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慧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0)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思維規律,明白學生的學習所需,更要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傳統授課方式的束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實用性,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力求解開學生思維的“心結”。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不再只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智能和自學能力[1]。愛因斯坦主張:“應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而不是把專業知識始終放在首位。”[2]邏輯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它的基本功能是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對邏輯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自覺運用這些知識來正確表述、論證思想、揭露與駁斥謬誤和詭辯、分析和解決問題。另外,邏輯學作為一門思維學科,它有助于學生認識和把握思維規律、提高思維效率、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堅持真理、堅持科學的品質;也能促使學生自覺遵守和運用邏輯規則,使他們的言行更具規范性,思想更加嚴密,語言更有邏輯性。
邏輯學的內容高度抽象,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邏輯知識時感覺枯燥乏味,沒有興趣。筆者告訴學生,事實上我們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學習中遇到的“把不同類的詞劃出來”的問題,就是邏輯學概念里的“分類”。以前涉及到的“修改病句”在分析病句原因時,有用詞不當、搭配不當、結構錯誤等,這也是邏輯學概念。還可以聯系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如我們常用圓和圓之間的關系來表示“概念間的關系”;通過與集合有關的知識來深化“概念間的關系”,從已知的條件∶a=b,c=b中,可以推出新的結論:a=b=c。這個過程,就叫推理。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我們要讓其通俗化,做到深入淺出,如“媽”也就是“娘”的意思,但“姑娘”絕不等于“姑媽”。這樣,在快樂中學習,學生也就不難理解“概念的準確性”了。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未知的問題,這不僅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熱情,而且通過由易到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減輕了他們的畏難情緒。
邏輯知識教學要體現理論教學的實用性,要沿著現代邏輯學的發展方向,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貼近學生學習和工作的實際,將理論內容最大限度地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醫學生,所以很多時候都要聯系醫學專業知識。比如,在講解“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時候,筆者舉了這樣的例子:(1)如果一個人的痰里有結核桿菌,那么這個人就是肺結核患者;(2)這個人的痰里有結核桿菌,因此這個人是肺結核患者(肯定前件,推知后件的肯定)。或者,(1)如果一個人的痰里有結核桿菌,那么這個人就是肺結核患者;(2)這個人不是肺結核患者,因此這個人的痰里沒有結核桿菌(否定后件,推知前件的否定)。這樣,學生對專業知識就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再結合他們的實際,理解起來就很容易。
邏輯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從符號到符號、從公式到公式地進行推導,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把普通邏輯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在系統講授邏輯學原理的同時,可以穿插許多有趣的邏輯故事、邏輯典故,努力使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具體化,使教學趣味化。
許多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科學發明、奇人逸事中都包含著趣味盎然的邏輯故事。許多成語典故,如自相矛盾、模棱兩可、進退維谷、老馬識途等本身就是邏輯典故。例如,在講授“歸納推理”時,筆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師父想考考兩個徒弟,看誰更聰明。他給兩個徒弟每人一笸籮花生,看他們誰能先確定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著。大徒弟一聽,端起笸籮就往家跑,到家連飯也顧不得吃,就急忙剝了起來。二徒弟不慌不忙地端著笸籮走回家,他對著花生思索了一番,然后撿了幾顆肥的,又揀了幾顆瘦的,揀了幾顆三個仁的,又揀了幾個一個仁、兩個仁的,總共不過一把花生。他剝開這幾種不同類型的花生的皮,發現不論肥瘦、熟好熟不好,也不論一個仁、兩仁、三仁的,都有粉衣包著。他很快報告師傅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衣包著,大徒弟則從早晨一直剝到傍晚,全部剝完才向師父報告。通過這個小故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歸納推理”。像這樣把理論知識的講授與有趣的邏輯故事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既很好地掌握了理論知識,又培養了其遇到問題動腦思考的習慣。
要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需要教師做好備課工作。教師在課前要精心挑選適合的邏輯故事,其內容要與所講課程的內容具有相關性,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忽視了知識性。在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針對該章節內容和學生的心理傾向進行認真分析,如對所教內容如何切入,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補充哪些內容,按照怎樣的程序進行教學等。教師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游刃有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如果通過教師的啟發,自己去求解答案,那么,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嘗試選擇相關的資料,提出問題,要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啟發學生動腦思考,自己歸納總結,使其達到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還可以采用提問式教學法,教師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通常不會提問的人,就不會發現問題,也就不會解決問題。因此,要在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學會注意問題、發現問題、并以適當的方式解決問題[3]。適當的課堂辯論和游戲也能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啟發。學生有時對問題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點撥,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要時還可以設計一些課堂游戲,以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邏輯知識教學中,教師還要積極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形象化、智能化。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邏輯知識的課堂教學,能提高教師講課的速度和效率,使教師有更多時間講解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節省學生課堂上做筆記的時間,從而使其更專心聽講和思考,實現教學目標[4]。
總之,邏輯知識的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將“講”、“練”、“評”相結合,多思多練、努力配合、結合實際,切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解開思維的心結。
[1]秦玉彬.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困境探微[EB/OL].www.dffy.com.2004-2-26.
[2]王洪.法律邏輯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3]訾其倫.我國高校文科專業的邏輯教學情況探析[J].職業圈,2007(15):74-76.
[4]杜繼艷.在邏輯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7(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