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矢,張艷平,歐 勇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醫學院校相繼建立了人體生命科學館,從而實現了教學、教研、學術交流一體化資源共享。而普通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專業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設則相對滯后,一般只單獨開設人體解剖學、病理學、寄生蟲學的標本陳列室。室內多陰暗潮濕,通風設備差,氣味刺鼻;教學觀察標本因各專業間沒有實現資源共享,出現多種標本、設備的重置,造成資源浪費,阻礙了學科的發展。為推進學科建設,實現科學化管理,我院于2011年12月建立了人體生命科學館,由原人體解剖、組織胚胎、病理及病原學等教學標本陳列室融合擴建而成,是一所多功能的現代化展館。該館占地面積近700m2,融實物標本、數字化資源及圖文展于一體,囊括了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病原學各種標本、圖文展以及標本索引、圖文知識、影像資料、科技圖文等多種數字化資源。該館為學院的專業教學、科研教改、學術交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提供了資源平臺,并成為我市科普人體知識,提高全民保健意識的教育基地,發揮了良好的綜合平臺作用。
展出人體生命的起源、人體的構成等。人體解剖標本的分布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模式陳列。首先,大廳展出兩具整體塑化標本和兩套斷層解剖標本,塑化保存的標本經過脫水、脫脂選用生物塑化劑替代填充技術[1]。我們看到的運動造型,顯示出動感、勻稱、美觀的肌肉組織,可保存500年之久。其次,展示的是局部標本:骨骼和關節按照頭頸、軀干、四肢的順序擺放,人體器官標本按照內臟系統(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順序擺放。最后,展出全身骨骼標本、全身肌肉標本、全身神經血管標本、全身內臟標本等。館內還展出了0~9個月的胚胎標本,讓參觀者對比觀察胎兒發育的全過程,從中領略生命的奧秘。
主要展示病變狀態下人體臟器的形態,如高血壓病心臟、結核病肺臟、病毒性肝炎的肝臟被疾病摧殘的形態。寄生在人體內的血吸蟲、蛔蟲、姜片蟲等。館內還展出從正常的肝臟,到因血吸蟲形成的干線型肝硬化肝臟、病毒性肝炎形成的門脈性肝硬化肝臟,再到各型肝癌肝臟,充分展示了從正常肝細胞因各種病因作用變性壞死,肝細胞結節再生、纖維化,肝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由肝硬化出現細胞的異常增生形成肝癌的全過程。如此直觀系統的展示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橫向理解,既增強了記憶,又利于非專業參觀者生動形象地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每個展品都讓人震驚、讓人警醒:人的生命精巧,卻并不完美;精彩,卻十分脆弱;人的身體決不是刀槍不入的金身,也不是固若金湯的城堡。
展示了人體內部結構與機能的和諧,人體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精妙的灌注標本,展示血管的走向;全身骨骼、肌肉、內臟標本,展示了人的心、肝、脾、肺、腎等各個器官的精誠合作,及各項精妙的生理功能。環境污染導致臭氧層遭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酸雨,致使生態失衡,破壞了人體內部的和諧與健康,無聲無息地摧殘著人的機體,提示參觀學習者要愛惜生命、愛惜身體。
人體生命科學館的首要作用是滿足日常教學需要,包括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學專業、藥學專業的教學,開設的課程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寄生蟲學等。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雖然教學手段科技化、多樣化,但實物觀察仍是形態學科教學質量最有效的保障手段,也是形態學實驗必不可少的環節,其相比圖片、視頻更直觀、真實。過去的標本陳列室柜子里放滿了標本,沒有清晰的標明和分類,學生只是走馬觀花式地參觀,不能潛心學習。現在的人體生命科學館是醫學的藝術殿堂,按照教學要求展示的標本種類齊全,分類清晰,標示明確,墻上的展牌有清楚的圖示和說明。另外,即將完善的多媒體示教系統和點播機,可將各種標本、模型、圖片制成P P T,結合文字、動畫、聲音等展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一定難度,而人體生命科學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館中涉及標本的制作、保存、維護和數字化標本庫的建立等。其中標本的制作包括常規制作、斷層、鑄型、灌注、塑化等,均可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觀察、測量和比較,為科研提供真實、準確的科學數據和資料[2]。如通過對臨床來源標本的制作與研究,結合臨床資料,作出臨床反饋的同時完成科研資料的積累及橫向整合,以提高科研能力,拓展科研方向,推動學科建設。
人體生命科學館,一方面作為我院對外交流和進行科普宣傳的重要窗口,省教育廳人才評估專家組對該館給出較高的評價,同時也成為我校與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另一方面向社會開展科普知識教育活動,內容涉及認識正常的人體結構、胎兒發育過程,因各種疾病導致的臟器的病理形態和畸形的胎兒等。如圖文展中展出的環境污染的危害、吸煙的危害、艾滋病的傳播及預防、常見疾病的表現與預防的宣教知識,可加強人們對人體形成、結構、功能的科學認識,提高疾病預防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人體生命科學館應由實驗員專人管理,制定《人體生命科學館實驗員工作責任條例》、《人體生命科學館安全條例》、《人體生命科學館損壞賠償制度》、《人體生命科學館對外開放制度》等規章制度,以保障工作正常、有序開展,使該館充分發揮教學科研、科普宣教、對外交流的平臺作用。館內的標本都有標示和編號,便于管理查實;安排專人定期維護,保持陳列柜無塵,標本缸無液體滲漏、無渾濁,經常查看標本有無干縮、發霉等異常現象,做到預防為主,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應保證館內通風設備的正常運行,光照強烈或高溫天氣注意拉上遮光窗簾防止標本保存液揮發;館內擺放適當數量的綠色盆栽,既可以緩解館內嚴肅、緊張的氣氛,又對館內的空氣起到凈化作用。
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成發揮了教學科研、科普宣傳、學術交流的平臺作用,調動了專業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科建設群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科建設以及加強學術交流的目的[3]。同時,引發學生對枯燥的形態學科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該館也是社會各界了解人體結構、認識生命起源、豐富醫學知識的科普基地,參觀者在了解人體科學知識的同時,對生命的認識進一步升華,進而更加尊重生命和愛護生命。
[1]徐松,孟軍清,江超,等.人體解剖學實驗室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19(1):58-59.
[2]王志勇,周立,孫愛平.人體科學館的作用和建設[J].醫學信息,2009,22(10):2014-2015.
[3]周媛媛,李超彥,李占生.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建立及開放[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