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靈
Wang Ling(No 371Central Hospital of PLA,Henan 453000China)
醫院感染業已成為威脅病人就醫安全、干擾醫療質量提升、影響醫院效益增長的現實問題,也給醫院建設發展帶來不利的負面影響。分析成因,最根本的因素還在于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不高。因此,如何積極優化并持續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實現感染控制“零缺陷”目標[1,2],是醫院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重要現實課題。
1.1 基本定義 執行力是源于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其基本內容是貫徹戰略意圖,有效利用資源,實現預定目標并保證質量的能力。簡言之,就是將目標轉換為結果的能力。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主要是指醫院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法規、規范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研究醫院感染發生發展規律與預防控制方法,有效預防或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率,杜絕暴發流行事件,確保病人就醫安全的能力。中小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主要是指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法規、規范,實現醫院感染控制目標的能力。
1.2 基本組成 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主要包括醫院主要領導與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執行力、醫院感染管理科執行力、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及其醫務人員的執行力。醫院主要領導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執行力,具體包括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督導頻度和獎懲廣度,因而也決定著醫院感染管理科和臨床科室及其醫護人員執行力;醫護人員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執行力的強弱,反過來又影響并制約著醫院整體的感染控制執行力,最終反映著醫院感染預防控制質量與水平。
1.3 影響因素 影響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日常運行的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醫院感染管理監控計劃與保證措施、上下級之間與科室平行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監督檢查周期與頻度、激勵機制有效性以及醫務人員素養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與運行便捷的管理模式、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良好融洽的溝通交流,以及經常有效的監督檢查與持續改進機制、較高的醫院感染管理理論素養與操作能力和卓有成效的獎勵機制,不僅有利于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也是構成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的基本要件和保障基礎。
目前在醫院感染管理上可以說并不缺乏法規制度和規范標準,而是缺少高質量的醫院感染防控執行力。近年來,為預防控制醫院感染,衛生部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管理規范和技術指南等,各省區和軍隊衛生系統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檢查督導活動,但仍時有重大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的報道,客觀上講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藥物不斷研制成功并投用臨床,誘發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也在不斷增加并日趨復雜多樣,但最主要的應該還是醫院感染管理方面執行力不足所致。
2.1 醫院領導對醫院感染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 一些中小醫院的管理者對醫院感染缺乏全面的認識,口頭強調的多,實際重視不夠,尚未完全把醫院感染控制納入監管視野、進入醫院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投入較少,專職人員調配不足[3-5]。
2.2 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監控組織職能發揮不夠積極全面 中小醫院雖然都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組,但活動不經常或基本不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講成為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對醫院感染管理(控制)科的編制一直處于“編—撤—編—調”的動態之中,在學科建設上尚未納入醫院領導視野,在工作開展上得不到領導機關的全力支持,使專職人員地位尷尬,甚至產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在日常監管中滿足于強調,未能根本實行現場督導和跟蹤,因為對醫院感染監控缺乏足夠的主動性和連續性。醫院相關部門也沒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軍隊醫院感染管理規定》明確的職責義務認真履行,基本成了“旁觀者”。
2.3 醫院感染管理干預措施有待進一步細化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國家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法規、標準在醫院的延續和細化,但一些醫院感染制度持續改進有待加強,甚至存在制度建立不完善、不配套,監測重點不突出,有效監測方法不多,監控保證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人為地增加醫院感染因素如無菌觀念不強、違反醫護常規操作、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和濫用抗菌藥物等問題。
