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向鵬
患者,男,40 歲,因肝功能異常6 個月于2010-07-26日入院。入院前6 個月體檢,肝功能:TBIL 28 μmol/L,ALT 246 U/L,AST 155 U/L,GGT 88 U/L,TP 64.50 g/L,ALB 39.20 g/L,GLB 25.30 g/L;HBsAg(-),抗HAV-IgM(-),抗HCV(-),抗HEV(-)。外院門診予口服甘草酸二銨膠囊治療,多次復查肝功能轉氨酶均未恢復正常而入我院進一步診治。病程中無乏力、納差,無惡心、嘔吐及厭油膩,無皮膚黃染及濃茶樣尿,無白陶土樣便及皮膚搔癢。既往體健,否認輸血史和手術史,否認乙肝家庭史,否認用藥史和毒物接觸史,不飲酒,未吃過生魚。
入院查體:生命體征正常,皮膚鞏膜無黃染,無面色晦暗,無肝掌蜘蛛痣,心肺未見異常,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上界右鎖骨中線上第5 肋間,肝脾肋下未及,肝區無叩痛,無移動性濁音,雙下肢不腫。
入院輔助檢查:肝功能:TBIL 25 μmol/L,ALT 214 U/L,AST 106 U/L,GGT 48 U/L,TP 67.50 g/L,ALB 40.20 g/L,GLB 27.30 g/L;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 定量:<103 copies/ml,抗HAV-IgM(-),抗HCV(-),抗HEV(-);巨細胞病毒及非洲淋巴細胞瘤病毒抗體均陰性;自身抗體(包括AMA 和ANA)均陰性;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均正常;血脂正常;AFP 陰性;肝吸蟲酶標陰性;大便未找到肝吸蟲卵。腹部B 超示:肝臟回聲均勻,血流信號正常。
診斷分析:(1)病毒性肝炎:在我國是引起肝損害的最主要原因,常見的有甲、乙、丙、戊型。該患者HBsAg(-),抗HAV-IgM(-),抗HCV(-),抗HEV(-);巨細胞病毒及非洲淋巴細胞瘤病毒抗體均陰性;似乎可以排除病毒性肝炎。(2)藥物或毒物所致肝炎:主要診斷依據是近期有肝毒性藥物、毒物應用或接觸史,此患者不存在上述因素,可排除。(3)脂肪性肝炎: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炎,患者不飲酒,排除酒精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常合并肥胖癥和(或)2 型糖尿病、高脂血癥,亦與該患者不符。(4)自身免疫性肝炎:其特點是女性多見,總球蛋白、γ-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IgG 增高,自身抗體陽性,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該患者為男性,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 不高,自身抗體陰性,無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5)此外患者無血吸蟲疫水接觸史,可除外血吸蟲病;患者未吃過生魚,肝吸蟲酶標陰性;大便未找到肝吸蟲卵,肝吸蟲病亦不考慮。(6)肝臟的遺傳性疾病:多有家庭史,嬰幼兒時期甚至出生時即發病,青年較多見的為Gilbert 綜合征和Wilson 病。Gilbert 綜合征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肝功能正常,與該患者不符;Wilson 病可表現為病毒性肝炎或暴發性肝炎,與病毒性肝炎難以鑒別,但多有錐體外系癥狀,角膜K-F 環,銅代謝異常,可請眼科會診,查血清銅、銅藍蛋白和24 h 尿銅以排除。
眼科會診未見角膜K-F 環,查血清銅、銅藍蛋白和24 h 尿銅均正常,為進一步明確肝功能異常原因,動員患者行肝穿刺活檢。肝臟病理回報:慢性肝炎G2S2,免疫組化HBcAg 陽性,HBV DNA 陽性。明確診斷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指血清HBsAg 陰性,但血清和(或)肝組織中HBV DNA 陽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除HBV DNA 陽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 陽性,但約20%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學標志均為陰性。診斷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損傷[1]。本例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均為陰性,但肝組織中HBV DNA 陽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而且排除了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損傷,可以診斷為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隱匿性乙型肝炎的發生機制包括:(1)HBV 保持極低水平復制而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高;(2)HBV 基因變異,尤其是S 區及前S 區變異;(3)HBV 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4)HBsAg 分泌障礙;(5)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感染HBV;(6)基因型C 易導致HVB 隱匿性感染;(7)受其他嗜肝性病毒重疊感染的干擾;(8)宿主免疫應答異常或感染時間長[2]。
隱匿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率與該國的HBV 總體流行率有關。莊輝等[3]的研究發現,在104 例血清肝炎病毒標志物陰性的肝炎患者,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檢測發現31 例(29.8%)HBV DNA 陽性。
筆者認為,在臨床上對于血清HBV 標志物呈陰性,甚至常規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血清HBV DNA 也呈陰性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不要輕易排除HBV 感染,建議使用更敏感的HBV DNA 檢測方法、肝穿活檢肝臟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和病原學檢測,進一步明確隱匿性乙型肝炎的診斷。這也是乙肝防治指南所提倡的。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2] 袁平戈.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J]. 現代醫藥衛生,2008,24(3):317-318.
[3] 莊 輝,李 奎,朱萬孚,等. 血清學標志陰性的病毒性肝炎病原學研究[J]. 中華內科雜志,2000,39 (12):8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