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司愛霞
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司愛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小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問題是融資障礙,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中小企業 融資現狀 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越來越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發展。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2011年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中小企業4200萬戶,是企業總數的99.8%,中小企業創造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為社會提供了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崗位,完成了我國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解決就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卻面臨著困境,融資障礙束縛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阻礙著我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根據現在我國企業規模劃分標準,資產和年銷售收入均在5億元以上的是大型企業,5億元以下的是中小企業,我國中小企業的年均產值在2009年僅為0.45億元,實力無法和國有大企業相比。而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的,家族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創業初期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企業主自己的積蓄,甚至包括來自親戚朋友的借款。之后為了擴大規模,改進技術,不斷的把盈利投在企業的發展上。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主的自有資金和企業的前期盈利。這樣的資金獲取方式比較單一,極大地阻礙著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尤其是隨著企業發展規模擴大,越來越追求技術創新,資金需求越來越大,中小企業就更加需要外部資金的支持。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內源融資滿足不了中小企業需求,轉向外源融資。中小企業大多是向銀行尋求貸款,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從客觀方面來看,一方面就銀行來說,因為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完備等原因,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也比較少;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實力不夠雄厚,很難向銀行提供和貸款價值相當的抵押物或者擔保物,這使得大部分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順利貸款。即便是有的企業能夠從銀行貸款,但是在經歷了漫長的審核和復雜的手續之后,企業在最急需的時候無法從銀行得到資金,耽誤了企業的商機。從主觀方面來看,雖然現在國家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但是銀行在面對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時,還不可避免的對中小企業存在著觀念上的歧視,不能一視同仁。而且調查顯示,超過20%的中小企業壽命不到兩年,超過50%的壽命不到4年,超過60%的壽命沒有超過6年。因此對銀行來說,從理性的角度來講,為了避免承擔風險,在面對中小企業貸款時格外的謹慎。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債券和股權融資應該也是融資的重要來源。但是在我國,中小企業在這方面受到限制。由于《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和中小企業自身的規模和抗風險能力,中小企業無法和國有大型企業一樣,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發行股票來直接融資,募集資金受到很大限制。
資金的壓力、技術更新的需要,為了發展中小企業只能通過民間融資。民間融資是銀行融資的補充,在中小企業不能順利得到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能夠大量吸納社會上的閑散資金,為中小企業及時解決資金方面的壓力,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希望。在民營經濟起步最早、發展比較快的溫州,截至2010年底,民間借貸資本超過1萬億元。但是在具體操作中,民間借貸的利率無法界定,在資金壓力大的情況下越來越高。比如在溫州,有的民間借貸年利率高達60%。這對于企業來說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使企業成本大大提高,一部分中小企業因還不起貸款,處于惡性循環的境地。雖然這種融資方式手續比較簡單,募集資金比較及時,但是因為相關的法律法規比較少,法律地位不清,對非法的、高利率的民間借貸又不能有效地約束。
當前在我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還比較薄弱。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運用法律和稅收多種手段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來提高中小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比如,在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上,要逐漸改變歧視中小企業的信貸政策,對大中小型企業平等對待;對于積極安置下崗職工和殘疾人的中小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鼓勵中小企業為社會服務的公益意識;對于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的企業,設立發展專項資金。這樣多渠道共同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黨的十七大曾明確提出:“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因此,國有銀行要對國有企業、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公平借貸。尤其對發展潛力大,優化產業結構的中小企業,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融資主渠道的作用。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應該對中小企業實行靈活的利率政策,盡快建立起針對中小企業的專門機構,拓寬融資渠道。
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健康發展,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制定了“促進民間投資新36條”。并在6月底公布了實施細則。其中對中小企業發展來說,非常有利的一點是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比如實施細則中,支持民間資本以入股方式參與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和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今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一措施必將為中小金融機構的順利發展創造條件。因此,要積極利用國家這一政策,促進民間資本興辦中小型金融機構,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并在競爭中獲取利潤最大化,中小企業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想辦法克服自身的缺陷,改變過去傳統的家族管理模式,規范經營,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政企分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按市場規律發展經濟,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檔次。只有通過技術、管理和制度創新,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實力和信譽度,增強企業融資能力,逐步增強對信貸資金的吸引力。同時杜絕失信行為,依靠良好的信用、強大的實力贏得銀行的支持,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綜上所述,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既需要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素質與信用能力,也需要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制定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寬松政策。希望通過政府、銀行、企業等各方面的努力,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共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寬松的融資環境,使中小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1] 徐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途徑[J].棗莊學院學報,2009(4).
[2] 張同,張維東.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鄉鎮,2009(4).
[3] 陳林,袁孝倫.私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及對策[J].上海改革,2008(7).
[4] 邱錫丹.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問題研究及其策略[J].經濟師,2009(2).
中途分類號:F272
A
1005-5800(2012)08(a)-145-02
司愛霞(1971-)女,山東萊蕪人,法學碩士,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