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輝,保宏翔,孫 娜
(西安陸軍學院軍醫訓練大隊,新疆 呼圖壁 831200)
信息化條件下醫學統計學教學側重點的轉變
王煜輝,保宏翔,孫 娜
(西安陸軍學院軍醫訓練大隊,新疆 呼圖壁 831200)
由于醫學統計學教學與應用沒有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普遍感覺實用性不強,缺乏學習興趣。為此,我們從公式計算、課后練習、實驗設計、考試評定4方面轉變教學側重點,使醫學統計學成為學生將來的一個實用工具。
醫學統計學;教學側重點;實用工具
醫學統計學作為醫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現象:學生普遍感覺與數學關聯緊密,難學,作業繁瑣,計算量大,實用性不強,遇到統計學實際問題時,還需找專門的統計人員進行處理。針對以上情況,結合當前信息化教學條件的日益改善,聯系教學實際,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對醫學統計學教學環節進行改進,以期達到統計學課程設置的目的。
統計學知識的學習有很多部分是通過公式計算來體現的,在教材中,對計算過程講述的也較清楚,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都是照搬計算過程,通過計算器的分步計算得到最終結果,通過計算結果來分析統計數據的意義。從目前統計學應用情況來看,計算過程對學生掌握統計學原理,以及對數據統計結論的得出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中Excel的公式與函數應用,把常用的計算公式編制好,只要按要求錄入數據,結果就會自動產生,如計算平均值、標準差、標準誤,t值計算,χ2值計算等。既減少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費的時間,又提高了其Excel公式與函數的應用水平,把學生從繁瑣的計算過程中解脫出來。
《醫學統計學》教材中的章節練習,都是針對本節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單一練習,講什么就練什么,各種知識的穿插結合相對較少,對現實工作中數據處理的感性認識不足。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積極收集各類信息資料,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主要的做法有醫學相關數據的處理,如利用學生入學體檢表所計載的資料信息,對身高、體重、脈搏、肺活量等計量指標進行分析,然后再一次采集所有學生相同指標的數據,分析兩次數據分析之間是否有差異;利用血型檢測結果,分析整個年級不同血型的比例結構;利用生化檢查報告單,分析不同性別中紅細胞數、白細胞數、血小板數的正常范圍等。另外,再加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數據的處理,如學生學習成績分析,入學前與入學一年后體能測試成績分析。通過這些做法,增強學生對數據處理的感性認識,并結合現實工作使學生對統計學知識點加深印象,突出對統計方法的選擇。
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著重介紹各種統計方法在不同的醫學研究中應用的條件和具體步驟及其統計結果的解釋。而要做到選擇正確的統計方法及對結果進行恰當的解釋,關鍵是要將醫學實驗設計與醫學統計學課程內容相結合[1]。在常規統計學教學安排中,通常是把統計方法、統計原理安排在課程的前期講授,最后一章節才講到醫學科研設計,而這一章節中所講到的實驗設計的原則、方法,學生基本沒有機會實踐。特別是實驗設計過程中,實驗分組、數據采集、指標計算、結論分析等一系列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學生沒有體驗過一個完整的過程,使前期學過的一些統計方法與實際應用相脫節。我們的做法是在第一章講授結束后,把醫學科研設計的內容提前到第二章講述,并強調實驗設計在醫學統計中的必要性,任何一個統計結論的得出,都要有前期縝密的設計過程,最后的結論才有科學性。此后的章節講述及練習,結合現實工作數據處理時,均要求學生按照實驗設計的原理與方法進行實踐,這樣大大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逐步形成了醫學科研思維。
目前,醫學統計學課終考試大多采用傳統的理論筆試模式,這種方式無法體現出信息化條件下,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力。而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深入掌握統計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和錘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提高醫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關鍵[2]。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理論考試方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因此,在對學生課終成績評定方面,我們把理論考試成績按60%計算,另40%根據學生上機練習情況評定出基本操作技能成績。成績評定方式的改變,使得學生更加注意實踐操作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醫學統計學在實踐應用中的作用,改變了學生認為醫學統計學實用性不強的認識。
[1]張中平.中等衛校護理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的“宜”與“忌”[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6):65~66.
[2]潘發明,范引光,葉冬青.衛生統計學教學形式和內容的拓展[J].疾病控制雜志,2004,8(4):321~322.
G420
B
1671-1246(2012)17-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