詮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北京市某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正式在冊醫師287名,其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0歲,中位年齡為38歲。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收集資料。采用包括基本情況調查問卷、MBI-GS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生活滿意度量表的組合問卷。共發放問卷287份,收回問卷237份,收回率82.57%。依據兩項原則對問卷進行剔除:問卷漏答項目在10%及其以上者;答案明顯呈現規律性的問卷。剔除后的有效問卷為235份。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調查結果用EpiData 3.1(270108)進行管理,數據采用雙人雙錄入形式以減少誤差。數據錄入后若發現兩次錄入的結果不同或結果出現異常值,則找回原始問卷進行核對修正。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統計分析。運用統計描述、χ2檢驗、方差分析、最優尺度回歸方法對影響職業倦怠的有關因素進行探討。
2.1 情感衰竭的最優尺度回歸 經統計描述,χ2檢驗、方差分析篩選自變量進行最優尺度回歸(表1),獲得回歸方程:

該回歸方程決定系數R2=0.332,方程檢驗F=6.759,P<0.001,有統計學意義,回歸結果可用于分析。
以α=0.1作為判斷標準,各自變量P<0.1。性別的影響中女性的情感衰竭較男性重;完成工作需要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情感衰竭;對本專業興趣濃厚的口腔醫生,情感衰竭程度較輕;自身健康狀況(自我評估)較差的情感衰竭重,并且頻繁發生軀體疼痛的口腔醫生易產生情感衰竭;情緒衰竭的嚴重程度和失眠的頻率相關。消極應對和情感衰竭正相關,情感衰竭和生活滿意度成負相關。
重要系數(Importance)可以表示各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力度,由表1可知,各自變量的重要程度排序為:生活滿意度>軀體疼痛>完成工作需要時間>自身健康狀況>對本專業的興趣>是否失眠>消極應對>性別。
2.2 玩世不恭的最優尺度回歸 經統計描述,χ2檢驗、方差分析篩選自變量進行最優尺度回歸(表2),獲得回歸方程:

該回歸方程決定系數R2=0.292,方程檢驗F=9.809,P<0.001,有統計學意義,回歸結果可用于分析。
以α=0.1作為判斷標準,除x7(客觀支持)P>0.1外,其余各自變量P<0.1。性別的影響中女性的玩世不恭較男性重;完成工作需要時間越長,越容易引發重度玩世不恭;對本專業興趣濃厚的口腔醫生,玩世不恭程度較輕;頻繁發生軀體疼痛的口腔醫生易產生玩世不恭;消極應對和玩世不恭呈正相關;玩世不恭和生活滿意度以及客觀支持呈負相關。

表1 情感衰竭最優尺度回歸

表2 玩世不恭最優尺度回歸

表3 成就感低落最優尺度回歸
重要系數(Importance)衡量自變量的作用可知:對本專業的興趣>軀體疼痛>生活滿意度>消極應對>客觀支持>性別>完成工作需時間。
2.3 成就感低落的最優尺度回歸 經統計描述,χ2檢驗、方差分析篩選自變量進行最優尺度回歸(表3),獲得回歸方程:

