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山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我們著名的音樂家洗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毙W音樂教育是向學生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學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樂特殊的表達方式,把受教育者鍛造成為永遠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智、體、美于音樂教育之中。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毙W音樂教育就是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音樂教育與身心發展
車樂尼雪夫斯基認為,藝術的本質在于“啟發人的想象,在心靈中激起高尚的思想和感情。”小學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階段,唱歌時要求學生做到挺胸收腹、脊柱不彎曲的正確坐立姿勢。呼吸練習、唱歌等對學生保持良好體形、擴大學生肺活量,都起著很好的作用。音樂已成為普及體育的一種手段和工具。通過音樂的學習和鍛煉,使小學生變得開朗、活潑、思維敏捷、知識面廣、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快、記憶力強、口齒伶俐。同時,能夠保持心理的穩定和平衡,與外界處于協調、和諧的積極狀態,使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得到了培養。
二.音樂教育與美育教育
馬克思說過:“社會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音樂的美學特性是憑借旋律、節奏等一系列音樂構成要素表現創作者的審美感情、引起欣賞者的聯想和想象、激起美感、使人得到陶治和感染的。優美的音樂旋律,能使人陶醉于無窮的想象之中;富麗而宏偉的和聲,能使人體會到豐滿和協調;而美麗的音色,又能使人感到無限的快意和滿足。音樂以及特有的美,在強烈地吸引著小學生。旋律是“感情的符號”,激情的語言。
三.音樂教育與品德培養
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是歌唱祖國、歌頌中國共產黨、樹立遠大理想、贊美家鄉、欣賞大自然、歌唱學校生活等歌曲的教學,并欣賞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外國優秀的各類作品。學生們通過學習演唱歌曲,通過感受鏗鏘有力的節奏、剛毅執著的音調,體會到中華民族淳厚、豪放的氣質、寬廣的胸懷,進而培養出有朝氣、有愛心、有昂揚精神風貌的小學生。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們受到感染,產生聯想,引起共鳴,與音樂同歡樂、共哀傷。這就體現了音樂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音樂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蘊含的品德教育內容、倫理道德內涵,均使小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完善人格,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給學生實踐的舞臺,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不斷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相互學習,磨練毅力是必不可缺的。在實踐中學生們成為傳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學校每年一屆的藝術節比賽中,學生們不但在藝術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體驗到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備優秀的意志品質,超群將無法完成。
小學時代的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領域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養符合時代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以學生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會產生效果。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鮮明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反映和影響著人的思想感情。音樂美感的強烈是藝術感染力,浸入小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這一。良好的音樂教育工作對學生不僅僅是一種奇妙的語言,無時無刻不在撫慰著人們的心靈,讓真善美在音樂教育中獲得,而且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者通聯:718600陜西省定邊縣周臺子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