2.4 醫院感染管理科編制不夠規范,專職人員素質不一 一些中小醫院從事感染控制工作的人員,主要是從其他技術崗位調整過來的,缺乏系統、全面的醫院感染管理技術培訓;全院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培訓也不夠經常、規范,對醫院感染控制認知程度較差,一些醫護人員片面地認為,醫院感染控制是感染管理(控制)科的工作,是專職人員的事兒,與己無關,因此主動參與意識不強。
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工作,既要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也要透過現象抓住問題的根本實質,既要治理點上的個別問題,也要解決面上的共性問題。
3.1 強化經常培訓 進行經常性醫院感染管理法規知識培訓,是增強執行意識的根本途徑。醫院感染法規是實施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必須執行的剛性規定,是日常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依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國家醫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在醫院的延伸和繼續,是對上級有關醫院感染管理規定要求的具體分解和細化,是建立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普遍性基礎上,在汲取以往歷史經驗教訓中,制定的規范是醫務人員日常執業行為的基本準則,是推進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慣性有序運行的必備條件和保證措施。學好法規制度是落實好法規制度的基礎和前提。醫院要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全員參與的法規制度學習活動,把法規制度學習納入崗位或崗前培訓內容,列入質量考核范圍,嚴密組織,認真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執業,實現人人參與法規制度學習,人人熟知法規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切實做到應知應會,從根本上確保法規制度學習人員、效果、時間落實,為落實貫徹好法規制度奠定堅實基礎。
3.2 領導率先垂范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醫療機構法人代表是醫院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科室主任是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醫院和科室領導重視,是提高醫院感染管理執行力的關鍵。因此,領導骨干首先要務必帶頭學習制度,切實領會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內容,自覺做執行制度規定的帶頭人。從另一角度講,領導骨干的言行具有鮮明而強大的引領與導向作用,積極的言行可以促進工作,視而不見的姿態也可能導致醫務人員產生消極情緒。對此,領導骨干應率先垂范,要行動先于醫務人員,標準高于醫務人員,要求嚴于醫務人員,培育和引領正面積極的輿論導向,以言行一致、始終一致、知行合一,雷厲風行的扎實作風,用積極言行和模范行動,營造良好的參與醫院感染管理文化氛圍,帶動和促進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落實;其次,要經常研究解決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力度,為實施有效醫院感染管理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物質條件;再次,還要經常深入臨床一線,了解和掌握醫院感染管理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良性運行。
3.3 增強內在動力 內在動力源于執業者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意識,如果醫務人員執行醫院感染管理法規、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再多再好的制度措施執行起來也會大打折扣,最終也只能是“聾子耳朵——擺設”。因此,執行醫院感染管理法規制度根本在于提高各級醫務人員的內在動力,把提高制度執行力固化成一種常態,把落實法規制度轉化為自主行動,歷練成一種習慣。這就需要積極引導醫務人員要牢固樹立“情為病人所系、利為病人所謀、技為病人所用”的服務思想和價值導向,樹立和倡導良好的社會主義醫德風尚,教育引導醫務人員要用對醫院、對自己、對病人高度負責的態度,用行動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6]。
3.4 強化經常監督 監督是提高醫院管理執行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沒有監督,制度措施的落實就可能成為隨意伸縮的“彈簧”和不帶“電”的高壓線,難以發揮剛性的約束與規范作用。對此,一是要明確責任目標,建立責任考評問責制,嚴格推行“精確獎懲”,不搞“法不責眾”式敷衍了事的監督;二是將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措施落實情況納入醫院質量建設考評體系,賦予一定分值,采取定期與不定期、重點抽查與全面檢查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檢查講評分析,與績效考核掛鉤,并通報全院;三是完善和優化監督方法方式,制定保障制度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違反制度的懲戒性規定,對醫院感染管理目標分解細化,明確到具體科室或部門和具體責任人,把制度措施執行情況作為年終評功評獎、晉升晉級、評先評優的基本依據,切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嚴禁隨意變通、肆意規避消極行為;四是營造良好的監督氛圍,充分發揮醫療行政、醫院感染管理科等職能部門的主體作用,提高監督的參與度和透明度,以公開求公正,以公正促落實。
[1] 索繼江,朱士俊.醫院感染防控關鍵在執行力[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86-88.
[2] 張玉玲.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確保醫療安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80-81.
[3] 郭德芳,席祖蓮.醫院感染管理執行難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3):2767-2768.
[4] 王靈,王洪道.軍隊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1):128.
[5] 俞桂芳.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探討[J].全科護理,2011,9(8C):2231-2232.
[6] 李桃蘭,黃石英.規范護理行為 控制醫院感染[J].全科護理,2011,9(7C):1946-1947.