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潔,郭雅靜,劉 娉,曾貴峰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應用效果評價及探討
王利潔,郭雅靜,劉 娉,曾貴峰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通過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并進行效果評價。方法將我校2009級英護20、21、22班共160人按班分別編為A、B、C班,且每班分為兩個小組。其中A1、B1、C1小組為實驗組(n=80),A2、B2、C2小組為對照組(n=80)。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師示教演示教學法,實驗組運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結果實驗組的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和總成績及課余主動練習情況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能激發護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主動性,提升其綜合素質,提高了教學效果。
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角色扮演
外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護生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操作能力,以適應現代護理學發展的需要。外科護理學圍繞手術講解,離不開手術室的管理,手術室的護理技能不僅是外科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銜接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步驟[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手術護理作為實驗課內容進行教學探討,分別采用傳統教師示教練習教學法和在示教基礎上運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通過對兩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探討如何改進手術室護理實踐教學方法,提高護生的動手能力、手術室專項技能操作水平和協作溝通等綜合能力。
1.1 對象
將我校2009級英護20、21、22班,按班分別編為A班、B班、C班,且每班分為兩組。A班共60人,A1組30人、A2組30人。B班共54人,B1組27人、B2組27人。C班共46人,C1組23人、C2組23人。將A1、B1、C1組確定為實驗組,共80人;A2、B2、C2組確定為對照組,共80人。A、B、C班均為女生,各班在年齡、前一學期基礎護理學課程成績、學習綜合測評成績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教學內容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外科護理學》(供涉外護理專業學習,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六章第三節“手術中病人的護理”。對照組、實驗組課時數一致。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師示教練習教學法,即教師集中示教,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最后總結評價。
1.2.2 實驗組在示教基礎上運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即在教師集中示教前提下,根據實驗組人數分為若干小組,每組4人,分別扮演巡回護士、器械護士、手術人員、病人。每組4人合作,輪流扮演不同角色。最后,隨機抽取一組檢查,集體評價。
1.2.3 考核標準課程結束后,兩組使用相同試卷進行理論考試(全部為客觀題),按統一標準答案評分,滿分50分。技能考核參考教師自定的評分標準進行現場考試,滿分50分。要求巡回護士、器械護士從術前準備、打包、挑選手術敷料和器械、鋪無菌器械臺等方面依次開始,分別進行手術室護理工作程序和手術配合全程護理技術操作,且動作規范,符合無菌操作原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均為正態分布,所得成績數據用均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表1 兩組護生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考試成績 技能考核成績 總成績實驗組對照組t值P 40.95±2.87 36.41±3.21 4.92<0.05 42.87±3.26 37.65±1.27 3.01<0.05 83.74±3.01 74.59±2.99 2.36<0.05
由表1可知,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在示教基礎上運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值得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推廣。
表2 兩組護生參加課余練習情況比較[n(%)]
由表2可知,我們安排兩次課余操作練習,按照自愿練習原則,提供手術實驗室供護生訓練。根據每班考勤情況統計,實驗組護生參加課余練習操作的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說明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更能激發護生主動探求學習的熱情。
外科護理學教學大綱指出,實驗課的重點應集中在手術室護理中的無菌操作技能和術中配合[2]。選擇我校2009級英護3個班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采用教師示教演示練習法和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通過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水平和課余主動練習情況比較這兩種教學方法,得出:示教基礎上運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要比單純示教演示訓練教學法取得的教學效果顯著,學生也更容易接受該教學方式。從兩組護生參加課余練習情況可知,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雖然教學大綱對該部分內容的教學設置,提及了角色扮演法,但根據課時計劃和手術室用物配置,大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示教演示教學法。該法以教師示教為主導,護生只是單純地模仿練習,死記操作流程,機械模仿教師動作,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護生獨立思維能力的發揮[3]。時間一長,護生的新鮮感逐漸減退,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說話等不良行為屢禁不止。加之聽課人數眾多,不能保證每位護生全面看到教師的操作,從而使操作步驟出現脫節,既不利于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又不利于激發護生主動進行實驗的興趣,導致其學習熱情減退,甚至產生厭倦心理。筆者采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使護生切身感受到手術室的工作環境,并親身體驗其所扮演的角色和分工協作配合的過程,讓護生由被動的模仿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從而實現“會學”、“樂學”。
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是一種情景教學方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護理臨床實踐課,深受廣大護生的喜愛[4]。該教學法在本實驗課中初試成功,有以下優點:(1)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主動性,活躍教學氣氛,真正把課堂交給護生,把手術實驗室變成護生的舞臺,學生作為表演者,充分展現自我,有了“質”的飛躍。(2)進行角色扮演,增強護生崗位意識,能讓護生較快適應環境,通過訓練,使護生熟悉手術室常規工作操作流程,增強其參與臨床護理實踐的信心和知識應用能力。(3)有利于同病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現人文關懷。(4)體會分工配合協作完成的過程,提高了護生的協調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交流能力。(5)在教學反饋環節中,隨機抽取一組進行操作,其他護生挑毛病、找錯誤,把評判的標準交給學生,護生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進步,客觀評判自己的成績并監控自己的發展,這樣更能鞏固知識、強化訓練。
在外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需在組織教學和質量控制方面注意:(1)切忌忽視教師的示教環節,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正確示范操作流程,規范動作要領,細述注意事項,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步驟,也是開展角色扮演訓練教學的前提。(2)必須重視課前準備,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角色扮演訓練教學反饋效果較好,但訓練所需時間較長,做好充分的預習可彌補時間少的缺陷,以保證順利完成教學內容。(3)注意該教學法的實效性,避免流于形式。(4)該教學法促使對過程的主角變為護生,教師成為配角,角色互換促使教師加強對課堂的控制,在巡視指導時教師應適時矯正、總結,這一過程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的一種鍛煉和培養。
總之,角色扮演訓練教學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深受師生歡迎,值得推廣。然而,鑒于目前我校學生人數較多,臨床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加之臨床教師工作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教學方法的推廣。
[1]沈軍,王祖孝.角色扮演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05,34(7):1043~1045.
[2]張詠梅,鐘建華.角色扮演法在手術體位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6):24~26.
[3]Nagoshi M,Williams S,Kasuya R,et al.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assessthegeriatricsmedicineskillsofmedicalstudents,internalmedicine residents,and geriatricsmedicine fellows[J].Acad Med,2004(79):698~702.
[4]殷敏.醫學模擬患者和角色演練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7):171~173.
G424.4
B
1671-1246(2012)17-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