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 林培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融資模式和風險研究
天津財經大學 林培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出于擴大生產,深化產業升級的要求,需要有力的資金支持。但是,由于加工貿易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固定資產較少,財務制度不健全,銀行考慮到還款風險,很少向加工貿易企業提供融資。因此,我們需要一些適合于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的新型的融資方式,一種是以訂單驅動的訂單融資方式,第二種融資方式是組合信用證融資。
訂單型加工貿易 訂單融資 信用證融資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的正常經營需要資金支持。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在開展生產前需向供貨商采購原材料,這個環節需要向供貨商支付相當比例的預付款甚至全部貨款。公司要備留大量資金才能完成采購任務。而根據商業慣例,加工貿易企業不能在銷售商品后立刻結得貨物款項,通常要延遲一個月或幾個月的時間。這樣的經營流程很容易給加工貿易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缺口。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在擴大生產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存在融資需求。對于尋求自身擴張的企業來說,大量的應收或應付賬款給公司財務造成的壓力將更加明顯,融資需求就更加迫切。雖然加工貿易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因為其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一直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現產業升級。通過提高加工制造的技術水平,加強品牌塑造。從而最終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加工貿易企業的盈利水平。但是顯然這些措施的實際履行是離不開有利的資金支持的。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運營的一般流程分為三個環節: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
采購環節:首先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從國外經銷商處取得訂單,然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訂單融資。金融機構內專業的融資人員對該訂單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后,向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提供授信額度。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在取得銀行資金后,從國外供貨商處采購原料。此時,銀行為了更好地掌握貸款去向,會要求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將原料購買款存在指定的賬戶,以便監督管理。一旦指定賬戶發生資金流動,銀行能夠在第一時間確認資金是否是??顚S?。另外,銀行還可以聯合物流公司監控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流程,保證萬無一失。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將從國外采購的原料運入倉庫。此時,資金從原材料轉化為存貨。從法律層面上說,企業倉庫內原材料的所有權是屬于企業自己的,銀行雖然有監控的權利,但是企業倉庫已經超出了銀行的監控范圍。銀行為了繼續保持對已經轉化為存貨形式的原材料的控制,會要求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調整融資方式。銀行會將前期的訂單融資轉化為針對原材料的存貨質押融資,同時撤銷訂單融資。經過這種轉化操作之后,采購獲得的原材料重新置于銀行及物流公司的監控之內。
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通過對具有不同付款期限的信用證進行組合,也可以獲得融資。其基本做法是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與經銷商簽訂合同,開出即期信用證后,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以此信用證為基礎向本地銀行申請開立一張新的遠期信用證。遠期信用證的付款期限要一定長于產品的生產周期,受益人為國外的原料供貨商。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將最終產品交付經銷商后,議付行墊付貨款,經銷商付款贖單。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再將收到的產品貨款用于支付供貨商的原料貨款。利用此模式,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原來因為購買原材料占用的大量資金就被解放出來,可以用在購買設備,日常維護等其他用途上,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
3.1.1 訂單真實性和有效性的風險
訂單融資模式是由訂單驅動繼而開展的融資模式,因此,訂單的真實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如果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不穩固,則訂單的實現效果就會受影響。雙方合作的穩定性成為評估訂單實現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雙方的業務來往時間越長,說明越有共同利益,越能實現共贏。雙方的關系就越穩固,訂單的實現效果就越有保障。
3.1.2 融資方式轉換頻繁,資金和貨權容易失去控制的風險
從采購環節到生產環節,再從生產環節到銷售環節,融資方式發生了三次轉換。在頻繁轉換的過程中,銀行要經歷三次辦理新的融資方式,同時歸還舊的融資方式的過程。銀行提供訂單融資方式,要承擔巨大的工作量,辦理繁瑣的手續,容易發生對資金和物權疏于控制的風險。一旦企業出于自己的利益,利用融資資金做出不規范的操作,就會影響到最終銀行本息的回收。
3.2.1 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的自身經營存在風險,目前商業信用體系尚不健全。如果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的下游合作者—經銷商,商業信譽低或遇到突發情況,不能按時支付貨款,加工貿易企業就會面對很大的資金缺口,無法償付原材料款項。盡管銀行在提供融資前,已對經銷商的資信作了詳細調查分析,但是市場千變萬化,經銷商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經營風險,銀行根本無法掌控,這些都會使銀行承擔順利收回資金的風險。
3.2.2 審單風險
組合信用證融資模式涉及兩個信用證,且兩個信用證有緊密的聯系,如果先開立的即期信用證因為不符點遭到拒付,企業就無法支付遠期信用證下即將到期的原材料貨款。因此,企業應仔細研究單據要求和相關條款,盡量避免單據不符點的出現,否則在貨物出運并且向銀行交單后,不能安全順利地收匯。
4.1.1 了解企業真實背景,保障訂單優質有效
銀行必須保證融資的基礎交易具有真實的貿易背景,訂單有效且內容清楚明確。銀行應對融資對象的行業資質和履約能力進行嚴格的調查,盡可能選擇經營狀況良好、信譽度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再者,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外匯管制嚴格,當實行外匯管制政策時,貨到付款和賒銷付款就面臨是被拖延付款的風險。因此,銀行還要及時提醒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和進口商確定外匯額度,避免陷入被動境地。
4.1.2 加強協作,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機制
做好不同融資方式之間轉換和銜接工作。針對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設計的訂單融資模式,不是只有訂單融資一種方式,還包括存貨質押融資方式和出口發票貼現融資方式,而且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兩種融資方式的轉化。因此,為了避免出現資金和貨權失控的風險。銀行應與物流公司開展廣泛合作,同時監控融資過程中不斷變化形式的資金的貨權,保證訂單融資的全過程都處在銀行和物流公司的監管之下,這樣才能有效控制風險的產生。
4.2.1 增強風險意識,融資前做好風險評估
在融資前,銀行對進行組合信用證融資的企業要進行兩個方面的風險評估:第一,確認融資企業的基本資質情況,包括注冊成本,固定資產、經營時間、經營狀況等方面。第二,確認融資方式中涉及的信用證條款和要求,由于組合信用證融資模式包含兩種信用證,兩種信用證之間還存在密切聯系,因此,銀行要對信用證的開立方式和開立期限、各種單據的具體要求進行仔細審核管理。
4.2.2 針對組合信用證融資模式,完善風險控制手段
由于組合信用證融資要求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開立遠期信用證,但是遠期信用證的使用對于銀行收匯的風險較高,雖然遠期信用證規定的信用證付款期限較長,但是如果經銷商拖延付款,將直接導致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拖欠原材料出口商的原料款,最終結果是開證行只好墊款。因此,銀行要對遠期信用證的風險提高警惕,通過嚴密關注訂單型加工貿易企業及其國外經銷商的情況,適時采取措施來降低融資風險。
[1]陳祥鋒.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毅學,吳麗華.物流金融創新下的訂單融資業務風險分析與管理[J].當代財經,2008(12).
F273.4
A
1005-5800(2012)06(a)-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