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亮 黃武樹
有這樣一個水電工程,在川西云南的交界亞丁地區最美的香格里拉景區里,名叫卡基娃,由葛洲壩集團第五工程公司承建。
此工程是雅礱江支流——木里河上最大的面板堆石壩,它又是此流域上通壩、俄公堡、立洲等六個梯級電站的樞紐工程。其壩海拔2850米,壩體高171米,屬于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高壩工程,國內排行第六,也是五公司建企以來承接的最大的水電工程。
工程從2009年興建以來,其質量、安全、工期等項管理指標都堪稱國內一流。被業主華能公司評為標桿工程。
拜水木里河,問道大涼山。敢問木里河卡基娃在何方?它就在茶馬古道必經之路上,茶布郎就是起點。如果還不知,那告訴你,就在當年與劉伯承元帥率紅軍與小葉丹彝海結盟處。其工程離衛星發射中心——西昌427公路里,一半是翻大涼山的險峻之路,另一半則是茶馬古道,沒有公路。試想:數十臺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等,以及上千噸重的拌和、篩分系統等設備構件,是怎么從這茶馬古道上運進場就位的?另則項目部住宿辦公樓的興建,上千噸級三大材是怎么運進的?這對于我們住在繁華大城市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謎,難以想象!
職工回答,是從河沿另開毛路,大型平板車拖著大型設備二百多里一爬就是半個月,遇上下雨泥濘又滑坡更是雪上加霜……
筆者從車窗朝木里河底一望,立刻心驚肉跳,在這千丈深谷絕壁上行車……往下我想都不敢想,不得不閉上雙眼!
偶爾遇見一兩戶漢族人家,說不定祖上犯事,躲到這鬼難找的地方以避殺身之禍。
這木里河上的白云就飄在你身邊,仿佛一伸手就能撕一片擦擦汗。
這茶馬古道上的林木也稀奇,一里一風光,有的翁郁蒼碧夏木蔭蔭,有的褐紅如丹,如臨氣爽深秋,這是因為是樹木植被隨海拔升高而變幻。還有一種泥黃色俗稱水冬瓜的樹,布地而生長,因為那里全是巖石,此樹極為耐旱耐高寒,此樹極能象征葛洲壩建設者的精神!
上大壩,眼看近在咫尺,可要繞十幾道彎,鉆幾個人工開鑿的隧洞方能到壩中心。這高達二千多米的面板堆石壩基,以及左右岸令人眩目的支護邊坡叫人觸目驚心。看了千丈老鷹巖凌空要飲庫水的雄姿,令人豪情滿懷,由衷地贊嘆卡基娃工程恢弘與壯美。
面對炮聲震天,汽車嘶鳴,河水奔騰的壯觀景象,你就感受到國家“十二五”開發西部的春雷及大踏步邁進的腳步聲。
按照業主的設計要求,工程已完成了50%,八、九兩個月是木里河的汛期,對卡基娃項目部,業主完全有信心,因為葛洲壩的隊伍,能征慣戰,在大江大河上留下了多少座豐碑。再看木里河塵煙滾滾的工地上,這些鋼鐵般的漢子各就各位,各司其職,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在這里那站十幾分鐘灰塵就撲成白色,他們一個個都成了香格里拉這卷畫軸上的雕塑。
因為汽車進料,每塊石頭都不能超尺寸。邊坡支護,每一分每一寸都不能偏移;協作方底層墊料,不能夾雜一星點泥土……所以項目部的人員像釘子一樣釘在質量關口和安全崗位上。筆者親眼見他們擋住超載及料子過大的汽車并及時作出處理。
水電人生路艱險而漫長啊!建好木里河他們又要上金沙江,這注定了他們永遠要在懸崖上,泥濘道里,滾滾灰塵里,摸爬滾打一輩子了。這支隊伍,鋼鐵一般新一代,可愛的年輕水電建設者們,不畏“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攀登,永遠攀登。
一旦想起他們,心上浮起不盡的懷念和敬意,不禁吟起李太白懷念王昌齡詩一首來遙祝他們: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你見過外營點上職工這樣評價他們經理的嗎?卡基娃項目部經理朱海燕,就被他的屬下稱頌為:對待職工像父親般的和藹,母親般的慈祥,大哥一樣的呵護,而在工作上就是電閃雷鳴中木里河上翻飛的海燕。
職工如此評價是否過分,我們帶著問題探究朱經理的內心世界。
他出身于葛洲壩普通的工人家庭,屬于中國水電第三代,其家有兄妹四人。父親曾是五八三(即五八年參加工作,來葛洲壩三級工)其工資40.05元,要養活一大家子,可見朱海燕少時生活是清苦的。這樣的家庭子女上大學那是一種奢望,出于姊妹多的考慮,只能上個技校學門技術早日工作,早卸家庭負擔。
最使朱海燕一輩子忘不了的心痛,是父親帶他拎點煙酒去上門求學校某領導,那種奴顏婢膝,低三下四的情形,令他一輩子難忘啊!
