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勇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流行語是指某一時期、某一地域出現的、廣為流行的詞語,是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最受人關注的事件、現象在人們語言中的折射。流行語作為一種語言文字符號,已經廣泛傳播于網絡,并日益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大量使用。筆者根據近幾年教授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經驗和體會,認為流行語可以而且很有必要引入思政課堂。
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政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思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幾門課程,其中思修課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關系最為緊密。它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內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給予科學和有說服力的回答,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思修課內容貼近大學生、貼近大學生活、貼近社會實際,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遵循“三貼近”原則。
流行語最直接、最敏銳地反映著社會的嬗變、大眾心理的變遷,同時具有開放性、平民性、新奇性、調侃性的特點,因而受到社會大眾尤其是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生喜歡用流行語,樂意聽流行語。思修課的要求以及大學生、流行語的特點決定了思政課教學中使用流行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流行語需注意兩點:一是教師對于流行語的積累和掌握,這是運用的基礎;二是根據講授內容、課堂情況適時、恰當地運用流行語。思修課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為主要內容,教師平時要多看多記有關學習、做人、交往、心態、兩性及社會公共事件等方面產生的流行語,有了一定的積累,備課時就能信手拈來,講課時就能運用自如。
開場白即課程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否通過開場白自然導入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總體效果,而流行語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運用在開場白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春節過后新學期第一堂課,筆者和學生打招呼:“祝大家新的一年快樂學習,給力生活。你們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且深謀遠慮,膽識過人,但愿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汽車見了爆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幾句流行語使仍然沉浸在過年氣氛中帶有幾分慵懶的學生立刻精神大振,從而保證了教學效果。
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學生對身為公共基礎課的思政課不感興趣,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把專業課學好就可以了,學不學思政課無所謂。許多學生抱著要考勤、要平時成績、沒必要得罪教師的心態來上課,個別學生甚至逃課。因此,只有將思政課講得精彩,講得時尚,才能達到與學生產生心靈碰撞,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在講“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藝術”這一問題時,不妨介紹職場中的“四大不懂事”:即別人發言你嘮嗑、別人年輕你當哥、別人隱私你亂說、別人夾菜你轉桌。朗朗上口,幽默搞笑。在講“遵守網絡道德”中“網絡有助于獲取知識和信息”這一問題時,引入“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內事不知找百度,外事不知找谷歌”的流行語,也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離不開教學組織管理。作為教師不能只管講課,不管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總體素質不高且參差不齊,課堂上出現睡覺、說話、看課外書、做作業、回答問題出格等情況在所難免。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智慧地處理。如對于經常遲到的學生,若批評,傷其自尊,而且簡單的批評也不會有效果,這時不妨引用一句流行語“晚上不睡是沒有勇氣結束這一天,早晨不起是沒有勇氣開始新的一天”,批評中附帶著鼓勵,可謂一箭雙雕。
教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思政課是一門不折不扣的育人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思想教育時如果僅僅是空洞說教,學生只會昏昏欲睡,難有實效,而流行語反映的是大眾心理,運用其進行思想教育肯定會獲得學生的認同。思修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門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課程,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時筆者引入“做人就做喜羊羊,嫁人就嫁灰太狼”這句流行語。喜羊羊勇敢、聰明、足智多謀且活潑、開朗、天真浪漫,所以,做人的話,都希望像它那樣;灰太狼愛老婆勝過愛自己,聰明能干有毅力且會做飯、不花心。“嫁人就嫁灰太狼”說出了廣大女性的心聲。在講到做人要積極樂觀時,引用“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同時教育學生,“開心的時候笑,不開心的時候待會兒笑”。流行語形象、生動、精辟、搞笑,引入課堂教學很有實效。
流行語五花八門,有一部分是評論時事、反映社會聚焦的。思政課是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這就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對黨、政府、社會的基本態度應是歌頌、肯定、維護。所以,一些調侃黨的理論及社會亂象的流行語是不宜引用的。例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的重要理論,而網絡上對“和諧”理論中的“和諧”進行了戲謔性的使用,以致“和諧”成了無處不用的流行語,思政課教師應避免在課堂上使用此流行語。另外諸如“被就業”、“被增長”、“被提高”以及“物價與歐洲接軌,房價與月球接軌,工資與非洲接軌……”等反映社會負面現象的流行語也不宜引用。即使引用,也要著重強調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切不可大肆渲染并借此發泄不滿,誤導學生。
教師課堂語言要求文明純潔,切忌一切低級、庸俗、下流及反映不正之風的污言穢語。雖然一些流行語說明某些問題很“給力”,句句說到點子上,但本身是“三俗”語言,不宜在課堂引用。有些是反映拜金主義的,如“有錢人終成眷屬”、“錢乃一味良藥,有明目張膽之功效”等等;有些本身是粗俗語言,如果在課堂上引用,既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也有損教師形象,還會給學生提供不良示范。
總之,流行語的適時、適度使用對思政課教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流行語作為一種新興事物,以它的平民性、調侃性、獨到性贏得了社會大眾尤其是大學生的青睞。思政課教師應以與時俱進、吐故納新的態度去認識、了解和使用它,通過流行語的添姿加彩,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畢生難忘、終身受益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