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潤蓮,余紅梅,景彩麗,孫 麗,高 莉
He Runlian,Yu Hongmei,Jing Caili,et al
(Central Hospital of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Shanxi 030009China)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癡呆的主要類型。A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退行性變疾病,隨著時間推移而漸進性加重的神經系統疾病,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呈難以逆轉的損害[1,2]。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社會逐漸呈現老年化,目前我國AD的患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3,4],AD逐漸成為威脅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多數流行病學資料顯示,65歲以上人群中癡呆的患病率為4%~6%,患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80歲以上人群癡呆患病率可高達20%[5]。而且盡管藥物治療可延緩AD的發展進程,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6]。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醫護人員在AD的早期診斷、預防及后期護理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對AD知識的認知情況是開展AD防治工作的基礎,也是為更多的AD病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1.1 調查對象 為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醫生和護士,共200人,其中甲醫院60人,乙醫院60人,丙醫院80人,采用單純隨機抽樣。其中醫生100人,護士100人;男91人,女109人;年齡20歲~56歲,平均32.75歲;平均工作年限10.73年;職稱:初級107人,中級77人,高級16人;均為醫院在編人員,均有執業證書;文化程度以本科學歷為主(116人)。
1.2 方法
1.2.1 調查問卷 采用阿爾茨海默病知識量表(ADKS)來評估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認知情況。ADKS是由Brian等[7]于2009年研制的,研究表明該量表可以在很多情景下測試人們有關AD的知識。ADKS量表總共有30條目,包括對生活的影響、癥狀、治療和管理、照料、評估和診斷、病程、AD危險因素7個領域的內容。30個條目均為判斷題,得分均正向計分。最后將7個領域得分轉換為百分制。
1.2.2 質量控制 在實施調查之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并進行預調查。正式調查時有調查員親自將問卷發放,進行無記名現場調查,現場核查并收回,若有個別條目沒有填寫,盡量補救。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EpiData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檢驗。
2.1 醫護人員ADKS得分(見表1)

表1 醫護人員ADKS得分
2.2 影響醫護人員ADKS得分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表2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和性別的醫護人員,其ADKS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護人員的ADKS得分與學歷、職業、科室、職稱、是否做過AD照料者、是否受過培訓等因素有關。學歷不同,阿爾茨海默病知識問卷的7個領域得分不同,研究生學歷與中專、專科及本科相比,在7個領域得分均較高(P<0.05);職業不同,危險因素、癥狀、治療和管理、評估和診斷及病程5個方面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評估和診斷之外,其余4個領域護士得分均比醫生要低;科室不同,ADKS 7個領域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職稱不同,生活影響和危險因素2個領域得分不同,高級職稱醫護人員得分均比初級職稱者要高(P<0.05);在照料、評估和診斷、病程3個方面近期做過AD照料者的要比未做過得分要高;在危險因素、癥狀、治療和管理、病程4個領域受過AD知識培訓的要比未接受過AD知識培訓的得分要高,曾經受過AD知識培訓的醫護人員對這4個領域的了解程度更高。
3.1 醫護人員對AD知識掌握情況較差 2010年我國第6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經占到了總人口的13.26%。同時以往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AD的患病率達到4.8%[8],AD也已經成為我國最常見的癡呆類型,由此醫療需求和照料負擔迅猛增加,防治任務十分繁重[9],并且有些AD病人壽命較長,必須依賴長期的照料護理,所以加強AD知識的宣傳是提高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必要保證。本調查發現,作為堅守在臨床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尤其還是省級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掌握情況很不理想。ADKS得分總分平均60.20分,在AD照料方面得分尤其低,平均僅37.40分,在癥狀、危險因素、評估和診斷、病程這4個方面得分也僅為51.50分、61.75分、61.63分、62.13分。從得分情況看來,我省大醫院醫護人員對于AD的重視不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這與鐘碧橙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鐘碧橙等[9]對邵陽市15個社區的286例AD病人的社區護理現狀的調查研究顯示,AD病人社區護理需求多,但護理人員對AD綜合知識及照顧技能的知曉率僅為57.1%。張月花等[11]調查研究發現,75.4%的照料者缺乏AD病人的護理知識技能,93.6%的家屬希望與醫護人員面對面交談健康教育知識。因此,提高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了解至關重要,這是提高AD的防治及護理水平的必要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為AD病人服務。
3.2 影響醫護人員了解AD知識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醫護人員對AD知識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采取綜合措施提高醫護人員對AD的了解。高學歷的醫護人員ADKS得分明顯高于低學歷者,可見學歷在醫學這個專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這與劉紅陽等[12]的研究一致。我國現在醫院的發展對醫生學歷趨向于研究生,對護士也在逐漸要求有本科學歷。學歷教育是培養和提高醫護人員業務水平和全面素質的途徑之一,高學歷的醫護人員ADKS一般具有較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知識面較廣,并且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較容易將理論與臨床有機結合。因此,應該重視醫護人員的學歷教育,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對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能的學習,同時加強其他學科知識的傳授以及人文素質、交流溝通等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醫護人員整體素質。