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泉
我在本刊資料庫里找到了葛洲壩水電站1、2號機組移交的現場照片。據拍攝者李佐高回憶,這并不是首臺機組發電,早在1981年7月30日,首臺機組已經發電,而移交慶典在當年12月27日舉行。在資料整理中得知,首臺機組發電之后的5個月,機組開始暴露出一連串嚴重的問題:機組部件推力軸瓦多次燒毀、勵磁系統屢現故障、水輪機屢次漏油……從1981年到1983年,就發生了8次嚴重事故。
葛洲壩水電站是在當時國家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倉促上馬的,工程邊勘探、邊設計、邊修改、邊施工。1972年,工程曾被周恩來總理叫停,命修改設計,直到1974年10月才復工,1988年12月才全部竣工,跨越了18個年頭。
“葛洲壩機組需在低水頭下運行,制造起來有難度。那個年代,能單靠計算器和計算尺研制出這樣的機組是很非常了不起的。但因無經驗可循,運行初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運行中進行了整改,應該說也是件好事,這為我國水電技術裝備制造業積累實戰經驗。”長江電力總經理張誠這樣認為。
1987年,葛洲壩人創造了一個電站1年裝機發電6臺的全國紀錄。1988年12月6日,葛洲壩水電站最后1臺機組并網發電,提前一年完成了裝機投產任務。
2011年8月5日,中國三峽集團公司、中國水力發電學會在宜昌舉行儀式,紀念葛洲壩水利樞紐安全運行30年。會議指出:30年來,葛洲壩已累計發電超過4160億千瓦時,相當于從長江中撈起了1.6億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超過4億噸。船閘安全運行38.6萬閘次,通過船舶208萬艘次,客運量達7368萬人次,過閘貨運量達6.29億噸。會議更指出:葛洲壩的誕生,無論是樞紐設計、機組制造和安裝、大壩施工、水庫調度和電站運行管理,都曾創造了許多的世界之最,而這源于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葛洲壩的最寶貴經驗在于“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