古訓八個字: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其中知恥者而后進,這就是人生推動力啊!朱海燕說:我有什么理由去訓斥屬下呢?去責罵、呵斥、動輒以開除威脅他們?讓他們在我面前低三下四,惶恐不安地工作?我絕不會這樣做!我是過來人,我面對一班有知識、有學歷、有志氣,立志參加西部建設的青年,離親人數千里,我只能像大哥哥一樣帶著他們,行動上影響他們,生活上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過得舒服些,把項目部辦成和諧溫馨的大家庭。
這位終日樂呵呵、健談、開朗、任何時都沒脾氣的經理,閑時,帶著大家跳舞,打球,唱歌,工作起來,他可真是有他的一套,看看他在項目部實施的舉措吧!
(3)測量誤差會導致單項結構誤差的辨識精度浮動,但結構誤差的整體辨識精度并未下降,證明了線性化誤差模型的穩定性。
首先,要弄懂他的“八字方針”:“分權守責、寬容納垢”。
分權,就是對項目部技術、質量、安全、財務等八大部放權,在責權范圍內各司其職,各行其責,各部責任人根據與項目部簽訂的責任書,自行處理出現的任何問題。項目經理保證不干預,不隨意表態,不寫條子……徹底松開責任人的手腳,讓他們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筆者參加了他們一次生產調度會。會上,大家針對問題一針見血,言詞犀利,氣氛嚴肅,對某大車司機作弊騙方量的行為,安檢責任人當場開了罰單。調度會,既是經理總結會,又是下段工作的安排會。安排中對可能出現的安全質量問題提出警示加以防范,使人覺得項目八大部對每項工作細節都進行了把握,將袋口拉上鎖鏈還要扎緊,每項工作做得那么利索干凈,你由然地發出感嘆:標桿工程是怎樣煉成的!
八字方針里“寬容納垢”是怎么回事?這是指項目部人事安排上,合理搭配,發揮優勢,聯袂出演。如陸繼明是管生產的副經理,性格急,和業主打交道缺乏耐心,容易發生碰撞,于是朱海燕將性格溫和、在關鍵時刻能冷靜思考、善于應對的楊愛群,安排給他做為搭檔。同理,安全總監李筱波,業務強,技術精,水電建設閱歷深,但脾氣火爆,于是將性格好,辦理冷靜,思路清晰的劉亞進、程勝華給他做搭檔……項目部八大部的正副班子都是這樣搭配的。這剛柔相濟,寬嚴搭配,在工作中相得益彰,解決了工作上多少矛盾。多少次火焰剛剛燎起就轉瞬熄滅了,化干戈為玉帛了,事情也圓滿解決了。孫子兵法云:擇地頓兵,當趨利而避害也。凡人才物材運用也是一樣,趨利避害。朱海燕正是把握了這一規律,他常說硬筆剛健,毛筆柔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運用得好都能寫出精美的文字。如此用人,才使得團隊抱成一團,遇事迎刃而解。
主動請纓到卡基娃項目部的清華大學2011年水利系畢業生吳海軍,在清華百年誕辰大會上作為支援西部選調生受到胡錦濤主席的親切接見并勉勵他開發西部發揮熱能。到卡基娃工地,由于經理放權,他親手處理一次質量事故,他高興地說:經理放權,工作舒暢。
舉措之二,則是分配公開,每個人工資收入按制度條文集體評論,與責任掛鉤,與工程效益掛鉤,本人簽字,當面公布。正如朱海燕所言:“我們沒有一分私房錢。”群眾有意見當面提,首先向朱海燕提。由財務主管解釋查詢,群眾代表監督。凡是協作方送來的禮金,一律當眾上繳,否則黨員按黨紀處分,非黨員按政紀處理。為了印證朱經理所講的準確性,我們在總支副書記徐文濤那里看到一份當月禮金上繳清單,其中就有李聰上交譚醬20年香酒兩瓶,李筱波上交人民幣500元等。