高級職稱的醫護人員得分高于初級職稱者,職稱評定與工作能力、工作成就以及工齡有一定聯系,高級職稱醫護人員在工作能力以及閱歷方面要明顯高于剛參加工作或工作不久的醫護人員;醫生對AD的危險因素了解的要比護士多,這是因為醫生和護士不同的工作性質造成了不同的知識水平,醫生的工作需要他們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所以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水平自然要比護士高一些。這與蔣瑞輝等[13]研究結果一致。與ADKS 7個領域得分差異均有關的因素是科室,不同科室的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了解程度不同,其中神內科醫護人員ADKS得分明顯高于普外科、血液科以及其他科室,這可能是由于神經內科是AD的專業科室,該科室的醫護人員掌握關于AD更多的專業知識。本研究也發現,老年科的醫護人員對于AD知識了解較多,與神經內科相比,在AD的癥狀、評估和診斷、病程以及總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AD本身就是一種老年病,以往的研究顯示AD的平均發病年齡為76.9歲,并隨年齡增加而增長,在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每5歲增加1倍以上[14]。因此,老年科的醫護人員對AD的癥狀、評估和診斷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AD知識培訓對于提高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AD危險因素、癥狀、治療和管理、病程4個方面,接受過AD知識培訓的比未受過培訓的得分均較高,曾經受過AD知識培訓的醫護人員對這4個方面的了解程度更高。提示,要重視對醫護人員AD的培訓,以提高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了解。
本研究還發現,接觸AD病人機會多的醫護人員或者做過AD病人照料者的醫護人員對AD知識的了解程度也較高。這說明醫護人員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留意和關注AD,醫院方面也應配合發一些宣傳冊、學習手冊等,讓醫護人員可以接觸到這些信息,以激發他們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和關注。
3.3 對策 AD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隨著病程的進展呈現難以逆轉的損害[15],若得不到悉心照顧和護理干預[8,16],病人的生存期會明顯縮短,加強對AD病人的護理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對AD知識掌握情況較差,并且影響因素多樣化。因此,針對不同醫護人員采取有針對性并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其對AD知識的掌握水平尤為重要。研究顯示,學歷為影響醫護人員AD知識了解的重要影響因素,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醫院在招聘時對學歷有要求是無可厚非的,并且可以通過采取分層次的用人制度,讓不同學歷的人從事不同崗位的工作,這樣也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度。從醫護人員個人來說,要認清嚴峻的AD現狀,提高對AD的認識和關注度;而且應當在工作之余適當“充充電”,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可以通過在職學歷教育等辦法提高自身素質。研究還提示,AD培訓工作對于提高醫護人員對AD的掌握程度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從醫院來說,要盡可能在醫護人員中多開展一些相關的培訓工作,使更多的醫護人員了解AD。此外,還要重視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使非專業科室的醫護人員也懂得AD的一些基本情況和預防治療,并重點加強其對AD病人照料方面的知識普及。
[1] Soininen HS,Scheletens P.Early diagnosis indi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J].Ann Med,1998,30:553.
[2] 張少茹,李小妹,王作仁,等.老年癡呆的護理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3,22(2):62.
[3] Kenenth R.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A review[J].Can J Psychiatry,1994,39:253.
[4] Lobo A,Launer LJ,Fratiglioni L,et al.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major subtypes in Europe:A collaborative study of populationbased cohorts[J].Neurology,2000,54(Suppl 5):S4-S9.
[5] Gerdner LA,Buckwalter KC,Reed D.Impact of a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caregiver response to behavioral problems[J].Nurs Res,2002,51(6):363-374.
[6] 盛樹力.老年性癡呆的治療和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213.
[7] Brian D Carpenter,Steve Balsis,Poorni G Otilingam,et al.The Alzheimer’s disease knowledge sca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oes[J].The Gerontologist,2009,49(2):236-247.
[8] Zhang ZX,Zahner GEP,Román GC,et al.Dementia subtypes in China prevalence in Beijing,Xi’an,Shanghai,and Chengdu[J].Arch Neurol,2005,62:447-453.
[9] 田金洲,時晶,苗迎春,等.阿爾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其對公共衛生觀念的影響[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1(1):3-7.
[10] 鐘碧橙,鄒淑珍,楊鳳姣,等.老年癡呆病人社區護理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6B):1526-1527.
[11] 張月花,盧小萍,徐永能,等.老年癡呆癥病人家庭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3,18(7):542-543.
[12] 劉紅陽,劉福仁.三級甲等醫院對不同學歷護士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5):138-139.
[13] 蔣瑞輝,單鑫、張瑞鑫,等.醫生與護士對老年癡呆癥相關知識認知情況的比較[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2):194-195.
[14] 高素榮,袁錦眉.癡呆診斷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3-288.
[15] 蔣承慧.人文關懷式護患溝通在老年性癡呆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3B):724-725.
[16] 洪霞,衣志勇,張清華,等.吸煙與阿爾茨海默病[J].中國神經免疫學與神經病學雜志,2004,11(3):16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