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颯颯,周建麗,趙志勇,時吉慶
武警總隊醫院應急衛勤分隊建設之探討
朱颯颯,周建麗,趙志勇,時吉慶
武警;總隊醫院;衛勤分隊;建設
隨著武警部隊職能使命的不斷拓展,部隊遂行非戰爭狀態下的軍事行動明顯增多,作為衛勤力量的應急衛勤分隊建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已成為各級高度關注的重點。但受認識不到位、訓練不嚴格、保障不充分等諸多因素影響,應急衛勤分隊作用發揮和戰斗力生成受到嚴重制約。筆者就如何加強應急衛勤分隊建設提幾點建議。
針對國際、國內形勢和各種突發事件特點,根據武警部隊擔負任務實際,應急衛勤分隊要把經常性應急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通過扎實抓好職責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等經常性戰備教育,切實增強醫務人員的戰備意識和軍人意識,培養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其充分認清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1]。
應急預案是衛勤分隊遂行任務的指南,預案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遂行任務完成的質量。應急衛勤分隊要緊緊圍繞駐地或跨區增援可能擔負的各種應急衛勤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堅持“真、細、實”原則,著眼于惡劣環境、保障困難等多種不利因素,制訂各類預案,做到一情一策、一策一案。通過訓練、演練及實戰,不斷修訂完善預案。
公共事件和災難事發突然,必須牢固樹立戰備觀念和“有為才能有位”的理念,按照年富力強、精干高效、小型合成的要求,抽組35歲以下,政治可靠、技術過硬、身心健康、果敢靈活、團結協作好的醫務人員。普通隊員以年輕醫護人員為主,在任職1年內不安排出差;進行人員調整時,要保留2/3的骨干,確保隊伍穩定。做到定人、定位、定責,確保一有情況能立即抽組、快速前出。現役軍人不足時,可挑選部分綜合素質好的非現役文職人員參加應急衛勤分隊,通過參與應急衛勤行動,激發他們的榮譽感、歸屬感,從而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為武警部隊服務[2]。要突出衛勤指揮員的能力和素質,應急衛勤分隊長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和強烈的大局意識,在應急衛勤行動中要沉著冷靜、果敢頑強,要知人善任,有效整合技術力量,發揮全體隊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應急衛勤,時間就是生命。因此,應急衛勤分隊訓練必須緊貼任務需求,突出以人為本、快速施救這個重點,從難從嚴訓練。一是強化現場救援和后送訓練。在救治上,重點抓好止血、包扎、固定、通氣、搬運、抗休克等基礎課目訓練,達到人人能熟練掌握。轉運是現場救援后的一項重要工作,要選擇多種快捷、便利、安全的交通工具進行訓練,途中安全防護及緊急施救要重點訓練,確保后送安全快捷。二是突出協同配合訓練。定期組織應急衛勤分隊進行實裝全員拉動,加強各專業、組之間快速裝載、展開、救治和撤收等重要環節協同配合訓練;要搞好與屬地醫療救援機構橫向到邊的聯絡,積極參與軍地組織的突發事件醫療救援訓練和演練;認真研究軍警地一體化醫療救援機制,使聯合應急醫療救援達到平戰結合、信息互通、分級動員、統一指揮、協同實施、聯合保障的總體目標[3]。三是著眼全科醫療救援能力訓練。目前醫院分科細,醫務人員橫向業務發展受限,而突發事件中病種多且復雜,需要有豐富經驗和全面技術,因而要有規劃、分層次把醫療隊員培養成全能人才。醫院要著眼長遠發展和任務需求,根據人員結構特點,制定人才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安排人員外出進修深造,定期安排技術骨干到指定科室學習各種急救技能,使技術骨干熟練掌握快速開通氣道、靜脈大通道及胸腔閉式引流術等急救措施,掌握15項基本護理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心電圖、超聲儀、血球儀、血生化儀等簡便快捷的診斷手段,盡量彌補醫療隊員業務技能上的“短板”[4]。四是做好人裝結合訓練。嚴格按照“三分四定”要求,儲備足救援藥品器材,定期進行更換保養,保證藥品器材完好;搞好裝備器材的操作使用訓練,尤其是野外惡劣環境中的訓練,做好人裝結合,確保醫療救援器材的正常使用。五是正確處理工訓矛盾。利用早操和每日1 h的體能訓練時間,著力抓好隊員的體能訓練,打牢身體素質基礎;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分組分批進行訓練,減少對醫療工作的影響,解決好訓練時間難落實的問題。