該回歸方程決定系數R2=0.106,方程檢驗F=4.567,P<0.001,有統計學意義,回歸結果可用于分析。
以α=0.1作為判斷標準,除x1(消極應對)P<0.1外,其余各自變量P>0.1。有出國經歷的口腔醫生成就感較高;消極應對和成就感低落正相關;積極應對、客觀支持、生活滿意度和成就感低落負相關。
重要系數(Importance)衡量自變量的作用可知:消極應對>客觀支持>生活滿意度>積極應對>是否有出國留學經歷。
最優尺度回歸分析是由荷蘭Leiden大學DTSS課題組研制并于SPSS11.0之后新增的一個應用程序。該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回歸分析,它允許因/自變量為各種類型的分類變量。分析時采用一定的非線形變換對原始分類變量進行轉換,然后反復迭代以找到一個最佳方程式。在處理分類變量數據時有著獨特的優越性。這里以職業倦怠為因變量,以口腔醫生性別、婚否、年齡、學歷、等人口學因素以及生活滿意度等社會心理學指標為自變量,其中既包括了計數資料,又包括了計量資料,因此綜合考慮進行最優尺度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決定系數R2小于0.5,多元回歸模型的決定系數一般都不是很高,因此,這一方法一般只能用于分析與解釋,很少用于預測。決定系數雖然較低,但并不影響對已經納入模型的因素進行解釋。另外,各個模型的P<0.001,表明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模型每個變量的容忍度<0.1,因此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Maslach C(2001)的研究發現,倦怠使個體的工作滿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離職、醫療事故和個人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并可能激化個體的各種危機,導致沖動行為、同事沖突、婚姻和家庭沖突等[4]。Tanner(2005)報道從1995年到1998年對3895名工人的職業倦怠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倦怠增加了個體患精神錯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肌肉骨胳系統疾病等的危險,其中情感耗竭指數與未來患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可能呈顯著相關,去個性化與消化系統疾病呈顯著相關[5]。我們的研究顯示,失眠、軀體疼痛、自身健康狀況不佳和職業倦怠密切相關。同時職業倦怠較重的口腔醫生其自身壓力的應對方式多消極,不能認識現有問題,主動尋求幫助和社會支持。同時生活滿意度和職業倦怠的三個維度均相關聯,但尚不能得出因果結論。
Hyrkas(2005)的系列研究表明,同事支持與個人成就感呈正相關,與人格解體呈負相關[6]。王芳等(2004)在研究中發現,各種來源(校領導、同事、家人、學生、家長、朋友)的社會支持對于職業倦怠的三個維度都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就類型而言,實際支持能夠預測個體的個人成就感,情感支持則能預測個體職業倦怠的三個維度[7]。席波等(2006)的研究發現,護士職業倦怠的情緒衰竭維度與社會支持利用度呈顯著負相關;去人性化與社會支持總分呈顯著負相關;個人成就感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總分呈顯著正相關[8]。我們的結果顯示客觀支持與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成負相關,有利于緩解工作倦怠。因此提高客觀支持營造良好的團隊氣氛調節工作壓力,是今后干預措施的著手點之一。
作為臨床醫生,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一直是人所共知的。工作負荷可以分為體力負荷以及精神負荷,在這樣的2個負荷層面,體力負荷同時也一定伴隨著精神負荷。在臨床相關的工作中,體力保證醫生的行動速度,而集中的精力則保證一定的診療服務效率和質量。醫生在高強度的體力支出同時也必須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來應對各種醫療事件的發生所需工作時間反映精神負荷,實際工作時間反映體力負荷。實際工作時間(P<0.05)是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而預估所需工作時間(P>0.05)對職業倦怠影響,說明職業倦怠和體力負荷關系更加密切[9]。
醫生職業倦怠的產生是社會層面、組織層面、個體層面的多層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社會層面來說,更多社會支持的存在,也意味著醫生有了更多的緩解壓力和倦怠的途徑。媒體應針對社會對醫生的過高期望,積極優化社會輿論,倡導新型職業價值觀,確立對醫生的合理期望水平,給醫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從組織層面而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精神方面給予醫生積極鼓勵,從專業水平和醫療技能的提高上促進醫生成長;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從患者及醫生的身心健康及利益等出發,合理安排醫生的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通過有效的措施降低醫生工作的超重負荷[10]。個體層面,醫生應加強自身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技能,增強自己進行醫療活動時的信心,使自己盡可能每天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真正感覺醫療服務是一種神圣的職業,通過工作來體悟自我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以及為患者服務所帶來的樂趣。
本研究經過最優尺度回歸篩選出有意義的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顯示職業倦怠是受多因素影響的。情感衰竭的前三位影響因素為:生活滿意度、軀體疼痛、完成工作需要時間;玩事不恭的前三位影響因素為:對本專業的興趣、軀體疼痛、生活滿意度;成就感低落的前三位影響因素為:消極應對、客觀支持、生活滿意度。針對不同群體的職業倦怠特征需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5):567-572.
[2]Thomas NK. Resident burnout[J].JAMA,2004,292(23):2880-2889.
[3]李超平,時勘,羅正學,等.醫護人員工作倦怠的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170-172.
[4]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5]Toppinen-Tanner S,Ojajarvi A,Vaananen A,Kalimo R,Jappinen P.Burnout as a predictor of medically certified sick-leave absences and their diagnosed causes[J].Behav Med,2005,31(1):18-27.
[6]Hyrkas K.Clinical supervision,burnout,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mental health and psychiatric nurses in Finland[J].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5,26(5): 531-556.
[7]王芳,許燕.中小學教師職業枯竭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4,36(5):568-574.
[8]席波,李軍,王翠麗.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自尊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10):3-5.
[9]于洪馗,杜曉鵬,袁牧,等.口腔科醫生職業倦怠現狀調查[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8):263-265.
[10]Williams ES,Skinner AC.Outcomes of physician job satisfaction:a narrative review,implications,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Health Care Manage Rev,2003,28(2):11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