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倫,黃基榮
淺談武警部隊應急醫學救援體系的建立
何光倫,黃基榮
武警部隊;應急;醫學救援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武警部隊擔負任務范圍逐步拓展,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武警部隊執行的任務往往事發突然、情況復雜、危害嚴重,因此,建立足量、高效的應急醫學救援分隊極為重要。筆者認為,針對醫學救援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武警部隊應該立足現有條件建立應急醫學救援體系,遇有突發情況,可合理調配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執行醫療保障任務。
1.1 應急醫學救援的特點 武警部隊除擔負執勤、處突、反恐等軍事任務,還參與重大自然災害的搶救任務,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往往發生突然,傷亡慘重,多數傷員需要在災后72 h的“黃金時間”內實施緊急救治,并及時后送,醫療救治任務異常繁重。在自然災害救援過程中,救災部隊多身處重災區,所處環境險、作業強度高、持續時間長、心理壓力大、生活條件差,維護官兵身心健康和保證戰斗力的任務異常艱巨。同時,由于部隊往往跨區執行災害救援任務,自身攜行能力有限,而災民對急救藥品、耗材和衛生裝備的需求量大、品種多,在部隊高度分散、點多線長面廣和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持續的藥材保障異常困難[1]。
1.2 應急醫學救援的要求 應急醫學救援具有突發性、多發性、復雜性、艱巨性、危險性、廣泛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應急醫學救援隊必須強化自己的根本職能,建立相應的組織體系,不但在戰救技術、裝備器材和戰備制度上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嚴格遵守,而且醫學救援分隊也必須具備較好的軍事素質,才能做到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跟得上、展得開、救得下、治得好。應急醫學救援隊的基本原則是:合理調配,科學指揮;時效救治,高效保障;機動處置,靈活保障;實時監控,精確保障[2]。
武警部隊應利用自身的三級衛生力量優勢,科學組建三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一級由機動支隊(團)衛生隊組成;二級由各總隊(機動部隊)醫院組建;三級由總醫院、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和總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抽調組建。一級、二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原則由各總隊(機動部隊)調動執行醫學救援任務,戰時按軍事行動的規模和地域由總部統一指揮調遣;三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由總部科學調遣。以上設想基于筆者前期的調研,現提出與同道商榷。
2.1 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的組成形式與職能 應急醫學救援分隊是指不改變現行體制,不增加建制單位編制員額,不影響正常保障任務,按照“預編”、“寓于”形式,從部隊醫院、疾控中心和機動支隊(團)衛生隊中抽組而成的一種戰備組織形式。它具有組織精干、裝備精良、技術過硬、訓練有素、機動快速等特點,是武警部隊機動保障部(分)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醫學救援分隊有預案、有編組、有物資裝備器材、有訓練與演練、有完備的管理制度,平時主要擔負戰備值班和日常醫療保障任務;遇有執勤、處突、反恐怖斗爭和災害救援,迅速伴隨部隊執行緊急救治和旱期救治任務[3]。
2.2 各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的任務
2.2.1 一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的任務 各省執行應急機動任務的是武警總隊(機動部隊)的機動支隊(團),機動支隊(團)應建立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制定科學合理的預案,遇有情況能快速反應。支隊(團)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平時執行正常的醫療保障任務,戰時伴隨部隊保障,成立前線救護所。支隊(團)救護所是設置在支隊(團)后方地域或執行任務地域附近,對傷病員實施緊急救治的機構。它緊靠作戰部隊,具有較好的救治技術和相應的物資準備,便于及時對傷員實施現場搶救。
