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亞美 周英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及搶救的特殊場所,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任何疏忽大意或差錯都可能釀成嚴重的后果[1-2]。因此,做好手術護理的安全保障,是確保手術治療、搶救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3]。我院手術室成立了護理安全干預小組,制定并實施了系統的護理安全干預措施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手術室于2011年1月開始實施護理安全干預,以2011年1~12月于我院實施手術的1567例患者作為觀察組,2010年1~12月于我院實施手術的147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2.87、2.73和2.78,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室護理風險分析
1.2.1.1 體系管理風險 包括手術室各崗位職責不明確、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護理質量管理檢查力度不夠、人力資源不足等管理欠缺引起的護理缺陷和安全隱患,常見以下幾種情況:接錯手術患者;手術部位錯誤;消毒措施不完善;術中器械不足或質量不良;術中儀器使用不當;物品遺留體腔;標本送檢失誤;術中發生意外事故;患者護送不當。
1.2.1.2 手術室護士隱患 主要有專科護理技能不足;儀器設備操作不熟練;危重搶救時應急能力欠缺;法律意識淡薄等幾種情況。
1.2.2 護理安全干預措施 為保障患者的安全,我院手術室根據以上風險分析定制出相應的干預措施,將安全措施滲透到手術護理的每個環節,具體如下。
1.2.2.1 環境設施的安全干預 ⑴做好消毒隔離工作,杜絕感染隱患:具體為做好每天工作、細化每周工作、落實每月工作,即每天手術前后對手術間進行清潔處理并啟動層流凈化系統1h;每周徹底清潔、消毒室內衛生1次;每月定期做好各項微生物監測,加強無菌物品的管理工作。⑵儀器設備落實預檢維修制度:科室固定專人管理,每月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每臺手術前,巡回護士均需對所用儀器進行預檢和調試,對術中出現故障的儀器及時報告和維修,確保儀器設備的完好備用。⑶器械和敷料配備:術前1d認真檢查器械性能并做到齊全適用,避免因準備工作不完善而延誤手術。
1.2.2.2 手術患者的安全干預
術前 ⑴四到位安全保障原則 急救藥品,儀器設備,器械敷料,手術人員4項均到位方可開始手術,防止手術意外。⑵嚴格核對患者信息,確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和手術名稱,嚴把手術查對關,將患者的術前查對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相結合,做到入室前由手術室護士執行的三查和入室后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護士三方四查的承接,落實7查9對5系列工作。7查:即術前1d訪視時、術日接患者時、患者入手術室時、麻醉實施前、擺放體位時、手術開始前、患者出室前7次核查;9對:即查對患者的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術前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9項內容;5系列:手術相關系列、術前準備系列、手術準備系列、手術操作執行系列、手術結束核查系列。
術中 ⑴治療的安全干預 用藥安全:臺上用藥時,需由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核對藥名、劑量、濃度、有效期、皮試結果及使用劑量,并用無菌注射器抽吸至臺上備用;臺下用藥執行口頭醫囑時,巡回護士需復述一遍并與麻醉醫師共同核對以上項目方可執行,并記錄所用藥品的名稱、劑量、途徑和時間,術中所用的安瓿保留至術畢以備查對。輸血安全:實施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雙方三核查工作制,確保用血安全。一查:血液的質量即保質期、有無滲漏、有無溶血及凝血等;二查:輸血申請單與血型報告單及病歷首頁上的身份是否一致,血型是否相符;三查:輸血申請單與血袋上的血型、血液類別及血量、儲血號是否相符。以上3項確認無誤后方可輸入,若有不符,立即送回血庫調查核實,輸完血后將血袋保存24h以備核查。
⑵用物清點的安全干預 嚴格實施三方三及時四查四正確清點程序,并遵循手術三不接原則,杜絕物品遺留體腔。三方:手術一助、洗手護士、巡回護士三方共同清點;三及時:及時清點、及時記錄、及時復述;四查:手術前、關閉體腔前、關閉體腔后、術畢4次對手術所用的器械和敷料逐項清點核查;四正確:4次清點均做到次次清楚,準確無誤。手術三不接原則:洗手護士手術未完不交接、巡回護士用物清點不清不交接、緊急手術不交接。
術后 手術標本的安全干預 實行各崗位負責制,落實“三一致”“三完整”的工作內容,防止標本丟失和混淆。各崗位負責制:巡回護士核對患者信息后,準備并填寫標本袋;手術結束后,手術醫師確認標本并及時填寫病理檢查申請單;洗手護士分裝、固定、放置標本和填寫登記本。三一致:病理檢查申請單、標本、標本袋標簽3者保持一致。三完整:理檢查申請單、標本登記本、標本袋標簽填寫完整。
1.2.2.3 手術護士工作體系的安全干預
⑴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 配備各梯層的合格護士是保證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前提。日常排班注重新老搭配并相對固定,手術安排注重合理善用并遵循具體手術具體安排、特殊手術特殊對待的原則、保證每臺手術的護士都能做到精湛配合。
⑵護理技能的強化和提高 加強業務培訓和安全意識建設[4],不斷強化護理知識和專科技能。對科室新開展的業務、新增添的儀器、新上崗的護士都要集中培訓和培養,提高手術室護士的綜合業務素質和處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⑶完善規章制度和各項護理操作程序 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工作制度是保證護理工作程序、提高護理質量、防止差錯事故的重要法規[5]。
⑷加強安全管理的監管效力 護理安全干預小組成員每日抽查并定期檢查手術護理工作,并將檢查結果在第2天交班會上進行通報;每月定時召開差錯事故分析會,對發現的安全問題及時整改并制定防范措施。
1.2.2.4 手術護理意外事故的安全干預
⑴防墜床、摔傷 接送患者的對接車、手術床,應定期檢查和維修,確保安全使用和運行,能自行行走的患者由巡回護士攙扶入室;術中使用約束帶妥善固定;轉運途中應用床檔做好防護。
⑵防壓瘡 術前評估患者的皮膚情況,選擇合適的減壓墊;保持床單清潔平整;擺放體位時動作需輕柔,并保持適度和舒適。
⑶防燒傷、燙傷 嚴格遵守電刀,電凝的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正確選擇負極板的粘貼部位;沖洗術野時水溫應適宜。