“三會一課”教育項目部黨總支常抓不懈,總支書記兼項目經理朱海燕常說:胡錦濤總書記經常告誡我們黨員:只有做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群眾才把我們當一名黨員;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把我們放在心上。
常言道:“家有黃金,外有戥秤”“一人嘴動,十人嘴酸”。一旦干部腐敗,多拿多吃多占,群眾思想就和你分道揚鑣了。建設一座如此巨大,如此復雜的水電站,一旦隊伍亂,則必然影響施工質量,關乎百年大計。這樣一支松垮隊伍建攔河大壩是多么危險可怕!這是朱海燕他們團隊在多年水電工程建設中總結出的最寶貴的經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卡基娃項目部“潤物細無聲”的舉措出臺了不少:項目部設“夫妻樓”,裝有衛生間,下班可洗熱水澡。盡管一日三餐菜面米油都要到200公里以外的木里縣城去買,生活成本極高,但這一切由項目部補貼,職工吃飯不掏錢。項目部每年每人漲工資20%,發交通費電話費,項目部文體設施、圖書室一應俱全……諸多人性化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措施,使生活在這“天之涯、地之角”的職工感受到項目部就是家,溫馨的家。朱海燕就是卡基娃大家庭一家之長。
你見過工地這樣奇特現象嗎?彝族人家的牛群趁職工上班定時到卡基娃項目部花壇上來吃草享受美餐。彝族老鄉家里牛群都是散放的。這里兩邊是高山峻嶺,哪里有草?牛不得已連路邊紙盒子都吃,只要是纖維的東西,它們都吃。所以項目部那幾個花壇里青草是牛豐盛的美餐。牛慢慢吃,細嚼慢咽,吃得多甜美。這點青草還是項目部花錢買的草籽,精心種植的。可大家很少驅趕牛,吃就吃吧,打了牛主人難受,何況項目部來此也是為彝族人民造福的。牛吃草老鄉們心知肚明,你不趕,他們認為這些漢族小伙子心地和善,見面也露笑臉。
盡管工地安全措施完善,但仍然有不少當地人背著背簍到工地撿碎木頭和廢鋼筋等,他們若無其事在你眼皮底下招搖而過。
另外,木里河公路上不少路段,當地老鄉放木桿攔車要路錢。施工環境除自然險惡還有治安方面的危險。
像朱海燕這年紀的人,只是在電影上看到少數民族。多美的民族舞,舞蹁躚啊,“是誰幫我們翻了身啦,是誰幫我們解鎖鏈啦!”“我為親人洗衣裳啦!……巴嘎哩。”如今情況大有變化,經濟開發的大潮到了少數民族家門口,刀耕火種,鉆木取火的年代過去了,一個偉大變化的年代已經到來,朱海燕他們這么認為的。因此,他常在職工大會上打招呼,一定要搞好民族關系,能優待盡量優待。比如老鄉給食堂送的菜價格高一點就高一點,潲水不要倒,留給老鄉喂豬,食堂可以找當地人幫忙,讓老鄉進項目部就像進村子一樣,老鄉們心情好,工地必然就和諧了。
令項目部朱海燕他們最頭痛的是,每個月“丑媳婦都要見公婆”——這個婆婆就是業主。你怕見又不得不見,施工三大材由他們拔付。你辛辛苦苦完成大壩階段工期,必須要結賬,因為數百人要吃飯,數百臺設備要油料,還要有協作方伸手找你要錢,每天項目部一開門就要十幾萬,甚至數十萬元開支才能過日子,項目才能運轉啊!
五個電站負責人對于業主來說就是“上門女婿”。“婆婆”可不一般,他們是以管理火力發電的模式來管理水電,他們也是企業,生怕搞虧了的心理也是很正常的。仿佛就是上海弄堂的“婆婆”,一瓣蒜要切成幾份,吃芝麻還要分大小頭。上市場轉了一上午,哪怕空手而歸也欣慰,因為錢沒出手,可謂是:精致的簡樸,絮叨的講究。
對業主項目部有三大難點:一是批資金難,在木里河的業主只有20萬審批權,超出的要到成都分公司申報,超出400萬報北京總部。朱海燕沒有辦法只有跑,勤跑,盡管常常空著袋回來。
上門的女婿也變成絮叨的婆婆了,你是上海婆,我就是武漢婆,纏著你不放手!