總隊醫院衛勤力量資源相對有限,在抓好本級訓練的同時,還應依托上級的優勢資源提高培訓層次。一是以武警后勤學院為平臺。武警后勤學院是全國少數幾個設有救援醫學系的院校,在研究復雜、惡劣環境下的各種危重急癥傷病救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因此,建議每年組織各總隊醫院1~2名技術骨干,進行為期半年的救援醫學培訓,3~5年為1個周期,培訓應結合武警部隊任務和特點,內容以各種暴力性突發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衛勤保障、重大災害醫療救援、醫學防疫(防護)技能、應急衛勤的組織管理、聯合醫療救援的實施為主。二是以武警總醫院為平臺。武警總醫院擁有國際地震救援隊的主力,是全國災難救援裝備最齊全、醫療救援水平最高的隊伍,他們還擁有豐富的國際國內重大災難救援經驗。筆者建議每年組織各總隊衛勤分隊負責人集中觀摩、學習該醫療救援隊的訓練過程,并與救援隊員進行交流、探討,豐富應急醫療救援經驗,提高組織指揮能力。
建議根據各總隊和機動部隊醫院承擔的任務和規模、駐地及可能機動區域的環境、社情、宗教和潛在災難等情況,規劃好武警部隊應急衛勤分隊建設規模和技術發展方向,劃定醫療救援戰略區域。戰略區域內建成野戰方艙醫院、專家指導組及高機動型、機動與全面救援兼備型、專科手術型、心理救援型、防疫型等應急衛勤分隊,形成高、中、低配置,功能完備,能夠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衛勤保障力量。總隊應急醫療隊要力爭納入當地省市醫療應急力量編成,構成軍警地一體化醫療救援生力軍。
應急醫療救援必須摒棄既往一擁而上的人海戰術。應根據水平能力、環境適應性和需要,合理選派使用應急衛勤分隊,防止諸如在玉樹地震救援中平原醫療隊突進高原而大量衛生減員等尷尬局面出現[5]。建議借鑒國際地震救援隊資質認定辦法,率先在武警部隊制定應急衛勤分隊資質評估細則和體系,綜合評估應急衛勤分隊的醫療救治范圍和能力,明確訓練重點,提高訓練水平。總部定期對各醫院應急衛勤分隊進行考核評估和資質認定,并依據救治資質、力量規模和地區適用性統一調配使用,促進應急衛勤分隊向現代化、信息化、正規化方向發展。
經費不足是目前制約應急衛勤分隊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有效解決經費不足,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上級實行專項科目撥付,并對邊遠總隊和機動部隊醫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二是制定有關規定,從醫院對外醫療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硬性劃撥;三是通過其他途徑自籌,即充分利用武警部隊“雙重”領導的自身優勢,積極向當地政府爭取專項資金。總部每年、總隊每半年對各醫院應急衛勤分隊經費開支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和審計,充分發揮經費使用效益。
應急衛勤分隊建設好壞、醫療救援能力高低,與醫院軍政主官有極其重要的關系。應急衛勤分隊建設中所需的人員、物資、時間、經費保障及隊員的待遇,都需醫院黨委的政策傾斜,醫院主官理應是醫院應急衛勤分隊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建議結合按綱建隊考評工作,制定相關考核細則,嚴格實施考核,堅持跟蹤問效,增強醫院主官抓好應急衛勤分隊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王天寶,王松濤,蔣釔同,等.適應任務需求強化應急訓練全面提升衛勤分隊保障能力[J].武警醫學,2009,20(12):1133-1134.
[2]潘竹林,張秀梅.機動衛勤分隊文職人員管理實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6):580 -581.
[3]姜成立,田 偉.應急機動衛勤分隊協同訓練模式探討[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9,16(7):637-639.
[4]朱颯颯,康 寧,周建麗,等.地震緊急醫療救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11):721-724.
[5]周俊奇,孫 勝,王 謙,等.從玉樹抗震救災實踐探討高原地區應急醫療救援[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1):26-27.
R821
朱颯颯,男,1963年出生。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急診與衛勤研究。
614000 樂山,武警四川總隊醫院軍人病區
周建麗,E-mail:sand372@sina.com
(2011-09-07收稿 2011-11-22修回)
(責任編輯 武建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