⑷防拔管、脫管 移動患者前,檢查并固定好各種管路,移動時由專人看管,移動后再次查看各種管路,確保通暢和安全。
1.3 觀察指標 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質控評分和手術醫生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其中護理質控評分采用醫院指定的質控評分表,該表分為10個項目滿分為100分。手術護理的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以非常滿意和滿意來計算滿意度[6]。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輸入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安全干預前后質控評分比較 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質控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科室和護理部質控小組檢查評分分別為(96.2±1.3)分比(96.1±1.4)分,(97.1±1.3)分比(97.2±1.2)分,t值分別為1.89和1.93,均P>0.05];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科室和護理部質控小組檢查中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97.3±1.3)分比(96.1±1.4)分,(98.5±1.4)分比(96.9±1.2)分,t值分別為2.03和2.12,均P<0.05]。
2.2 護理干預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3 護理安全干預前后護理缺陷相關項目比較 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缺陷相關項目發生例數上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護理安全干預前后手術醫生和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實施護理安全干預后,觀察組手術醫生和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相關項目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和手術醫生對手術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本研究中,通過實施護理安全干預,觀察組的護理質控評分科室檢查、護理部檢查得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提示護理質量明顯提升。在護理缺陷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為0.13%,對照組為1.08%,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在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98%,手術醫生滿意度為98.4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97.97%,手術醫生滿意度為97.37%,提示觀察組滿意度均明顯提升,本結果與以往報道相似[7]。
任何手術都潛存著一定的風險。護理安全干預的實質是把以往發生不安全事件后的被動處理變為發生不安全事件前的積極預防,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8]。因此,實施護理安全干預,既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也是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水平和醫患滿意度的關鍵環節[9]。其中健全、完善的手術室管理制度和嚴格的手術室操作規程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手術室護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是確保護理安全和提高手術護理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落實護理安全干預措施,將安全干預貫穿到護理操作的各個環節,使手術護理安全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10],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和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干預已成為控制或消滅手術室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護理缺陷和手術意外的客觀需要和提升手術護理質量、工作滿意度的有效舉措。
[1]鄭一寧,單秀蓮,付鳳齊,等.前饋控制與護理安全盲點關系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2):33-36.
[2]彭金來.加強手術病人安全防護的實施方法[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1):54-55.
[3]李小霞.優化手術室的護理管理[J].當代醫學,2011,17(32):24-25.
[4]廖容,王石,劉志霞.護理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6,6(9):39-40.
[5]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210-216.
[6]張萍.護理人員分層級使用的現狀與發展[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3(22):17-19.
[7]邱小丹,李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70-71.
[8]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ie hand washing world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沈雪琴.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11(26):1953.
[10]趙敏.老年住院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1,27(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