2.2.2 二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的任務 按武警部隊執行任務的性質、規模和總隊(機動部隊)醫院離軍事行動地較遠的實際,有時還需在軍事行動地附近設立流動醫院,支援一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實施早期治療。各總隊(機動部隊)在現有編制不變的情況下從總隊(機動部隊)醫院抽調人員組建總隊(機動部隊)應急醫學救援分隊,原則上保障本總隊(機動部隊)的軍事行動,如遇到友鄰總隊(機動部隊)需要醫學救援力量增援時,由武警總部統一調遣。
2.2.3 三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的任務 武警總醫院、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和武警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多次保障部隊執行軍事任務的實踐經驗,應在現有編制的前提下抽調相關人員組建總部應急醫學救援分隊1隊和2隊。遇到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武警總部統一調遣增援二級應急醫學救援分隊。
2.3 完善應急機動醫學救援分隊預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的思想意識、“預”的計劃方案、“預”的措施手段,必將在處置突發事件、反恐怖襲擊和災害醫學救援面前措手不及。因此,必須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武警部隊作戰行動的多樣性,決定了醫學救援任務的多元性。武警部隊各級應急機動醫學救援分隊根據武警部隊執行任務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醫學救援預案,包括人員、物資、裝備和車輛等,確保一有軍事行動能夠迅速作出反應。應急機動醫學救援分隊人員通訊要時刻保持暢通,物資和裝備要嚴格按照“三分四定”的原則進行準備,保持良好的戰備狀態。
3.1 加強組織指揮訓練 當前,部隊在執行應急醫學救援任務中,仍按照軍事行動衛勤體制開展衛勤指揮,衛勤指揮附屬于后勤指揮,指揮層級偏低,一定程度上存在“衛勤無指揮”的現象;執行應急醫學救援的第一要務是生命救援,部隊應急救援分隊應責無旁貸地成為一線作戰部隊,因此要狠抓指揮技能與指揮勤務訓練,確保指揮員會識圖用圖,會擬制戰時文書,能夠準確判斷情況,熟練掌握醫學救援的組織指揮程序、內容、方法與要求[4]。
3.2 加強軍事素質培養 根據武警部隊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要求的訓練科目、訓練標準和考核內容,結合衛勤保障人員的特點和衛勤保障工作的需要,突出一些訓練科目,重點達到以下要求:一是具備良好的軍事素質。達到合格的體能標準,掌握隊列的所有內容,做到會組織指揮,會調整隊形,會報告,口令規范準確,姿態端正。二是具備熟練的戰救技術。在訓練和實戰中熟練掌握臥倒、起立、各種前進方法和傷員搬運法等戰術基礎動作要領。三是要熟練使用個人裝備和公用醫療裝備,做到警容嚴整,著裝整齊,裝備完整有序,展開迅速。四是要熟練掌握緊急集合,徒步行軍,乘坐車輛的程序、內容、方法。
3.3 加強應急醫學救援的專業力量訓練 隨著執行應急醫學救援任務的常態化,必須著力加強應急醫學救援專業隊伍的建設。首先要狠抓基礎訓練,高度重視災害醫學、創傷外科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建設,強化災害醫學專業知識、基本急救技能和衛生救援組織實施訓練,提高醫療救援人員的基本綜合素質。使其在救援現場能夠進行檢傷分類、徒手復蘇、骨折固定、包扎、止血、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清創縫合、心理干預、飲水飲食消毒、流行病學調查等多種技能。其次要加強模塊化建設,按照各衛勤專業模塊的構成要素與結構標準,搞好多樣化任務醫學救援力量的抽組,優化組室功能設置,適當增加防疫、心理、皮膚、婦兒等專業及人員[5]。
[1]張 磊,郭海濤,王 心.武警部隊參與災害醫學救援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武警醫學院學報,2011,20(8):664-665.
[2]姬延芳,候冬虹.武警部隊處突衛勤保障的研究和思考[J].武警醫學,2002,13(3):180 -182.
[3]何曉健,王繼群.當前機動衛勤分隊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沈陽部隊醫藥,2007,11(6):388 -399.
[4]李 奕,趙煥堂,黃文福.衛勤保障人員的軍事素質訓練[J].武警醫學,2005,16(12):944 -945.
[5]呼文亮,南克勉,陳振峰,等.武警救援醫學人才培養的探索[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2):23 -25.
R821.12
何光倫,男,1982年出生。碩士,助理員。主要從事醫院管理工作。
100141,武警北京總隊第三醫院醫務處
(2011-08-08收稿 2011-11-20修回)
(責任編輯 郭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