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芳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900)
強筋壯骨湯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護理體會
劉明芳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白銀 730900)
強筋壯骨湯;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護理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骨關節病,為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約占各類關節炎的40%左右。中醫藥在防治該病方面有較好效果。筆者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自擬強筋壯骨湯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2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本組42例均為門診病例,男13例,女29例;年齡42~76歲,平均61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1年,平均6年;雙膝關節發病6例,左膝關節發病21例,右膝關節發病15例。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1)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和功能受限。(2)X線檢查可見骨刺形成或邊緣唇樣增生。(3)實驗室檢查排除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采用強筋壯骨湯熏洗治療,藥物配制:黃芪、透骨草各60 g,杜仲、續斷、防風、牛膝、熟地、當歸、白芍、骨碎補各30 g,細辛10 g,加清水 4000 ml,浸泡 2 h,文火煮沸 30 min,加陳醋 200 ml,待藥液溫度降至70~80℃后置于專制的熏洗椅上,囑患者熏洗膝關節,外蓋布單,不使熱氣外透,每天 2次,每次20 min以上,必要時再次加溫,1副藥可反復用3天(加熱后再用)。療程兩個月,熏洗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如膝關節的主動、被動屈伸活動。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局部無壓痛,活動自如;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明顯改善,疼痛明顯減輕,活動時仍有輕微疼痛;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疼痛時輕時重;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本組42例,治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86%。
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向患者說明熏洗的目的、優點及注意事項,了解熏洗的方法,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及患肢的皮膚情況,調節好室溫,保持室溫為18~24℃。
熏洗中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心率、呼吸、出汗情況,隨時用手感覺水溫,防止燙傷。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被動屈伸膝關節活動。
用毛巾將膝關節周圍擦干,按摩膝關節10 min,囑患者平臥于床上,繼續做膝關節的屈曲與伸直活動10 min,功能鍛煉以患者不感到疲勞、不出現疼痛為度,平時注意膝關節保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變伴軟骨下骨質增生、骨贅形成,繼發引起滑膜、關節囊和軟組織的損傷及炎癥反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是一種引起關節疼痛及功能喪失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勞動力的常見疾病,其致病因素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類[2]:(1)年齡;(2)肥胖;(3)損傷;(4)過度活動及關節畸形;(5)高骨質密度;(6)關節感染;(7)遺傳因素;(8)其他因素。對于本病,現代醫學治療以手術為主,如關節沖洗、清除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保守治療常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但療效欠佳。
本病屬中醫“骨痹”范疇,《內經》上有“肝主筋”、“腎主骨”之論。筋的活動及骨的生長發育均有賴于肝血和腎精的滋養。人到中老年,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筋骨失養,形體漸衰,加之外感風寒濕邪或外傷后則癥狀加重。強筋壯骨湯中黃芪、當歸、熟地、白芍補中氣,養陰血,化瘀血;杜仲、續斷、骨碎補、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透骨草、防風、細辛祛風濕,散風寒,通經絡,止痹痛;陳醋軟堅散結,疏通經絡,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熏洗時濕潤的熱蒸汽和揮發的中草藥有效成分作用于膝關節,使藥物直達病所,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及代謝,促進無菌性炎癥的吸收,抑制組織的異常再生,對加快病灶愈合起到良好效果。護理上應注意做好熏洗前的心理指導,掌握熏洗中的水溫情況,并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通過對42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認為,采用強筋壯骨湯熏洗配合功能鍛煉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葉永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致病因素研究[J].國外醫學·創傷與外科基本問題手冊,1999,20(1):1~3.
R244.9
B
1671-1246(2012)17-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