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杰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教風與學風建設是高校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教風與學風不但在提升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其精神層面成為推進高校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成為一種積淀,影響深遠。
學風是高等學校的精氣魂魄之所在,它不僅是讀書之風,治學之風,做人之風,更是孕育大學精神和文化的基礎,而優秀教風是形成優秀學風的強力外因[1]。傳統的師生關系,更多的是以尊師重教來構建的,教師是師生關系的主導,師生關系相對單一。在育人環節,教風的真諦應該是崇德、敬業、愛生,教育應以“愛”為根本,把育人作為貫穿教育始終的使命。
好的教風和學風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可使周圍群體的精神狀態和學習、工作習慣發生良性轉變。正是由于教風與學風具有這種明顯的、持久的、顯著的共振效果,廣大師生通過教風、學風建設,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習慣,這不僅是學校賴以生存、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推動教師和學生個體不斷前進與發展的不竭動力[2]。
許多高校在學風建設中有“搞運動”式的傾向,被學生戲稱為“嚴打”,風聲一過又恢復到松散狀態。高校在新生入學時就嚷著“抓學風、建校風”,可實際上直到學生畢業也只是發了幾個文件,開了幾次會,做了幾次講座而已,并沒有把措施落實到實際操作中。
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同學和教師,因現實中多學區辦學、生多師少的現狀導致師生交流困難,使學生沒有機會向教師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得到思想上的引導。大部分學生曾對與自己期望不符的教師產生過抵觸情緒,壞情緒積壓在心里或以不恰當的方式爆發出來,導致常與教師發生爭執。結果使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興趣下降。
目前,高校教風建設存在許多問題,個別教師應付教學,有些教師沉迷于股市或兼職,對學生放任自流,導致個別專業和班級學生大面積補考。由于師生互動和學業督促的缺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脫節,個別學生學習目標缺失,態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由于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群體魅力的認同[3]。
對于學校學風,已有研究中大多把學風歸咎為學生的事情,并沒有把高校教師納入學風研究范疇。另外,已有的學風建設措施缺乏針對性。
在高校學風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師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在教風與學風建設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4]。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教師要與輔導員信息互通,配合輔導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反過來學生也影響著教師,學生的求知熱情及求知欲、尊師程度等也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激情。
(1)首次課利用希波克拉底誓言(申明三原則:①傳承千年。這是職業道德和從業良知的代名詞。②保持神圣性。用其原文譯。③我們是無神論者。誓言中的希臘諸神對于我們來說是要為之服務的大眾和我們的良心),集體宣誓,生生、師生之間簽訂“心理契約”,并在后續學習中強化。
(2)每次課前進行一分鐘自我推銷(每次1分鐘7~8人);課內作自我介紹(鼓勵自告奮勇,強化悅納自我);掌聲鼓勵(師生群體鼓勵,強化皮格馬利翁效應);增加課內交流互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適時調動學生情緒,增加學習興趣)。
(3)課外反思記錄(師生寫教學反思記錄,并定期相互閱讀,利于師生友好關系的形成。師生均以“學習者”的身份反思教學情境中各自的實踐活動,教師反思是為了提高學術水平和教育水平,學生反思是為了總結經驗,避免思維和知識上的盲點,增進教與學關系)。
(4)利用每周班會,根據藥理學內容創設情景劇,集體表演,主要以寢室為單位,寢室之間自愿組合,分成兩大組比賽,教師作評委(在情境劇中搭建師生、師師、生生交流平臺,達到有效溝通,學以致用的目的)。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藥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深化了素質教育,轉變了班風、學風,繼而帶動了校風的轉變,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我們通過在三年制臨床專業中施行,以“心理契約”為前題在班會上以藥理學內容創設情景劇,在課堂及課外交流中充分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吝嗇表揚,促進了師生、生生、師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創造力是教師始料不及的,大多數學生的表現很優秀,不僅僅是教師在影響學生,學生的行為也在影響教師,讓教師更自信、更有工作熱情。我們在后期與輔導員、學生交流中獲知,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都有所提高,班風、學風明顯好轉,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不斷提升,任課教師不再只對班級混亂秩序悻悻作嘆,而是與輔導員積極配合,為進一步加強教風、學風乃至校風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了教學相長。
[1]廖生智.論營造教風與學風良性互動的和諧教學環境[J].學理論,2010(21):295-296.
[2]馮永琴.高職教育呼喚以教風建設帶動學風建設[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16-118.
[3]盧佳.關于加強高校教風建設的思考[J].消費導刊,2010(7):175-176.
[4]盧星辰.不斷強化師生主體地位是加強教風與學風建設的關鍵環節[J].科技信息,2009(1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