大家看朱海燕躬著腰背著包,一路走去,42歲頭發白了一半,操心過度,一天天消瘦下去,真心痛。而他總是樂呵呵的,生活就是摩擦,要在摩擦中獲得樂趣。
五公司領導慧眼識珠,反反復復考驗這位資歷豐富即將進入中年的年青人,以便在建設大型水電工程時委以重任。先是派他到西藏比如電站,經過他耐心協調,使得與協作方矛盾重重,面臨停工的項目又煥發生機,按期完工。后來又派他到恩施魚泉電站,由業主變換成施工方,各項工作都做得出色。調回后方做紀委工作,他沒有擔任領導職務,但他能上能下,仍以平靜心態做好工作他說作為一名企業員工,無職無權時心淡如水,“常隨流水得到天涯”。有錢有權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就是以這種良好的心態,朱海燕才能從容應對如今這紛繁復雜的局面。
筆者是計劃經濟時期過來人,那時當領導只管帶著工人干,革命加拼命,到月發工資,哪管成本不成本,虧盈與企業與職工無關,由國家擔著。現在是業主、承建方、協作方都怕虧,都怕砸了飯碗,穿釘鞋,拄拐杖,把穩又把穩。
業主對項目部第二大難點:計算三大材用量。業主按用到大壩實際數量結賬,沒用上還在倉庫的料子則按市場價計算。這樣一來,施工方可虧大了。負責企管的老總在朱海燕面前訴苦:這樣怎么能保證工期,保證質量?朱海燕斬釘截鐵地說:工期要按時,質量也要保證,結算資金少,我寧可到后方公司借支,也不能耽誤工程,以質量和工期相威脅與業主叫板,不是葛洲壩人的作為。我們要以科學管理,質量全優向業主說話,打動這個“婆婆”。
項目部的應對措施是:一是將庫材按工程進度需要制成半成品,業主不得不承認。二是經常帶業主負責人到現場,看進度,看質量,看環環緊扣的管理程序,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業主感動了,開發木里河不正是需要這樣滿意的結果嗎?于是好多問題松了套。
業主對項目部第三大難點:如何處理設計變更的問題?原設計與施工實際不相符合那就必須修改設計,變更合同就涉及重新評估工程造價問題。如:大壩左邊坡滑坡導致鼓脹8米,若按原設計方案施工那是不可能的,嚴重影響消力池的承受能力。項目部總工周俊芳,總監李筱波,爆破專家劉亞進等都是國內面板堆石壩施工的專家。特別是朱海燕,被聘為國內面板堆石壩專家委員會委員。他們提出從兩邊支護上錨索張拉的修改方案。當業主還在猶豫時,朱海燕請來了武漢大學水電專家陶建生、盧文波、舒大強以及機器人控制專家黃聲亨等到現場論證并講課。當然朱海燕將業主、設計方、監理方都請到現場。經過論證,左護坡救護方案是正確的。同時,專家們對卡基娃項目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各項措施,尤其是現場以視頻機器人監控違章或突發事故等現代化管理手段給予高度評價。
探訪告別的前夜,恰遇一場驚心動魄的暴風雨。閃電像一道道無情鞭子抽打著項目部對面的平頂山。響雷像千磅炸彈輪番朝大壩基坑轟炸。一霎時大雨蓋滿了木里河,彝寨和馬道都不見了。這時,只見朱海燕、周俊芳、李筱波拿著手電筒登車朝現場奔去,筆者認為這是好機會,正好感受他們的心跳,便隨車前往。
狂風裹著暴雨砸得車窗呼呼作響,施工現場一片漆黑,每逢這時,是卡基娃項目部負責人最揪心的時刻,他們一怕導流洞水位上漲,二怕邊護坡新澆混凝土部位沒蓋嚴被沖毀,三怕壩體填充發生意外……所以每次暴風雨來臨,別人往家跑,他們往外跑,嚴密監視每個部位,出現問題及時調人馬搶險。
望著電光中幾個高大的人影指指點點,我激動得熱淚盈眶,難怪多少人贊許:這是一支鐵人式的過硬隊伍,不愧為葛洲壩人。卡基娃項目部一班人是多么可愛啊!
目前,卡基娃工期過半,各項施工指標也過半,資金結算也達到50%,合同變更追加部分已到位。朱海燕和他的團隊以不懈地努力闖過一道又一道難關,使得工程放心地迎接木里河大汛。
這就是中國第三代水電建設者在香格里拉這幅世界著名的畫卷加刻的一枚最精美,放射五彩絢麗光輝的圖章——卡基娃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